
導語
Introduction
它們之所以 " 妥協 ",紛紛爲了銷量。
作者丨崔力文
責編丨崔力文
編輯丨何增榮
2025 年剛剛開始,便卷到令人窒息。
這不,正在進行中的這一周,身處中國車市的諸多選手們,又用實際行動上演了一出酣暢淋漓的 " 神仙打架 "。

相信大多數讀者的目光,都被突然官宣在華落地的特斯拉 FSD,與頂配售價超 80 萬元的小米 SU7 Ultra 所吸引,也看到了鋪天蓋地關于二者的讨論、報道甚至異議。
但還是那句話," 頂流,就是頂流,誰碰誰吃虧。"
相比之下,今天這篇文章的主角并非它倆,而是同樣位于中國車市熱度頗高的理想與蔚來。十分巧合的是,本周二雙方均釋放出了旗下的重磅新車——理想 i8 與樂道 L90。
雖然在最終售價、産品定位、肩負使命上存在差異,但二者無一例外都是各自品牌 " 輸不起,也不能輸 " 的一戰。
接下來,更想結合已知信息,以及個人推測,分别展開聊聊我眼中的理想 i8 與樂道 L90。當然,試圖錨定一個關鍵詞,答案均指向了 " 妥協 "。
不過,并非字面意思。

理想 i8:再戰純電,壓力山大
2024 年的理想,雖然累計交付量邁過了 50 萬輛大關,沒有太多懸念的創下了曆史新高,但更大的遺憾卻是本被寄予厚望的純電闆塊 " 開山之作 " 理想 MEGA,遭遇了巨大滑鐵盧。
僅從銷量來看,遠遠沒有達到預期。

至于背後的原因,李想在多次專訪中曾具體提及。彙總而言,錯誤的估計了開拓高端純電市場的難度。而理想 MEGA 所引發更大連鎖反應則爲,其之後的所有純電産品,紛紛推遲上市。
最終,經曆了近一年的沉澱,理想 i8 揭開了神秘面紗。位于微博消失許久的李想,甚至都爲其開始發聲吆喝,足以證明本段主角的重要性。
因爲身爲掌舵者的他,清楚地明白," 再戰純電,絕不能輸。"
增程闆塊遭受的圍攻愈發猛烈,這家新勢力造車必須通過拿下新的陣地,緩解如潮水般襲來的巨大壓力。隻有這樣,2025 年 70 萬輛的目标才有機會達成。
由此聚焦理想 i8,僅從目前官方公布幾張定妝照來看,它已經不再是理想 MEGA 的 " 套娃縮小版 ",而是單獨開辟了一條 "SUV" 的全新産品序列。
前臉部分,依舊比較特立獨行、充滿科技感。視線來到車尾,明顯感受到了 " 妥協 ",更加迎合普通大衆的審美,造型趨近于自家的 L 系列。
車側的設計,則是理想 i8 又一次朝着潛客接受度發起挑戰的地方,畢竟它全然跳脫出了大家對于 SUV 的傳統慣有認知。

反正在我心中,能夠給這套外觀打一個 "85 分 "。如果非要類比,更像是傳統燃油車時代的奔馳 R 級,或者特斯拉 Model X 的旅行版。
但不知爲何,身爲 95 後的我,還是喜歡沒 " 妥協 " 之前的它。
至于内飾部分,理想 i8 還留有十足的懸念,不知是否依舊延續家族化風格。如果真就如此,雖然不會犯錯,但的确有些索然無味。
另外,6 座布局,将會是它的又一個賣點。而理想 MEGA 上的諸多技術長闆,肯定也會下放。總之,參照這家新勢力造車打造産品的邏輯與經驗,理想 i8 的基本盤應該很穩。
售價方面,預計主銷版本會在 35 萬元 -40 萬元以内。
縱觀該區間之内,中國車市仍沒有一款真正意義上賣好的選手。或許,這也是理想選擇以此爲錨點的根本原因。
不過,理想客觀的講,一旦到了 30 萬元以上,與同級别的增程 SUV 相比,純電 SUV 一直很難嘗到甜頭,确立絕對的領先優勢。
理想 i8 能否打破漸漸固化的局面,同樣存在極大的未知數。同時,當 i 系列與 L 系列雙線并行,是否會出現嚴重的左右手互博,也需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号。
不吹不黑,冥冥中覺得,本段主角的穩态月銷能保持在 5000 輛以上,已經算是不錯的成績單。
而 4 月舉行的上海車展,理想 i8 就将正式出牌,一切懸念屆時見分曉。

樂道 L90:必須賣好,不容有失
實際上,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李斌都有自己堅守的造車邏輯。
不喜歡所謂的 " 冰箱、彩電、大沙發 ",不喜歡尺寸過于誇張的全尺寸 SUV,不喜歡爲了科技感一味的堆砌屏幕……蔚來 ES8 便是最好的證明。

但問題在于,就是有大批人群,願意爲上述産品力均具備的産品掏出真金白銀。
而進入 2025 年以來,僅就前兩個月的終端表現來看,其掌舵的這家新勢力造車好似又進入到了又一個低谷。
非常棘手的是,NIO 本品牌身處高端純電市場本就困難重重,殺入主流市場的第二品牌樂道同樣麻煩不斷。
對于這樣的局面,雖然依舊相信在李斌的操盤下,蔚來能再一次觸底反彈,但心中總是有着一種很複雜的情緒。
或許,這就是 " 愛之深,責之切 " 吧。
順勢,繼續聊回到本段主角身上,作爲樂道旗下的第二款産品,L90 的真的可以說是 " 妥協 " 的産物。
爲了銷量,爲了賣車,爲了活下去,那些所謂的堅守不重要了,消費者喜歡什麽就給他們什麽。

從目前發布的僞裝車官圖來看,樂道 L90 幾乎的整車尺寸幾乎與理想 L9 相當,并且得益于純電 SUV 的緣故,前懸明顯更靠近車頭,預計其内部乘坐空間會非常寬裕。
而車頭與車尾造型還未正式披露,不過大概率會與 " 小弟 " 樂道 L60 趨同。至于内飾部分,猜測也會走極簡科技風。
另外,不知道 6 座布局的樂道 L90,這一次後排會不會出現主流的 " 吸頂娛樂屏 ",以及車内的冰箱?前懸會不會升級爲雙叉臂?
當然,從該品牌官方的預熱文案中能夠發現,之前慣用的 " 可充、可換、可升級 " 的營銷話術,到了樂道 L90 上已經悄悄變爲 " 可充、可換 "。
是不是也意味着樂道 L90 将标配 85 度電池包?畢竟,巨大的體積擺在那裏,如果再用樂道 L60 同款的 60 度電池包,确實将有些 " 災難 "。
而就我個人來說,一直覺得能夠換電,讓蔚來全系産品的補能體驗,确實是行業中獨一檔的存在,但并不意味着長續航就不重要了。
實際上,在與許多用戶交流後發現,上述兩點他們全都想兼得。尤其是在這原材料成本急劇下降的大環境下,訴求正變得愈發強烈。

樂道 L90 起步 85 度電池包的打法,已是大勢所趨。站在車企的角度,千萬别總是 " 我覺得 ",還得聽勸。
當然,身爲一名樂道 L60 車主,四個多月一共累計行駛了接近 8000 公裏。發自内心的覺得,綜合體驗真的不錯,結合 BaaS 後 15 萬元的售價,幾乎挑不出太大的毛病。
那麽,爲何銷量總被人诟病呢?
" 鍋 ",還得銷售端、供應鏈端包括高管團隊來背。也恰恰基于這樣的背景,對于樂道 L90 的産品力,講道理沒有太大擔心。相比之下,由衷的希望其它環節千萬别再 " 拉胯 "。
因爲,真的 " 輸不起 " 了。殘酷的中國車市,或許可以給犯錯的選手一次調整的機會,但絕不會有第二次。
而關于樂道 L90,還想說的是," 如果 BaaS 之後的售價,能夠下探到 20 萬元左右,再結合不俗的參數配置,很有潛質扮演攪局者的角色。反觀穩态月銷預期,保 5000 輛沖 8000 輛應該不會有太大問題。但前提條件是,環環相扣不犯錯。"
2025 年,蔚來沖擊 45 萬輛究竟有沒有戲,第二品牌至關重要……

|崔力文|
愛車如命,
更愛電動汽車的小編一枚 ~
THE END
微信号|iAUTO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