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王峰
編 輯丨陳潔
圖 源丨 IC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12 月 11 日至 12 日在北京舉行。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明年經濟工作中的重要性明顯提升。
新華社 12 月 12 日發布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報道全文中出現了9 次 " 就業 ",在近 5 年中出現次數最多;此外," 增收 " 出現了 3 次,而此前 4 年," 增收 " 僅在 2023 年出現過一次。
在判斷當前外部形勢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十分少見地把 " 群衆就業增收面臨壓力 " 作爲我國經濟運行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之一。今年前 10 個月,城鎮調查失業率在宏觀經濟數據中表現不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如此表述,顯然是體會到了人民群衆個人感受與宏觀數據之間的 " 溫差 "。
民生是明年經濟工作的重要目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明年要 " 保持就業、物價總體穩定 "," 促進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 "。同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要着力實現增長穩、就業穩和物價合理回升的優化組合。
民生還串聯了明年其他方面的經濟工作。在财政政策方面,要求 " 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費、增後勁 ";在擴大内需方面,要求 " 适當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 " 等;在經濟體制改革方面,要求 " 增加地方自主财力 ";在城鄉融合方面,要求 " 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
如何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這就需要切實加大公共服務投入力度。
實施就業支持計劃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實施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城鄉基層和中小微企業就業支持計劃,促進重點群體就業。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态勞動者權益保障。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到的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都有哪些?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臨在 10 月 8 日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要增強新興産業就業創造效應,培育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生物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創造更多知識技能型崗位。
李春臨還介紹,要拓寬生活服務性行業就業空間。" 創新發展服務消費,加快培育消費新場景,大力發展銀發經濟,中國現在老齡化程度逐年遞增,一定要充分釋放出養老、家政、托育、物流等社會服務領域的就業潛力。"
以家政行業爲例,目前我國家政服務業從業人員約 3000 萬人,而實際上市場需求高達 5000 萬人,尤其是高質量、高水平的家政服務人員極度短缺。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 5 部門印發的《關于深化家政服務業産教融合的意見》提出,積極吸納高校畢業生進入家政行業,鼓勵各地對農村勞動力、易地扶貧搬遷群衆、登記失業人員提供多種形式就業推薦,鼓勵退役軍人等群體投身家政行業創新創業。
據《58 到家家政服務人員職業發展報告》,2024 年,58 到家平台入駐勞動者超 200 萬人,呈現高學曆和年輕化趨勢。其中,本科及以上高校畢業生人數是 2023 年的 4.2 倍。
此外,城鄉基層和中小微企業一直是國家鼓勵的就業方向。教育部近日印發的《關于做好 2025 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提出開展民營企業招聘高校畢業生專項行動。支持各地圍繞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産業發展,用好現有各類資金和政策渠道,開發城鄉社區、養老服務、農業科技等崗位。
對于重點就業群體,今年農民工就業狀況好轉。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總量達到 56599 萬人,比去年同期增加近 2%。
但高校畢業生群體出現了新情況,研究生、回國留學生等高層次人才就業形勢複雜。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研究員李長安介紹,有招聘平台的調查發現,今年碩博應屆畢業生收到用人單位接收函的比例甚至要低于本科生。由于結構性就業矛盾的存在,過度教育、學曆浪費問題也較爲突出。一些用人單位在招聘普通崗位的時候,人爲擡高學曆要求," 高知低就 " 現象屢見不鮮。
中組部、人社部等 10 部門近日印發通知,将留學回國人才納入國家統一的就業政策體系,促進留學回國人才高質量充分就業。
李長安對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現如今有許多青年人已經從單純追求學曆的 " 單向道 " 上跳了出來,他們更注重加強職業技能的培訓,擴大知識範圍,努力把自己打造成适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複合型人才。這不但符合自身職業發展的需求,也符合數字經濟時代人才需求的大趨勢。
既着眼當下也着眼長遠
就業之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對社會保障、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領域工作進行了部署。
其中," 擴大教育領域開放試點 "" 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 紮實推進優質本科擴容 ",都是近 5 年來首次出現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中。
教育對外開放正在全面發力,一方面是吸引外國青少年來華交流,高質量落實 "5 年 5 萬 " 倡議、"3 年 1 萬,歐洲翻番 " 倡議;另一方面是引進世界一流教育資源,鼓勵國外高水平理工類大學來華合作辦學。
這需要在體制機制上進行開放試點。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港澳台辦公室)司長(主任)楊丹近日撰文指出,将爲中外青少年交流提供出入境和旅居便利,擴大高校交流合作自主權,推進港澳高校到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地區等設立新型研究院等。
随着社會老齡化程度加深,相關公共政策需要及時調整優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實施醫療衛生強基工程,制定促進生育政策。發展社區支持的居家養老,擴大普惠養老服務。
這将帶動相關産業發展。中金公司研究部研報認爲,銀發經濟得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确部署,将迎來新發展機遇。
該研報指出,老年人對于醫療保健、養護服務和運動健身的需求持續增加。家庭規模持續縮小的趨勢下,照看、家務和陪伴需求催生智慧家居和寵物經濟的新發展機遇。" 年輕 " 老人增加、互聯網滲透率提升,預計将促進文旅、短視頻等休閑服務行業的發展。
南方科技大學副校長金李認爲," 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一系列部署涵蓋城鄉融合發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等,既着眼當下,解決好人民群衆急難愁盼,也着眼長遠,不斷滿足人民高品質生活需求。"
優化财政支出結構
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就要優化财政支出結構,特别是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保障都需要加大财政投入。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認爲,預計财政支出将聚焦民生領域以及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數效應的民生建設、先進制造、基礎設施短闆等領域。
但當前,民生投入仍存在短闆。下一步加大财政民生投入保障,或有多條路徑。
首先是直接補貼困難群體。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推動中低收入群體增收減負,提升消費能力、意願和層級。适當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提高城鄉居民醫保财政補助标準。
" 回頭看,2024 年在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方面沒有專門政策出台,但在弱勢群體補助方面有政策出台。這是因爲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更依賴于中長期的改革,短期刺激政策難以見效,而弱勢群體補助是可以立刻拿出來的政策,并且可以快速轉化爲消費。" 東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蘆哲說。
其次是加大中央轉移支付力度。蘆哲對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今年轉移支付規模有所收縮。數據顯示,2024 年預算安排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 10.2 萬億元,相比于去年決算數據 10.28 萬億元略有下降。
在 11 月 8 日舉行的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财政部部長藍佛安表示要 " 加大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規模 "。
再次是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力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使用,擴大投向領域和用作項目資本金範圍。統籌推進财稅體制改革,增加地方自主财力。
以教育爲例,有專家指出,通過對 " 十三五 " 時期省級以下教育轉移支付數據的分析發現,剔除中央轉移支付後,省級以下教育轉移支付規模相對較小,在各省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中的比例明顯偏低。爲此,應增強地方财政教育投入的省級調控能力,提升省級和地市級财政對區縣财政教育投入的支持力度。
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鍾正生認爲,雖然中央出台的一攬子化債方案大大減輕了化債對地方财政的占用,但還需要在貨币政策配合地方債務重組、優化地方債務率考核機制、盤活地方存量公益性資産等方面進一步探索可行方案,才能更加有效地調動起地方政府作爲财政政策主體環節的能動性。
最後是完善多渠道投入機制。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加強财政與金融的配合,以政府投資有效帶動社會投資。
仍以教育爲例,目前我國教育經費總投入中,政府财政性教育經費約占 80%。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杜育紅認爲,要激發社會力量對教育的投入,進一步拓寬來源渠道。
" 從曆史經驗來看,多渠道籌集教育經費的政策使得非财政教育投入成爲不同時期财政教育投入的重要補充,共同滿足了不同時期教育事業發展的經費投入需求,也是我國應對财政經濟發展内在波動和外部沖擊因素、确保教育投入穩定可持續增長的重要渠道。" 杜育紅對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