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财經 20 日報道,近一段時間以來,國際金價屢創新高,黃金消費市場也是一片熱火朝天,随之而來的,是有關黃金消費的投訴與日俱增。
多位消費者表示,多個網絡平台銷售的 "999 足金 " 産品存在 " 以假充真 "" 摻雜摻假 " 等情況。近日,浙江甯波市質檢院黃金珠寶眼鏡檢測中心收到相關部門的一項委托檢驗,樣品外觀與足金極其相似,但經進一步檢驗爲摻 " 铼 " 黃金。" 铼 " 的售價一克僅需十幾元,摻在足金中,不僅價格低廉且不易被發現。
專業人士提醒,市面上摻 " 铼 " 黃金無法通過肉眼和簡單稱重辨别真假。因此,消費者購買黃金時,盡量選擇有信譽的品牌和商家。目前,該案還在進一步偵辦中。
近 3 萬元金手镯僅含足金十克
據央視财經,網絡平台上,多個直播間銷售 "999 足金 " 産品。一些網絡主播在珠寶交易中心火熱代購,不斷以 " 足金、和田玉、天然淡水珍珠、國檢證書 " 等關鍵詞爲噱頭吸引觀衆下單。
消費者楊女士:看好了是 "999 足金 " 才買的,當時下單是以 500 元 / 克的價格買的,有優惠券 400 多元。他說會自帶證書,有一個二維碼,他可能以爲别人都不會查,我拿回來之後一查,查無此證。問他是真的還是假的,他也不正面回答,讓我退回來。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克重、大小、熔點是許多消費者辨别黃金真假的方法,但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造假的手段在不斷升級,許多常規方法甚至專業的無損檢測都難以辨别真假足金。上個月末,上海市公安局普陀分局長壽路派出所接到一起報案,消費者李女士春節前在網絡二手平台購買了一隻價值兩萬元的足金手镯,交易時證書、發票齊全,就連使用火槍灼燒也沒出現異常。
消費者李女士:買的時候是 28000 多元。當時我們還特地帶把火槍,想着不變色就是真的,當場燒紅了,沒有變色,我還特地買了小秤去稱,克數、重量都一樣。他還給了假冒的周大福袋子,還弄了發票。結果拿過去一鑒定,剪開來裏面全部是銀,然後才去報警。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上海市公安局普陀分局長壽路派出所執法辦案隊民警:在本案中,犯罪嫌疑人通過某電商平台尋得一商戶,制作了購買黃金所需的 4 件套,即購物袋、質保憑證、出貨單以及(手镯)品名吊牌,再加上他通過平台制作了一張假發票,也是按照當天的市場金價去做的。本案被害人購買的這款手镯,總克重共計 45.11 克,含金量是 10 克,含銀量是 35 克。一般的檢測手法根本辨别不出來,隻有國家相關的鑒定機構才能辨别真假。
随着 " 買金熱 " 持續升溫,黃金摻假也出現新 " 套路 "。近日,浙江甯波市質檢院黃金珠寶眼鏡檢測中心收到相關部門的一項委托檢驗,樣品外觀與足金極其相似,但經進一步檢驗爲摻 " 铼 " 黃金。" 铼 " 的售價一克僅需十幾元,摻在足金中,不僅價格低廉且不易被發現。
據了解,元素 " 铼 " 外觀爲銀白色金屬或灰到黑色粉末,質地堅硬、耐磨、耐腐蝕。其密度與足金相近,常規的稱重無法很好區分,但硬度和熔點均高于足金。
投資者應防範潛在風險
據新華社報道,黃金作爲傳統避險資産,價格上漲首先體現了市場出于多重考慮避險情緒上升。從烏克蘭危機升級,再到巴以爆發新一輪沖突、紅海危機持續加劇,近年來多國央行持續增持黃金,黃金價格進入了一輪持續上升的行情。
美國經濟學家戴維 · 戈德曼日前在媒體文章中表示,外國央行持有 3.4 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外國人持有的美國國債總計超過 8 萬億美元。沒收俄羅斯外彙儲備之舉促使許多外國投資者——無論是官方投資者還是私人投資者轉向黃金。
烏克蘭危機升級以來,美國凍結俄羅斯中央銀行在美資産,禁止美國人與俄央行、俄聯邦國家财富基金和俄财政部進行交易。這意味着俄央行在美境内的資産或由美國人控制的資産被凍結。2022 年 2 月,美國宣布凍結阿富汗中央銀行數十億美元外彙儲備,據原阿富汗央行行長阿傑馬勒 · 艾哈邁迪早前在社交媒體推特上透露,阿富汗央行持有約 90 億美元外彙儲備,其中約 70 億美元存在美國的銀行。分析人士認爲,多國央行開始大舉購入黃金一定程度上是爲了在某些情況下避免遭受類似損失。
今年以來,金價迎來了一波瘋漲行情,從走勢來看,3 月 6 日— 8 日,國際金價迎來 " 狂歡 ",連續三個交易日刷新曆史新高,其中,倫敦現貨黃金曆史最高紀錄達到 2195.07 美元 / 盎司,不過沖高之後,金價迎來了一波回調。
據北京商報,談及金價呈現回調态勢,中國(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資研究院院長王紅英指出,黃金突破曆史新高以後,近日出現了技術性的短期下跌,從更長的時間來看,影響黃金價格上漲的結構性因素還存在,一方面是各國還在維持量化寬松的貨币政策,貨币流動性增加導緻資産價格出現上漲,黃金作爲投資資産價格也将出現上漲;另一方面,部分地區地緣政治風險較高,避險資金也會進入到黃金這類産品當中。中長期看,黃金仍然有進一步上升的趨勢。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财經、新華社、北京商報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