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色,性也。
美人、美食、美景,魚叔向來無法抗拒。
最近,一部期待已久的養眼大片終于上線。
三大主演,直沖顔值天花闆。
而且是美食題材。
好不好吃不知道,擺盤倒是精緻。
不過,随着情節發展,魚叔卻越看越覺得不對勁。
故事走向十分奇詭,既吊人胃口,又細思恐極。
萬萬沒想到,今年第一部奇片就這麼來了——
《菜單》
The Menu
瑪格特和泰勒,是一對熱戀情侶。
泰勒财大氣粗,出手闊綽。
這回,他要和瑪格特一起去一家頂級的網紅餐廳。
餐廳在一座島上。
所有赴宴的客人,需要先乘坐一艘遊輪前往。
每次隻招待 12 位客人,每人 1250 美元(約合人民币 8500 元)。
聽到一頓飯如此昂貴,出身普通的瑪格特忍不住感歎:
吃啥?吃的是勞力士嗎?
很快,瑪格特就發現這頓飯确實不簡單。
貴,還不算什麼。
最特别的,是獨一無二的用餐儀式感。
在吃飯前,會有專人介紹餐廳環境和食材。
海鮮是現撈的,蔬菜是現摘的,牛肉更是嚴格熏制 152 天。
為的就是給客人最頂尖的用餐體驗。
晚宴餐廳,更是裝修高檔,格調非凡,堪稱一本「網紅餐廳裝 X 指南」。
最顯眼的,就是規矩、森嚴的開放式廚房。
一覽無遺的後廚,近乎軍事化管理。
主廚是絕對的權威,一呼百應。
每次下達指令,得到的回複永遠是整齊劃一的「遵命,主廚」。
主廚一看是「伏地魔」出演,就知道有古怪。
每次說話前,都要猛地擊掌。
掌聲起,全場靜。
他就是整個晚宴的絕對中心。
大家吃什麼、做什麼、幹什麼,全部由他決定。
顧客是上帝?
對不起,這裡的顧客完全沒有選擇權。
想加餐?
對不起,不行。
不想吃?
對不起,也不行。
在這樣的氣氛下,食物也顯得與衆不同。
之前還在船上時,瑪格特就嘗到個叫作「木犀草乳液生蚝」的菜。
介紹的花裡胡哨,卻被瑪格特一針見血的吐槽:
「不就是池塘裡的廢料?」
餐廳裡的大餐,更是一個比一個奇怪。
有一道,叫「無面包面包盤」。
沒有面包,隻有面包的蘸料。
完全是玄學,憑想象吃空氣面包。
還有道菜叫「島嶼」。
盤子上擺出小島的模樣,用石頭、綠植模拟島上生态。
乍一看,精緻美觀。
可一吃,就是普通的扇貝肉和海草。
吃到後面,菜品越發詭異起來。
每道菜上菜前,主廚都會講一個故事。
一開始還是講自然社會真善美,後來變成童年陰影腿上插刀。
輪到一道名為「困境」的菜時,請上一位年輕廚師。
三言兩語,眼角噙淚。
本以為這是一個激勵人心的奮鬥故事。
出乎所有人意料,廚師用極快的速度把槍塞進嘴裡——
砰!
腦後的鮮血濺在提前挂起的防水布上,人應聲倒地。
全場一片嘩然。
而主廚則淡定地安撫大家。
說這都是「菜單」的一部分。
接下來,玉米餅上桌。
而看似平平無奇的餅皮,卻讓所有人心裡發怵。
每個人桌上的餅皮圖案都不同。
有人是稅收賬單,有人是出軌照片,有人是坑人黑曆史。
小小餅皮,印着每個顧客最黑暗的秘密。
有人被這一幕幕吓壞。
想要退席離開,沒想到根本走不了。
這頓晚宴,禁止中途離場。
而破壞規矩的代價十分慘痛——
一根手指。
眼看一場高端晚宴,逐漸演變成謀殺現場。
再吃下去,怕是命都沒了。
而在後頭,還有更多讓人心裡發毛的地方。
整部電影相當怪誕。
在俊男靓女的包裝下,《菜單》其實是一部犀利的諷刺電影。
矛頭指向的,就是當下各種浮誇花哨的高逼格網紅餐廳。
片中的餐廳,環境離譜,價格離譜,菜品離譜,廚師也離譜。
近乎全方位的離譜,正是網紅店的慣用手法。
主廚掌握一切,自诩藝術家。
從每道菜、每個客人,到整場晚宴、整座小島,都是他精心設計的藝術品。
他還會親自為每道菜安排一段故事介紹。
讓人在品嘗之前,先獲得一種獨特的情感體驗。
食物不是用來吃的,而是需要欣賞、享受。
每位顧客,他都精挑細選。
繼而确保所有人都能有最好的感受。
晚宴菜單私人訂制,分量配比精确計算。
通過故事包裝和氛圍渲染,讓每個人都夠吃。
但,絕對吃不飽。
主廚就像一位瘋狂的藝術家。
他解構所有食物,強行賦予藝術意義。
實際上,每個人都是「菜單」的一部分。
電影劇情看似浮誇,但很多地方都讓人似曾相識。
比如,吃飯前的「手機先吃」。
泰勒作為美食發燒友,嚴格落實這一點。
哪怕餐廳禁止拍照,他也忍不住每道菜都先來幾張。
再比如那些浮誇的菜。
放到普通餐廳,那就是詐騙。
但在網紅店,就是有格調。
那些有錢人即使覺得離譜,也不會承認。
反而隻會大加贊賞,稱之為大膽的藝術創新。
最諷刺的是,其中一位顧客是美食評論家。
她的工作本就是為大衆挑選那些好餐廳。
但實際上卻變成富人的特權,強行為浮華的食物附上新意。
那份由海草和石頭做成的菜,在她嘴裡變成了「吃大海」。
看到那份沒有面包的面包,她先說自己覺得難以理解。
但話鋒一轉,就對其不吝贊許。
認為主廚敏銳地洞察到「食物反映的階級曆史」。
所有人都在誇,沒有人會提出異議。
哪怕隻是一句「不錯」的評價,也會被覺得膚淺。
在這裡,所彰顯的不止是有錢,有逼格,更是代表了有錢人的面子。
主廚為他們創造了趨之若鹜的網紅餐廳。
讓他們感到自己高貴的身份,地位,和品味。
這幫顧客,用他們的虛僞和傲慢,無形間配合主廚,成了他菜單的一部分。
電影名為《菜單》,但其實「菜單」不止是菜肴。
而是置身其中的所有人和物件。
主廚看似是這類美食藝術的忠實擁趸,但其實更像是逢場作戲。
他用做作的順從和虛僞的表演,緊緊握住了這些富人的命脈。
他知道他們不會反抗,他知道他們隻會恐慌卻毫無作為。
這是他要對抗的,同時也是他要毀滅的。
因為,所有認為美食即藝術的人,根本不去在意菜品本身。
他們想要的,就是用金錢包裝出來的體驗。
食物不重要,重要的是自身的與衆不同。
沒人在意能不能吃飽,就像他們根本不在意主廚做的是什麼。
有人隻聽故事,隻顧拍照,隻顧無腦誇。
有人來了 11 次,卻一道菜也不記得。
所謂的晚宴,對他們而言,就是看一場換了形式的藝術展。
當然,《菜單》本質上說的不是美食。
而是,階級。
從一場平平無奇的社交活動,變成一場針對富人的圍殺。
在這部電影裡,瑪格特成了唯一的例外。
*** 以下有劇透,情謹慎觀看***
應召女郎的身份,讓她成了全場最特别的一位。
當男友忙着跟主廚道歉、旁人忙着吹噓食物精美時,隻有她直言不諱。
要麼說口味平平無奇,要麼說根本吃不飽。
甚至點出這家餐廳最奇詭的地方。
「你花錢買了他的服務,為什麼還要聽他的話?」
瑪格特的坦率,在一衆富人之間顯得很異類。
但也因此吸引了主廚的注意。
相似的貧苦出身,使得瑪格特對食物保有着最原始的感覺。
在他人都緘默不語時,她大膽提出自己沒吃飽,轉而要主廚做一份芝士漢堡。
瑪格特的「出格」,反倒赢得主廚的好感。
在做漢堡期間,主廚罕見地露出微笑。
他從瑪格特身上,看到了顧客對食物最純粹最原始的喜愛。
而他,也不用費盡心思想故事、做包裝。
他要做的,就是認真做出一個好吃的漢堡。
現實中,網紅美食的風潮也在不斷的發生。
比如前陣子大火的「圍爐煮茶」。
簡單的布置,低廉的食物。
經過網紅包裝和營銷風氣,轉而變成一種「高端精緻生活」的代表。
可實際體驗往往就如同瑪格特那樣,吃了個不痛快。
還有各種特立獨行的餐廳。
單人價格上千,預約要提前數月,才是檔次。
菜單開盲盒,餐廳規矩多,才是有格調。
老闆脾氣差,服務員擺臉色,才是有個性。
吃飯的意義,徹底變了味。
然而,受網紅之風影響的不止是餐飲,還有各種生活方式、流行文化等等。
它們都在将一系列離譜的外在行徑,包裝成一種讓人們趨之若鹜的潮流,最終反而脫離了其最初的意義。
《菜單》的設定出彩之處就在于此。
它用桌上的菜,來指代所有被過度包裝的「藝術品」。
看起來很美很誘人,但就是不能讓人吃飽,也索然無味。
對這些浮華虛僞之物的過度追捧,想掩蓋的也是一種空洞無趣又想攀附格調的内心。
就像片中癡迷于高級食物想象的泰勒。
隻有浮誇的自我感動,對近在眼前的死亡、混亂視而不見。
他完全失去了自我思考的能力。
最終,他也成了最極端也是最可悲的犧牲品。
作為今年第一部驚悚片,《菜單》算不上完美。
在故事劇情、角色塑造等方面都有些瑕疵。
但比較巧妙的是,它在諷刺、驚悚和喜劇之間平衡得還不錯。
總體而言,不失為一部有趣的電影,值得一看。
尤其是結尾相當荒誕。
看完之後,胃口大開。
好想來一份大号芝士漢堡,狠狠咬上一口。
爽!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