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八個一字漲停,股價飙漲超過 110%。地産松綁政策密集發布,地産闆塊強勢拉升,家具制造公司我樂家居,成爲這波行情中的 " 黑馬 "。
股價大漲之後,我樂家居 9 月 6 日晚間披露顯示,公司股東于範易及其一緻行動人,6 月 30 日至 9 月 6 日期間減持 2244.04 萬股并買入 4200 股(按減持期間股價最低 7.46 元 / 股,最高 16.13 元 / 股計算,減持金額約在 1.67 億元到 3.62 億之間。)根據相關規定,上述股東作爲合計持股 5% 以上的股東,相關股東的減持行爲已涉嫌違反上述規定。
我樂家居自曝股東 " 清倉式 " 減持,上交所火速出手!
股價 8 連闆後,
大股東 " 清倉式 " 減持
9 月 6 日,A 股開盤後不久 ,以全屋定制、整體櫥櫃爲主營業務的南京我樂家居股份有限公司(我樂家居,603326.SH)再度漲停,取得 8 連闆,報 16.13 元。
9 月 6 日晚間,我樂家居(SH 603326,收盤價:16.13 元,市值 50.89 億元)發布異動公告,經公司與其他股東核實,2023 年 6 月 30 日公司股東于範易及其一緻行動人合計持有 2244.04 萬股,持股比例爲 7.1124%。
截至 2023 年 9 月 6 日收盤,上述一緻行動人合計持股數量降至 4200 股,持股比例爲 0.0013%。期間通過集中競價減持股份數量爲 2244.04 萬股,減持比例爲 7.1124%,并買入 4200 股。公司正在積極與相關股東核實股份變動情況。
上交所火速做出回應,9 月 6 日就我樂家居股東涉嫌違規減持下發監管工作函。上交所稱,根據《證券法》《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相關規定,上述股東作爲合計持股 5% 以上的股東,在持股比例變動達到 5% 時應當進行報告和公告,在該事實發生之日起至公告後 3 日内,不得再行買賣股票。公司相關股東的減持行爲已涉嫌違反上述規定。
上交所稱,根據本所《股票上市規則》第 13.1.1 條的規定,現對你公司及相關股東提出如下監管要求。
一、請你公司立即同相關股東核實股份減持情況,并向我部回函中明确列示相關股東于上述時間區間内的股份交易及持股比例變動明細;同時,立即自查是否存在違反《證券法》《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相關規定的情形。
二、請你公司董監高勤勉盡責,督促公司大股東認真學習相關規定,規範自身減持行爲,充分保障上市公司及中小股東合法權益。
對此,9 月 6 日我樂家居發布公告,收到監管工作函,股東于範易及其一緻行動人劉福娟、煙台埃維管業有限公司、西藏埃維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煙台埃維商貿有限公司作爲合計持股 5% 以上的股東,在持股比例變動達到 5% 時應當進行報告和公告,在該事實發生之日起至公告後 3 日内,不得再行買賣股票。公司相關股東的減持行爲已涉嫌違反規定。
我樂家居表示,公司股票自 2023 年 8 月 28 日至 9 月 6 日區間累計上漲幅度爲 114.21%,同期上證指數累計上漲幅度爲 3.07%,公司股票短期漲幅嚴重高于上證指數,存在市場情緒過熱的情形,但公司基本面未發生重大變化,也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據了解,我樂家居成立于 2006 年,實際控制人爲缪妍缇(NINA YANTI MIAO)和汪春俊,分别任董事長、副董事長。汪春俊同時爲南京瑞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控股股東和南京開盛咨詢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的普通合夥人。缪妍缇女士與汪春俊爲夫妻關系,兩人均出生于 1968 年,現年 55 歲。
今年 1-6 月,我樂家居營業收入 7.36 億元,同比增長 3.53%;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 5986.31 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48.26%,主要是經銷業務和大宗業務收入較同期增加,同時上年比較基數相對較小綜合所緻。
史上最嚴的減持新規發威
1700 多家公司實控人減持受限
8 月 27 日晚,證監會發布的《證監會進一步規範股份減持行爲》表示,充分考慮市場關切,認真研究評估股份減持制度,就進一步規範相關方減持行爲作出要求。新規從破發、破淨和分紅這三個維度對股東減持進行了嚴格限制,也被市場稱爲 " 史上力度最強、最嚴的減持新規 "。
根據要求,上市公司存在破發、破淨情形,或者最近三年未進行現金分紅、累計現金分紅金額低于最近三年年均淨利潤 30% 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不得通過二級市場減持本公司股份。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的一緻行動人比照上述要求執行;上市公司披露爲無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的,第一大股東及其實際控制人比照上述要求執行。
此次減持新規影響面有多大?據上證報統計,倘若 " 減持新規 " 立即執行,剔除 2020 年 8 月 27 日後上市的公司,有 1708 家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的二級市場減持将受到限制。
視覺中國 -VCG111306805309
事實上,減持新規帶來的資金增量不可小觑。據華泰證券測算,年初至今重要股東二級市場共減持 3468 億元,而新規下隻能減持 2057 億元,減少約 40% 的量,相當于引入年化增量資金約 2500 億元。
但在短期的資金利好之外,減持新規所帶來的改變絕不僅僅止步于此。在此之前,我們經常能夠看到利用減持規則套利的上市公司大股東、多年一毛不拔不分紅的 " 鐵公雞 " 式上市公司,這一次減持新規出台,也意味着一面不分紅另一面還想股價炒作、高位減持套現的大股東不再有割韭菜的機會。
據統計,剔除 2020 年後 IPO 企業,近三年零分紅的企業達到 862 家,這些企業的實控人及控股股東也将受到二級市場減持的限制。此外,不少上市公司盡管股價未破發,但因連續三年未分紅,其實控人及控股股東也将被減持新規限制。其中更是包括多家前期被市場爆炒的 AIGC 概念股。
多家公司大股東終止減持
據證券時報,減持新規從破發、破淨、分紅等方面,約束了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的減持行爲,近期,多家上市公司近期發布了大股東提前終止減持計劃的公告。
本次減持新規與之前的減持規定相比,最鮮明的特點在于将控股股東和實控人減持條件和上市公司分紅和股價挂鈎,而上市公司的分紅能力以及公司股價又與公司的經營情況、盈利能力密不可分。
東方證券研究指出,減持新規的底層的邏輯就是隻有把公司經營好、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才有資格進行減持,某種意義上是建立了控股股東或實控人減持行爲的激勵約束機制,也更大程度保證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與中小股東利益的一緻性,有助于建立更爲良性的股市生态、推進資本市場的高質量發展。
據東方證券統計,此次新規實行之後,機械、電子、醫藥、基礎化工、計算機、電力設備及新能源等主要是科技成長性闆塊受到減持限制的上市公司是最多的。但如果考慮到各行業市值差異較大的因素,受減持新規影響最大的行業是銀行、房地産、鋼鐵、石油石化、商貿零售等周期性行業。但考慮到這些行業主要是國有控股股東,自身減持的意願從曆史上看本來就較低、且減持時需要考慮的因素可能更多、流程可能也比較長,實際影響預計并沒有看起來那麽大。
業内人士指出,監管進一步規範減持行爲,長期有利于市場穩定健康發展,但部分公司仍舊存在的 " 僥幸心理 " 不可取,應主動遵守新規,更加專注主業,注重提升公司治理能力,提高盈利水平和分紅能力,推動公司經營更加穩健發展。
(文章内容、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編輯|何小桃 李澤東 杜恒峰
校對 |段煉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圖文無關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公開資料、證券時報、紅星新聞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