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億港元的創科産業引導基金,将投資指定策略性新興和未來産業,包括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機械人、半導體與智能設備、先進材料和新能源等,系統性建設創科産業生态圈。香港新的創科産業體系已現雛形,初創公司接近 4300 家,約爲 10 年前的 4 倍,同期更見證十多家獨角獸企業的誕生。
今日(16 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了其任内第三份施政報告《行政長官 2024 年施政報告》,其中提到,香港将計劃設立 100 億港元的創科産業引導基金。
李家超稱,要加強引導市場資金,投資指定策略性新興和未來産業,包括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機械人、半導體與智能設備、先進材料和新能源等,系統性建設創科産業生态圈。
在該施政報告中,涉及基金投資與科技創業創新的内容還包括:優化 " 創科創投基金 ",調撥 15 億元與業界配對成立聯合基金,投資策略性産業的初創企業,進一步提升香港初創生态圈建設;發揮香港投資公司 " 耐心資本 " 力量,繼續引導和杠杆市場的資金,合力吸引創科企業落戶和紮根香港。
在此之前,創投日報記者注意到,香港在今年 3 月發布的《财政預算案》中,專門明确 10 大舉措支持香港創新科技發展,并計劃斥資百億資金用于科技創新投入。其中,被外界視爲 " 港版淡馬錫 " 的香港投資公司(簡稱,港投公司),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定位及業務明确。
在 " 未來基金 " 下設立的 " 香港增長組合 "(220 億港元)、" 大灣區投資基金 "(50 億港元)和 " 策略性創科基金 "(50 億港元),以及 " 共同投資基金 "(300 億港元),将歸一收納由港投公司管理,基金合計管理規模達 620 億港元。
港投公司在今年快速出手,先後投資了多家科創公司。其中,首筆投資落地于思謀科技。
港投公司于今年 6 月與 AI 獨角獸公司思謀科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彼時,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通過視頻緻辭稱," 此次合作涵蓋人工智能上下遊産業鏈、人才培養、提升香港算力水平等,将推進大模型創新在大灣區更廣泛應用,更将創立香港首個人工智能研究院,意義重大。"
同月,港投公司又出手百圖生科,該公司是由百度創始人李彥宏與百度風投資總裁劉維創立的初創公司。投資後,百圖生科将落戶香港,劉維表示,香港在 AI 生命科技領域,有一批不錯的學者,加之香港在制度保護、知識産權保護方面具備優勢,這對科創公司至關重要。
7 月,港投公司又投資了銀河通用機器人,同時還引進了自動駕駛 AI 芯片企業黑芝麻智能。對于銀行通用機器人的投資,港投公司行政總裁陳家齊稱,銀河通用機器人所在的具身智能賽道,是人工智能的集大成者。投資後,銀河通用機器人将與本地生态夥伴合作,探索具身智能在香港的落地應用,例如以機器人試點項目的形式,建立多個基于零售、旅遊等香港優勢行業的示範點等。
值得一提的是,百圖生科與銀河通用機器人等,都将優先考慮香港爲上市地點。而已在港股上市的黑芝麻智能 ( 02533.HK ) ,也與香港科技園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計劃在香港設立研發中心,投資 1 億美元并聘用超過 100 名高端研發人員。
短短 2 個月内,港投公司快速投資背後,是香港正大力發展科創生态圈。
在 2023 年時,行政長官李家超也清楚地指出:除了金融,創科是激活香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并于 2022 年《施政報告》中提出四大策略,推動香港的創科發展,包括完善創科生态圈、壯大創科人才庫、建設智慧香港,以及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之前,香港特區政府推出的《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就爲未來 5 至 10 年的創科發展,提供了清晰的路徑和戰略規劃,涵蓋完善創科生态圈、推動科技産業發展、豐富創投融資渠道、充實創科人才資源等方面。
資深智庫研究人士賀軍在接受創投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之前的《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到新設立的 100 億港元科創産業引導基金,香港一系列舉措的目的是促進科創産業發展,爲香港科創産業發展、香港介入大灣區科創産業發展提供資源。
" 通過産業引導基金形成科創生态,背後是香港希望把科創發展作爲經濟支撐之一。目前,香港在發展上與内地已越來越融合,尤其是與大灣區的整合。" 賀軍談到,自 2019 年以來,香港經濟發展環境出現重大變化,由此需要重構經濟支撐,科創産業便是其中之一。
賀軍表示,香港作爲國際金融中心,需要發揮金融優勢,通過産業基金、香港資本市場等參與其中;充分發揮國際合作優勢,利用語言、服務型人才、國際資本的優勢,成爲中國科創産業國際合作的 " 橋頭堡 "。此外,香港還可以利用部分産業領域的科研優勢,培養科創産業領域的 " 種子 " 和 " 幼苗 ",成爲 " 科創苗圃 "。
值得一提的是,無人機龍頭大疆,便是在香港科技大學這一 " 科創苗圃 " 中孕育而出。
截至目前,香港新的創科産業體系已現雛形。香港特區政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副局長張曼莉介紹,在 2024 年競争力排名中,香港上升至全球第五位,在營商環境、科技基建等均有不錯的表現。
2023 年,香港的初創公司數量接近 4300 家,約爲 10 年前的 4 倍,同期更見證了十多家獨角獸企業的誕生。與此同時,截至 2024 年 7 月,共有超過 60 家生物科技公司依據第 18A 章上市,首次上市集資規模約 1200 億港元,再融資規模超 800 億港元。此外,去年 3 月港交所推出 18C 改革以來,已有晶泰科技、黑芝麻智能等按照此規則實現上市。目前,還不少公司按照 18C 規則遞交了港股上市申請。硬科技創新将持續對香港産業及資本市場生态産生深遠影響。
特别聲明:文章内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 " 創投日報 ",作者:陳美,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