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個夏天都沒什麽動靜的鍾薛高,突然上了熱搜。
這次沒有 " 背刺 " 消費者,反而把刀子伸向了自家員工。
最近,多名網友集體在社交平台聲讨鍾薛高,喊話 " 快還錢 "。
萬萬沒想到," 雪糕刺客 " 鍾薛高竟然連工資都發不出了,這到底是怎麽回事?
爆料網友表示,讨薪的 6 位客服小夥伴和人事簽訂了離職同意單,本來說好的補償金和原工資應該在本月 15 日發放。
結果,日期到了,錢卻遲遲沒到賬。
公司給出的答複是等,必須得等到融資方投錢。
這位網友還透露,甚至在職的工資也發不出了,隻交了社保和公積金。
與此同時,更多關于鍾薛高的雷點都被挖了出來。
不僅僅是被裁員的拿不到血汗錢,賠償金更是遙遙無期。
還有人表示,鍾薛高的高薪招聘就是個套路,是爲了薅試用期羊毛,6 個月試用期一過就開除。
評論底下也是吐槽聲一片,有 7 月份工資還沒發的、有亂扣績效的。
這些傳言都不是空穴來風,網友發現,靠營銷起家的鍾薛高,官方微信和微博已經兩個月都沒更新了。
甚至逼得合作方都跑到微博評論區讨要執行費。并表示,3 月份的項目,發票 4 月初就開了,到現在還沒收到錢。
官方小紅書賬号也一個多月沒更新了,評論區都是喊話還錢的。
還有消費者反映:" 積分兌換成功了,客服卻說沒有貨,這叫欺詐消費者。"
後來,鍾薛高回應稱 " 公司正在積極解決相關糾紛,目前運營一切正常 ";沒有對欠薪一事表示否認。
這個曾經的網紅雪糕、新消費頂流,何以淪落至此呢?
鍾薛高成立于 2018 年,走的是高端雪糕路線,主攻年輕人群。
創始人林盛是資深廣告人,最擅長的就是搞營銷,踩着國潮文化和新消費趨勢上位。
國風瓦片造型和中式命名都成功拿捏了流量密碼,在一衆平價雪糕中脫穎而出,俘獲了年輕人的心。
2018 年雙十一," 厄瓜多爾粉鑽 " 冰淇淋一戰成名,限量發售 2 萬支,雖然售價高達 66 元,還是一根難求。
除了請網紅安利種草,李佳琦、羅永浩等大主播都曾爲其帶貨,鍾薛高成了名副其實的 " 雪糕頂流 "。
2021 年,鍾薛高推出 " 杏餘年 ",繼續通過饑餓營銷搞熱度,一經發售就被哄搶。
一度被黃牛炒到 368 元一盒,就這還得等 " 配貨 ",真把自己當 " 愛馬仕 " 了。
2021 到 2022 年,短短一年時間,鍾薛高就賣出了多達 1.5 億支,以 176% 的高增長遙遙領先。
物極必反,用在高價雪糕身上同樣适用。
價格太高,又經常不标明價格,與平價雪糕混在一起。很多消費者因爲錯拿而 " 大出血 "。因此,鍾薛高被網友評價爲 " 雪糕刺客 " 的代表。
之後,林盛的一次采訪發言,直接把鍾薛高推上了風口浪尖。
他表示,鍾薛高成本 40 塊,66 塊的價格就在那裏,你愛要不要。
讓本來就嫌棄價格高的消費者更加憤怒,雖然後來澄清是惡意剪輯,但根本沒人聽。
緊接着,鍾薛高因 "31 度室溫下放 1 小時不化 " 的新聞,又一次受到大衆質疑。
甚至用火烤都沒事兒。
* 來源 @金刀王
對此,鍾薛高回應我們一向堅持品質第一,至于涉及的卡拉膠也是在安全添加範圍内。
創始人林盛怒發朋友圈,稱競争對手對其抹黑,都是水軍在背後搞鬼。
而這時候,人民網卻出來倒油:" 鍾薛高惹争議,爲什麽總是我?"
事情發展至此,鍾薛高口碑一路下滑,慘不忍睹。
消費者紛紛表示:" 便宜的雪糕多得是,反正我不吃 "。
在一系列負面新聞的影響下,鍾薛高徹底賣不動了,不得不低下高傲的頭。
全系列雪糕都開始大促銷,原價十幾塊,直接降價到 4.99 元一支。
但即便是降價處理,也無人問津。
特别是今年夏天,幾乎沒有鍾薛高的新聞,連刺客的頭銜,也被空調、充電寶、充電樁搶了去。
有經銷商反映,去年一天還能賣 10 來支,今年有時候一天一支都賣不出去。
爲了繼續活下去,鍾薛高繼續對市場低頭。
推出了定價 3.5 元的平價雪糕,内部代号 " 鍾薛不高 "。但由于口味平常,缺乏特色,并沒有激起什麽大的水花。
營收不足,欠薪也在意料之中了。
至于被辭退員工口中的再融資,不知何時才能夠落地。
截至目前,鍾薛高已經進行了四輪融資,最後一輪融資時間停留在 2021 年。
* 來源 天眼查
如今,兩年半過去了,曾經的資本寵兒依然未能引入新一輪投資者。
這也側面反映出鍾薛高的路确實有點難走,很可能已經無錢可燒了。
網友們都調侃,低價甩賣是準備跑路了吧。
也有不少人都疑惑,賣得那麽貴,怎麽還缺錢?
其實,高毛利并不意味着高利潤。
我們還是要回到成本本身,人工成本、營銷成本、管理費用等都是它燒錢的源頭。特别是這種網紅雪糕,更離不開各種花式營銷。
當輿論風波引發蝴蝶效應,再多的營銷也不起作用了,曾經背刺消費者的 " 雪糕刺客 ",終究會被消費者抛棄。
參考資料:
澎湃新聞、互聯網品牌官、知友筆記
編輯:茶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