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得意馬蹄疾,這或許是當下微軟最貼切的形容。近日,微軟又一次與谷歌在同一天發布财報,結果這次雙方不再是不分伯仲,而是微軟大漲、谷歌大跌,押注 OpenAI 爲微軟帶來了以 Azure 爲代表的智能雲部門收入同比增長 19% 的好成績。不知是不是這份漂亮的财報讓微軟 CEO 薩提亞 · 納德拉的心情更好了,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他居然大方承認,此前放棄 Windows Phone 和移動設備是個錯誤的決定。
此次納德拉在接受采訪時是這樣說的,微軟在退出手機業務上處理得不夠恰當,如果時光可以倒流,他認爲可以通過重新發明個人電腦、平闆電腦和手機之間的計算類别,來重振手機業務。話裏話外,納德拉似乎對于在他擔任 CEO 時放棄 Windows Phone 的這個決定頗有不甘。
那麽問題就來了,假如真的有後悔藥,就能改變 Windows Phone 的既定命運嗎?
需要注意的是,薩提亞 · 納德拉是 2014 年 2 月 4 日才被提名擔任微軟 CEO,在此之前的 14 年裏,微軟的掌舵人是史蒂夫 · 鮑爾默。假設納德拉自上任該公司 CEO 以來,就将重點放在移動端而非雲業務上,情況是否會發生變化呢?想必初中語文課本中扁鵲見蔡桓公的故事大家都不會陌生,其實在薩提亞接任微軟 CEO 時,其移動業務就已經是積難重返的狀态。
事實上,當年移動業務的 " 病根 " 是在史蒂夫 · 鮑爾默執掌微軟時留下的。在移動互聯網早期,鮑爾默對于 Android 和 iOS 的潛力嗤之以鼻,當時他甚至這樣形容 iPhone," 世界上最昂貴的手機,對商業客戶沒有吸引力。因爲它沒有鍵盤 "。緊接着,用 50 億美元收購諾基亞的手機業務其實也不能說是錯誤。
本來微軟是意圖将其工程和設計團隊與自身的軟件開發部門整合,以加速 Windows Phone 的成長。但事與願違的是,諾基亞在手機行業的經驗、渠道、品牌,并沒能與其形成合力,由于種種原因,最終微軟的努力落空了。并且這還不是最核心的問題。導緻微軟移動操作系統失利的關鍵,是他們一次又一次地放棄了用戶和開發者。
沒錯,桌面端 Windows 操作系統的包袱并非微軟移動操作系統敗北的關鍵。在微軟口中,從 Windows Mobile 到 Windows Phone、再到 Windows 10 Mobile,他們在移動操作系統上從未掉隊。然而微軟沒有告訴大家的是,Windows Phone 的發布帶來的直接結果,是 Windows Mobile 被放棄了,導緻老用戶無法升級、APP 更是無法叠代,并且同樣的故事在 Windows Phone 到 Windows 10 Mobile 時又重複了一次。
大名鼎鼎的 Windows Phone 7.8 想必許多老用戶都不會忘記,在從 7.0 向 8.0 版本的升級中,所有老用戶都被微軟無情抛棄,隻能使用一個與 Windows Phone 有着同樣開始界面,但内核天差地别的樣子貨。要知道,後來華爲另起爐竈搞的鴻蒙操作系統,在升級時都保留了 EMUI 用戶的數據。
考慮到從 Windows Mobile 到 Windows 10 Mobile 有着相當長的時間跨度,可能連續兩次受到傷害的消費者并不多,但被微軟 " 耍猴 " 兩次的開發者可就一點都不少了。這也是爲什麽當年主管 Windows 10 Mobile 的 Joe Belfiore 曾有過這樣的疑惑," 我們做了艱苦的努力,鼓勵第三方軟件開發者,支付了費用,甚至爲他們開發軟件産品,但是大部分軟件開發企業都不願意在 Windows 10 Mobile 上投資。"
誠然,在有 iOS 和 Android 存在的情況下,Windows 10 Mobile 用戶基數不夠,第三方開發者的熱情難以爲繼,進而導緻後者主流應用的缺乏,從而難以吸引更多的用戶,然後進入了一個死循環後,納德拉也确實沒辦法。可在系統大版本更叠時照顧開發者和用戶,這一點實施起來卻沒多大難度,可微軟就是不做,所以也就别怪開發者抛棄微軟了。
所以歸根結底,微軟這一系列錯誤累加起來,最終才使得 Windows 10 Mobile 到了無藥可救的地步。即使微軟推遲宣布 Windows 10 Mobile 因爲硬件缺乏支持以及軟件豐富程度遠遜于競争對手,已經進入了 " 維護期 ",也難以扭轉當時的頹勢。畢竟亡羊補牢也要有 " 牢 " 可補才行,微軟彼時已經是既沒有用戶、也沒有第三方應用生态,即時止損反而才是最好的一種結果。
如果 2017 年微軟沒有壯士斷腕,繼續對 Windows 10 Mobile 投入大量資源,可能這家公司現在的局面還會更加糟糕。在移動端繼續投入也就意味着納德拉的 AI 和雲戰略就會被分走更多的資源,聚焦 " 智能雲和智能邊緣 " 可能就很難達成今天的成績,甚至于有沒有資金去投資 OpenAI 或許都要打一個問号。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