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品牌工廠
拉斯維加斯的消費電子展(CES)已落下帷幕。
全稱是 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消費類電子産品展覽會)的 CES,雖距離遙遠,但中國是消費電子大國,所以這也是中國出海企業的盛會。
品牌工廠近距離觀展 4 天,跟大多數品牌深入交流,強烈感覺到,中國品牌已經是 CES 的一股強大力量。
花錢
剛下飛機,拉斯維加斯的熱情就撲面而來。
CES 在多個場地都設有領取入場證的地點,機場也不例外,中國公司見縫插針植入廣告的精明意識,在入場證上體現了出來。證件背後是大大的紅色 TCL logo,這意味着今年 13 萬戴着入場牌的參會人員都變成了 TCL 的行走廣告牌。不過要拿下這個廣告,肯定要花不少錢。
今年整個大會在廣告上砸錢的除了 TCL,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有睿聯,這是一家即将在中國上市的安防企業,年營收在十數億。在威尼斯人酒店二樓的橫廊,挂着睿聯長達十多米的廣告,所有要前往二樓參觀的人,都繞不開它。另外一個在認真打廣告的企業是電小二,品牌工廠第二天參觀 CES 主要展館拉斯維加斯會展中心(LVCC)時,在入場處就看到了 Jackery 大大的廣告牌,做成門型豎立在門口。
除了廣告,還有大量舍得花錢租超大場地的品牌。比如在 LVCC 主場館的幾個 " 土豪 " 中國品牌,包括海信、TCL,每年都跟 LG、佳能、索尼、三星等國際大廠商争搶最大、最貴的位置。有服務商朋友透露,場地、租金加上宣傳費用,這些大品牌每年都在 CES 砸下數千萬人民币。
除了這些走到全球的國際品牌,很多新興品牌也開始學着怎麽花錢在這種場合高調亮相,比如儲能新秀 Ecoflow 今年就在 LVCC Central Hall 租了一個比較大的場地,緊挨着 LG。除了 Ecoflow,還有韶音、綠聯、Emeet、Insta360 等等,都在 LVCC 中心區域。
場地大小、位置,背後都是實力的體現,有錢的、發展好的,肯定是選擇在最顯眼、人流量最多的地方,小公司隻能選擇在邊邊角角了。這次 CES 發出的一些負面聲音就來自整個會場最偏、人流量最少的 Westgate,小紅書上有廠商說花了十幾萬,一天到頭見不到幾個老外,非常憋屈。
爲什麽大家都這麽壕,這麽舍得花錢了?一位參展的品牌朋友解釋,作爲全球消費電子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展會,CES 可以吸引來自全球的各類媒體和消費渠道,一次性花十幾萬美金,就可以廣泛接觸到這麽多的媒體和渠道資源," 即使沒有賣出一件産品,對我們來說也是值得的。"
相信很多第一次來參展的企業都是抱着這個想法來的。
新東西
品牌工廠第一天都在威尼斯人酒店裏的二樓,原本要多跑幾個地方,卻一路都是眼熟的企業,最後一天看了上百家企業,那種新奇又熟悉的感覺,有人調侃," 這是 CES 深圳專場。"
認真梳理會發現,來參展的中國企業中有不少都是做傳統品類的,比如耳機、充電器,再創新一點可能就是脖挂風扇、多合一小家電。和生創新除了展示加濕器、吹風機,還展示了一款多合一的烤箱,據說之前衆籌表現不錯。
一些深圳跨境熱門新品類,如 3D 打印機、激光雕刻機、熱打印等,也都有代表企業亮相。創想三維有一個蠻大的場地,嗨興這次也有展位,肆玖科技更是在去年之後,今年繼續參加。
割草機器人也算一個創新的品類,雖然國内割草機之前大量企業融資,真正入局的就有十多家企業,但意外的是,這次亮相 CES 的割草機器人公司,産品真正成熟的并不多。最高調的是松靈機器人,很懂得營銷,在現場搭建了一個超過 45 度的斜坡,割草機器人就在那裏爬上爬下,很直觀地展示了實力。
另外一個高調的玩家是追覓科技,追覓的展台不僅展示着多款掃地機,還推出了一款極具性價比的割草機器人,售價 1999 美金,據說是與大疆合作了激光傳感器。追覓的朋友信心滿滿,他告訴品牌工廠,目前賣的很好。
追覓在這麽短的時間内,就做出來價格在行業内有競争力的産品,連小鵬汽車的 CEO 何小鵬都忍不住過來參觀一下。
泳池機器人賽道,前來參展的有國内即将上市的望圓科技等。這是望圓科技在 CES 上的第一次亮相,花了上百萬租場地,搭建了一個模拟遊泳池,望圓的高管告訴品牌工廠," 早就該來了 "。他們 2005 年開始做泳池機器人,早期一直給歐美品牌做代工,直到有人在亞馬遜上把這個品類做爆了,他們才第一次意識到中國公司也可以走到前台來做品牌。
望圓推出了一款最新的智能化産品,清理完泳池後可以自動回到充電樁充電,不需要人動手把它從泳池裏提起來充電,極大便利了消費者。
除了割草機器人、泳池機器人,這次高調亮相 CES 的,還有 E-bike 賽道的玩家。
在 CES 之前,品牌工廠就跟 E-bike 品牌 Himiway 的創始人劉陽約了在 CES 見面,但當時不知道他的展台這麽大。不過,其他一些比較知名的品牌,比如 Velotric、Avention 都沒有來。
很多人可能聽聞,賽維時代很早就入局了 E-bike 賽道,在亞馬遜平台的出貨量還挺大,營收已經占到了公司整體很大的比重,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賽維在兩年前就創立了自己的中高端 E-bike 品牌 VANPOWERS,對标北美頭部品牌 Rad Power,定價在 1500-2000 美金,目前隻推出了幾款産品。
VANPOWERS 當前的重點策略是推線下,線下肯定離開了賽維原來的舒适區,但既然決定了要做品牌,就必須堅定投入。品牌工廠現場見到了賽維創始人陳文平,當問他線下渠道推進是否順利時,他回答道," 還算順利,一切都按照既定規劃進行。"
Urtopia 的展台上展示了它合作的設計師,曾經跟蘋果合作過的美國知名設計師 Hartmut Esslinger。創始人張波在現場非常忙碌,他告訴品牌工廠,這幾天密集接待了很多媒體,向他們講解産品,忙到喝水的時間都沒有。
除了 E-bike 品牌,還有一些圍繞着 E-bike 産生的配件型公司,比如做頭盔的公司 Livall 也亮相了 CES,他們現場展示了經過優化的、類似于電動助力器的小工具,可以把普通的自行車改裝成有動能的 E-bike。
跟品牌工廠同行的是一個常駐洛杉矶的小哥,他在做跨境電商 B2B 服飾生意,當品牌工廠和他在 LVCC 逛到綠聯的展位時,他問品牌工廠,一個賣充電寶的公司爲什麽有這麽大的展位?像他這樣對跨境電商企業有認知盲區的人可能不是少數,實際上,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 Anker,還有 Govee、Yaber、Aukey、集海等品牌都在 CES 亮相,且擁有很大的展位,這些公司都是從大賣時代長出來的,直到現在也還保留了精鋪印記。
待解的問題
現在是中國消費電子品牌豐收的黃金時期,大量公司從制造能力取勝模式走向産品技術升級和品牌化階段。
有一點是肯定的,出海企業必須創新,必須找到新機會,在紅海裏卷來卷去肯定是沒有前途的。品牌工廠也看到一些缺乏創新力的公司,展位乏人問津。
另一方面,布局線下渠道已經成爲主流話題,除了上面提到的賽維,大部分公司來參展的一大目的就是接洽可能的線下渠道,畢竟,美國的主流消費還是發生在線下。
不過品牌工廠參加 CES 之前,在灣區的多個主流線下渠道,包括 ACE Hardware、Bass Pro shops、沃爾瑪、Home Depot 逛了一圈,總體的心态複雜。
主流的品類,已經有成熟玩家占領了線下渠道,而一些創新的品類,比如割草機器人、E-bike 等,短期内線下渠道的接受度并沒有那麽高,這其實是擺在很多品牌面前的難題。也就是說,美國的線下渠道沒有想象中那麽好進,一些創新性産品還是主要通過線上渠道承載。
總之,對于很多中國品牌來說,來 CES 從來不是終點,而是未來更多可能性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