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檔落幕了。
可還有一部電影,讓魚叔「意難平」。
它就是《深海》。
這部耗時七年、命途多舛的作品,可能是很多人的年度期待。
卻也成了春節檔口碑最兩極化的一部。
有人反複重刷,盛贊「震撼、感動、太好哭」。
甚至用上了「國産動畫第一」「留名影史」這樣的贊美。
可也有觀衆吐槽,劇情混亂,視覺負擔大。
電影想表達的殘酷主題,與節日氛圍格格不入,「給人添堵」。
截止今日,票房剛過 4 億。
豆瓣評分 7.3。
顯然是一個令人失望的成績。
在回應争議的直播當中,田曉鵬不斷地道歉。
向觀衆、投資人、同事、家人表示愧疚。
「本想着做了一個治愈性作品,但沒想到帶來這麼多争論,沒有想給大家添堵,對不起」
「日後不會再堅持自己的執念,将會專心去制作更加商業的電影」
不過,随之而來的,是網絡上又一波「賣慘」質疑。
為何《深海》争論聲如此之大?
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咱們今天就試着來聊一聊。
《深海》
《深海》上映之前,就承載了觀衆巨大的期待。
一方面,導演田曉鵬,曾憑《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為國産動畫立下新标杆。
新作自然頗受關注。
另一方面,《深海》前期鋪排相當驚豔。
内容上不再是熟悉的老 IP,而采用新的原創故事。
技術上,視效頂級,色彩炸裂。
一段短短的貼片預告,就收割粉絲無數。
衆人翹首以盼,《深海》卻曆經坎坷。
傳說中的「粒子水墨」技術,從零開始研發,花費了大量時間精力。
途中還遭遇了水災與疫情,損失慘重。
多次過審問題與撤檔風波,更将《深海》推上風口浪尖。
田曉鵬本人也因此深陷賣慘質疑。
如今終于得以上映,罵戰不但未消,反而逐漸升級。
眼淚與唾沫星子齊飛,質疑聲與支持聲并行。
不同意見的碰撞,甚至上升到了相互攻讦的程度。
那麼,讓大家吵成這樣的《深海》。
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 以下内容包含嚴重劇透 *
小女孩參宿,兒時經曆了父母離婚。
父親另建家庭,母親冷漠疏離。
參宿渴求溫暖,變成了讨好型人格。
敏感,甚至抑郁。
在一次與父親新家庭共同出遊時。
參宿恍惚間看到了海精靈。
精靈發出的聲響,與媽媽唱給她的歌謠一樣。
于是在狂風驟雨的夜晚,女孩跳入了海中。
醒來之後,風雨退去,世界變得絢麗。
海精靈指引着參宿,來到了深海大飯店。
老闆南河,靠大飯店賺錢還債。
無奈菜品太爛,常常喜提一星差評。
一籌莫展之際,參宿帶來的海精靈成了搖錢樹。
二人的命運相彙,參宿的深海之旅也就此開場。
乍看之下,這是一場缤紛的奇幻冒險。
但随着劇情發展,故事基調并不輕松。
深海大飯店的衆人,看到參宿直呼「晦氣」。
因為參宿的抑郁情緒,會招來紅色的喪氣鬼。
被這種怪物纏上,将會窒息而死。
果不其然,參宿因孤獨與恐懼很快被喪氣鬼纏上。
連帶飯店也被攻擊,不僅損失慘重,海精靈也就此丢失。
南河一氣之下将其趕下了船。
參宿本是為了尋找媽媽,才堕入深海。
離開南河,身邊都是異類,加重了她的孤獨。
眼見參宿再次被喪氣鬼纏上,危在旦夕。
南河突然轉變态度,決定出手相救。
随後,二人決定前往深海之眼找到更多海精靈。
南河沖着錢,參宿則是為了找媽媽。
旅途中危險重重,二人逐漸建立起惺惺相惜之情。
南河甚至用自己的生命,帶給參宿活下去的勇氣。
但,正當觀衆與參宿一起為南河的消失傷痛時。
遠方傳來了媽媽的聲音,以及醫院儀器的響聲。
原來,一切都是參宿彌留之際做的夢。
真正的現實,是另一個故事。
不管觀衆喜不喜歡《深海》的故事。
有一點幾乎可以達成共識:
視效炸裂。
《深海》的畫面将色彩發揮到了極緻。
飄動的粒子讓彩色水墨輕盈飛起。
深海大飯店的夢絢麗到挑戰觀衆的眼球承受極限。
但這樣的設置,并非單純為了炫技,而是另有目的:
正因為現實過于灰暗,夢境才如報複般絢爛。
真實的故事是,從來沒有什麼海精靈。
參宿因原生家庭創傷與壓抑的生存環境,患上了抑郁症。
家人的不理解加重了病症,導緻女孩躍身入海。
但正如電影主題一樣:
「有的時候,這個世界看上去是灰色的,可是,就算是這樣,也一定有些光亮在等着你 。」
參宿跳海時,一位小醜演員剛好經過。
為救參宿,一同跳入海中。
大海中漂泊求生,希望就是一切。
于是小醜講笑話,編故事,不斷鼓勵參宿堅持。
直至有船隻經過,參宿得救。
而筋疲力盡的小醜,消失在了大海中。
彌留之際的參宿,躺在醫院病床上做夢。
将小醜的故事與自身經曆扭曲融合,化成了夢中的一切。
小醜成了深海大飯店的老闆南河。
不斷尋找的海精靈,是參宿的夢魇,也是對母親的執念。
而紅色的喪氣鬼,則是不斷襲來可以将人溺斃的抑郁情緒。
如果夢可以一直做下去,就不必醒來回到冰冷的現實中。
但正如南河在夢中一次次将參宿從喪氣鬼手中救回。
現實中的小醜也救下了跳海的參宿。
救贖者的離開讓夢境崩解,但也給了參宿繼續生活的勇氣。
于是女孩選擇打破夢境醒來,尋找生活中的亮光活下去。
至此,才完成了全面意義上的自救。
顯然,當電影用最後半小時揭開故事的真相時,情緒濃度達到了頂峰。
許多觀衆都能夠被這個十分悲傷的故事所感染。
而有過類似經曆的觀衆,勢必會更受觸動。
這也是為何會有人稱自己「看一遍哭一遍」。
但問題就出在,揭開真相之前的叙事,是支離破碎的。
電影開篇用很大篇幅搭設定炫美術,才緩慢進入主線。
但冒險的夥伴之間情感卻鋪墊不足,這讓許多情節推動點顯得突兀。
比如上一秒,南河剛因參宿不祥将其趕下船。
下一秒,就以命相救重新接納開展新旅行。
動機懸浮,無法讓觀衆連貫地代入劇情。
如此一而再再而三,不斷考驗着觀衆的耐性。
在不知所謂的劇情轉折的堆砌之下,南河的犧牲,更給人「強行煽情」的觀感。
混亂的叙事,也讓劇情多處生出模糊與歧義。
比如參宿落海是掉是跳、海精靈的真正含義、參宿備受創傷如何還能回到家庭中等伏筆,大多仰賴觀衆猜測以及導演解釋來補全。
整部電影最終也确如同參宿的夢般,绮麗夢幻但雜亂。
夢境解釋一切的說法雖巧,但說服力仍舊不足。
在導演田曉鵬看來,《深海》是一場任性的冒險。
雜糅了「海底兩萬裡」「懸疑電影」等個人喜好與自身情感經曆。
是他滿載着執念的私心之作。
盡管視效足以調動生理性的震顫,但仍難以掩蓋叙事的羸弱。
創作者終究沒有找到一種方法,讓這個故事真正落地。
面對主流市場,折戟是必然的。
其實,《深海》的争議恰恰再次證明了:
「講好一個故事」仍是大部分觀衆對于中國動畫電影的期待。
不可否認,田曉鵬導演是探索中國動畫電影前行之路的佼佼者。
也許正因如此,才能反映出國内動畫行業問題所在。
他在直播中坦言,曾經的動畫師習慣讓他在制作電影時常常陷入追求極緻畫面的誤區。
從而短暫「忘記」技術要為故事服務。
這一問題,在《姜子牙》《楊戬》當中已經暴露得相當明顯。
而失去了故事支撐的視效,終會遺憾地成為小範圍專業者的狂歡。
同時,探索動畫商業與藝術表達之間的界限,也是以《深海》為代表的中國動畫電影需要面對的課題。
商業考量,并不意味着全然向資本妥協。
藝術表達,也并不等同于創作者自我陶醉。
作為《深海》靈感來源之一的《千與千尋》,不正說明了,二者可以達到某種平衡。
确實,《深海》的問題很大。
但導演的道歉仍讓魚叔五味雜陳。
事實上,《深海》并非困局,反而是新的起點。
其實,導演對電影存在的問題早有預判,也對後果做好了一定心理準備。
有些劇情上的模糊,也确實是基于要求之下有意無奈的開放性設置。
但之所以堅持,更像創作者的執念。
對于原創、對于情緒敏感者的自救、對于自己鐘愛的一切,需要一個借由創作表達的出口。
說白了,就是「見自己」。
但正如見自己才可見天地,徘徊迷茫并非沒有意義。
相反的,更有助于發現問題、精準化判斷、完善創作視角。
在内容上,兒童抑郁症題材的嘗試十分可貴。
原創性上,也為封神西遊 IP 當道的内容取材做了補充。
對于後來者而言,《深海》費心研發的制作技術給了創作上更多可能。
粒子水墨和三維視效,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現如今的動畫技術壁壘。
而這也如前人栽樹,技術上完善了,自然能給更多作品專注内容的空間。
曾經,美影廠的前輩們為中國動畫電影在國際上開辟出一番天地。
依靠的正是創新與美感兼備的創作實力。
而吉蔔力與皮克斯每次席卷全球之作。
也都是放之四海皆有共鳴的普世性故事。
或許,一切早已有了答案。
或許,比起糾結于《深海》的「失敗」。
我們更該把目光投向,國産動畫借由《深海》能到達的下個彼岸。
就像田曉鵬導演在直播中所說:
向前看。
解憂的疙瘩湯帶來的短暫自我麻痹,終究解不開内心真正的疙瘩。
參宿最終選擇沖破深海之眼,消除夢魇回到冰冷的現實中。
雖然冰冷,卻是真實的。
或許這樣的救贖才更堅固,更具分量。
有追求的創作者總少不了與痛苦搏鬥,猶如漂浮在空無一人的絕望大海之上。
但隻有創作繼續,才有走出長夜的可能。
或許,絢麗的海洋真的可以升上天空。
而那時灑下的點點星光,就不止在夢中了。
全文完。
助理編輯:白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