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聯社 11 月 7 日訊(記者 高豔雲)" 有沒有收購中信證券的計劃 " 被玩梗,上市券商正頻頻被問及并購前景相關問題。
" 有沒有收購中信證券的計劃 " 或 " 收購中金公司或者中信建投證券 ",這類提問頻頻出現在中小券商投資者互動問答中,被 CUE 的券商至少包括天風證券、方正證券、國元證券、第一創業證券、長城證券、申萬宏源等。
此外,多家券商也被提問了并購相關問題,包括信達證券、華創雲信、紅塔證券、華西證券、廣發證券等。總體來看,被問及并購前景的券商至少有 11 家。
抛開打趣式提問外,理性讨論也不在少數,在看好券商間并購前景之餘,對并購對象以及技術細節有較多讨論。
有賣方研究對頭部券商之間的整合并不看好,主要原因在于業務規模的龐大以及同質化;中小券商可并購以實現業務能力快速提升,相關并購可加速行業優勝劣汰;并購過程的治理結構局限性和文化兼容是個不小的難題。整體來看,中小券商多以地方國資爲主,多達 48 家爲地方國企,龐大的利益結構使得股東難以舍棄控制權,行業并購體現更多的将是 " 徐徐圖之 "。
" 有沒有收購中信證券的計劃 " 被玩梗
券商并購重組被市場高度關注,近日,一連串的 " 有沒有收購中信證券的計劃 " 的玩梗,頻頻被投資者向券商發問。
上述玩梗,較早且被廣泛傳播的是 " 天風證券:公司目前沒有收購中信證券的計劃 "。
11 月 3 日,同花順平台發布一條消息,标題即是 " 天風證券:公司目前沒有收購中信證券的計劃 "。具體内容爲,有投資者向天風證券提問,公司有沒有收購中信證券的打算。天風證券回答稱,公司目前沒有投資者所述的計劃。
不得不說,标題的無意誤導一時間引來了強烈關注。随後,上述内容迅速在網絡傳播,不過該内容很快被要求删除。但是,類似 " 中小券商收購頭部券商 " 的内容成爲網絡熱梗,迅速出現在投資者互動平台。
11 月 6 日,有投資者向國元證券提問稱," 請問貴司有沒有并購計劃 ? 比如收購中金公司或者中信建投證券 ?" 國元證券回複稱,公司如有相關并購計劃,将根據法律法規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同在 11 月 6 日,有投資者向方正證券提問," 方正證券有沒有收購中信證券的計劃?" 截至記者發稿,尚未看到方正證券的回複。
11 月 7 日,第一創業證券回複投資者在前一日的提問,該投資者昨日提問 " 聽說貴司大股東有計劃與中信證券有股權轉讓事宜,請問是否有此計劃?",第一創業表示,公司沒有應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
有投資者向長城證券提問," 公司隸屬于華能資本,本身大股東并非金融行業龍頭,公司是否可以與大股東溝通,積極促成公司與頭部券商的重組整合?"
也有投資者向申萬宏源提問," 公司與中金公司、中國銀河有可能合并嗎?"
除上述套路式提問外,也有投資者的真誠式提問。
11 月 5 日,有投資者向國元證券提問," 公司何時和華安證券合并,以提升公司的實力 "。國元證券稱,公司與華安證券既是競争對手,又是兄弟單位、合作夥伴,我們在諸多領域保持着良好合作。雙方保持一種良性的競争關系,有利于雙方共同進步、共同成長。目前,公司未收到上級主管部門要合并兩家的相關信息。
公開信息顯示,國元證券控股股東爲安徽國元金控,持股比例爲 28.45%;華安證券控股股東爲安徽國資運營控股集團,持股比例爲 24.09%,兩家券商實控人均爲安徽國資委。
11 月 6 日,有投資者向信達證券提問," 網上傳聞财政部拟将持有的中國信達、中國長城和中國東方三家資産管理公司的國有股權将劃轉給中央彙金公司,中央彙金的母公司中投公司将負責相關機構領導班子的管理,請問這會對公司經營造成怎樣的影響?" 目前,信達證券尚未回應上述信息。
同日,有投資者向華創雲信提問," 公司子公司華創證券收購太平洋的控股權後,會把證券資産注入到太平洋麽,母公司會不會剝離證券資産?"
同日,有投資者向紅塔證券提問,公司實控股東中國煙草總公司是否支持旗下雲南合和打造成集證券、期貨、銀行等在内的一流金控集團,是否會通過并購重組打造一流投行?
有投資者向華西證券提問,華西證券和西南證券屬于同一區域券商,業務高度重合。市場很早就呼籲兩家券商重組合并提升競争力,這次是否會響應國家政策确保合并重組方案順利通過?華西證券回應稱,公司如有相關計劃,将根據法律法規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有投資者向廣發證券提問," 貴司是否有考慮打造國際一流投資機構的戰略?還是說僅僅在國内持續内卷?"
廣發證券表示,公司秉承 " 知識圖強,求實奉獻 " 的核心價值觀,力争 " 成爲具有國際競争力、品牌影響力和系統重要性的現代投資銀行 "。公司将堅持以 " 客戶中心導向 " 爲貫穿始終的戰略綱領,本着協同原則和創新精神,洞悉客戶需求;立足新發展階段,公司将聚焦主責主業,優化業務結構,強化自我革新,推動發展模式向高質量發展轉變,全面推進投資銀行業務、财富管理業務、交易及機構業務、投資管理業務等四大業務的戰略轉型和升級。
從投資者頻頻 " 玩梗 " 到數量龐大的正常提問,均反映出市場對相關券商的合并與否高度關注。
證券業并購仍是漸進式
對于券商之間的并購前景,賣方研究較爲理性。
西部證券認爲,受規模及業務模式同質化等影響,頭部券商短期内進行行業内部整合的可能性較小,或通過跨界合并、海外擴容及集團協同等模式進一步提高綜合服務能力,預計監管将對頭部券商在業務創新及試點等方面将有更多的政策支持。部分有做大做強訴求的中小券商預計将更有望通過并購實現資本實力及業務能力的快速提升。預計未來并購重組的升溫将有利于加速行業優勝劣汰,競争格局有望持續優化。
中信證券提到,中小券商被并購的價值在于客戶市場和業務團隊,回顧證券行業過往并購,以推進客戶覆蓋、獲取優質團隊、實現業務互補和區域布局互補的并購多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華泰證券通過并購聯合證券補足投行業務短闆,有效提升了企業客戶服務能力。中金公司通過收購中投證券,完善渠道布局并拓展了零售客群,爲自身經紀及财富管理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助力。
同時,中信證券在研報中指出,部分證券行業并購效果也未盡如人意。
" 在方正證券與民族證券的合并中,政泉控股(合并前民族證券大股東、合并後方正證券二股東)和方正證券長期對簿公堂,對方正證券 2019 年後的經營發展産生了較大影響。另有部分頭部券商合并後未能有效實現 1+1>2 的效果,行業财務和業務排名出現下滑。" 中信證券稱。
中信證券認爲,關注并購過程中的治理結構局限性和文化兼容性。目前國内中小券商以地方國資券商爲主。截至今年上半年,121 家證券公司中 48 家爲地方國有企業。地方券商對地方發展和資本運作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國資股東除了經濟效益,還考慮地方稅收、牌照資源、人員安置等問題,通常不會輕易放棄控制權。因此,證券行業并購需要重視治理結構層面,以及并購後的整合問題,合并後的業務團隊整合、渠道網點取舍、企業文化融合、管理結構設置對新券商的管理能力和執行力均需要重點關注。證券行業并購進程仍是漸進式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