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的 CES,與 AI PC 相關的話題成爲熱門議題,提出和最大力推動這個概念的聯想發布了多款早期産品。
我們有機會和聯想的核心決策者對話,對話信息量豐富,從中可以了解聯想在今年的計劃和未來的長期戰略。
以下爲對話精簡實錄。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 CEO 楊元慶
Q:
在 AIPC 的機遇裏面,聯想是充當一個什麽樣的角色?有哪些規劃?
A:
PC 經曆過幾次大的變革,最早的 PC 是商業用的,沒有消費電腦的概念。它就是一個生産力的工具,解放生産力。當然生産力後來不隻是爲大家辦公用的解放生産力,也爲大家學習、生活解放生産力,所以就出現了遊戲、娛樂等,這也就出現了個人電腦概念。
我們非常高興,聯想其實是全世界第一個提出消費個人電腦的企業。聯想是在 94 年,甚至還要早一、兩年,92 或 93 年提出的。大家都知道我從 94 年開始領導聯想的 PC 業務,但是在那之前,聯想已經成立了一個叫 1+1 教育和個人消費電腦的公司。後來 94 年它就整合到我們這邊來了。
然後就是用多媒體個人消費的,就是多媒體爲标志第一代的發展。從過去隻有語言文字到圖形圖像,都被集成到 PC 裏面去。 之後的大的變革就是互聯網。互聯網在中國的普及跟 PC 在中國普及的話是分不開的。最早是 PC 互聯網時代。,聯想在這方面的話也是一個先行者。我們最早在 2000 年的時候推出互聯網電腦,叫天禧,大家可能還記得那也是一個劃時代的産品,當時上網連接搜尋網頁都非常不容易。我們通過一鍵上網,幫助用戶快捷進入内容頻道選擇,應用飛梭調節的方式,讓中國廣大的消費者能夠快速地進入到這樣的互聯網的時代。
我覺得現在就是下一次的變革到來的窗口, AI PC 或說人工智能電腦。我覺得聯想也是敏銳地把握了一個機會。當然這一個是眼光,但更主要的還是能力。這麽多年的積累使得我們有機會站在前面能夠抓住這個機會。
我覺得這裏邊也是需要自己獨特的技術的。 現在人工智能電腦可能會有五個大的特征:運算能力更強,且是 CPUGPUNPU 在内的異構計算。這能夠讓電腦最高效的使用人工智能的學習推導能力。這方面就需要有一定的技術基礎的;
存儲當然更大,同時需要把大模型進行壓縮。一方面運算速度要更快,但是速度再快,在 PC 上面要運轉一個完整的大語言模型也是不夠的。所以你要把這個模型壓縮得好,讓他少利用資源同事能夠起到同樣的效果。在這些方面的話,我們也都處于領先的位置,我們能在最小的占用内存資源的情況下更快地出結果。
另外,我們也積極地推動一些生态的建設,要有更多的應用。最後一點的話就是安全個人隐私保護。
AI PC 在這些方面都是要下很大的功夫,少了任何一點都不行,在這方面我們已經做了很多的工作,雖然現在也隻是一個開始,但是我們應該處于一個領先的位置。
聯想是在去年 10 月末 Tech World 首次展出了 AI PC,然後今年我們能夠在 CES 上能夠去實際地體驗 AI PC 了,之間的時間間隔也僅有兩個月。我想問一下咱們是怎麽樣能夠這麽快速地去實現産品技術落地的?
A:
我剛才講的這些技術其實都不是說抱佛腳能夠抱着來的,在我們的研究院裏面很早就已經成立了異構計算的研究團隊,把這 CPU、GPU 和 NPU 組合起來,面對不同的應用場景或者是負載來更加合理地去調用 CPU 的資源來進行運算。
同樣的 GPUCPU 放在那裏,調度算法好與壞實際的效率效果會是非常不一樣的。 同樣的道理,用壓縮的語言模型來進行訓練進行推理也有很高的技術要求。怎麽在占用最少的 CPU 資源、存儲資源的情況下出結果,聯想現在在 AI PC 領域的廠商裏面應該是領先的,甚至是和那些上遊的這些芯片廠商來比較,我們都是處于一個領先的位置。
還有我覺得其他的這些方面,比如我剛說到的生态,聯想處在直面客戶的最佳位置,不管你是說做應用還是 AI 生态的這些廠商,都希望跟我們來進行合作。同時我們會更多地去賦能,使能這些廠商通過我們的 AIPC 能夠把應用變得更加豐富。這些方面都是聯想,尤其是在 AI 的時代,可能更能做的東西。你知道操作系統和驅動很重要,現在的用戶越來越需要自然語言的交互、對應用的調用。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如何應用廠商或者生态廠商有很多的學問。
另外就是安全隐私,我們把它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聯想會使用最好的技術來保護個人私有的數據和個人隐私。
我們昨天深度體驗了 AIPC 相關的功能,包括 AI NOW,這些功能讓人印象還是挺深刻的,不知道您對于現在的 AIPC 是否滿意?
現在這個産品隻能叫 AI-ready 的産品,現在主要是我們利用顯卡,不管是集成顯卡還是獨立顯卡來加強它的計算能力。未來的話可能更加集成,應該是一個大的方向。剛才我也講了各種不同的應用負載的各種算法,怎麽調用這些軟件蔚來都要跟上。将來可能大家會更多的聽到一個指标的數字,我們現在叫 Tops,就是 trillion operation per second。
你們現在看到的 PC,大概隻能做到 10 個 Tops,所以你可以看到的話就是你不管是繪畫還是文生圖,還是要有一段時間才能夠生成。我們覺得理想的情況是要到 40 個 Tops,這個才比較可以算是 AI 第一代,所以現在叫 0 代也可以。
它能夠在普通的 PC 上面,通過這些附加的方式實現一些 AI 功能,但是它還不能夠算是真正的第一代的産品。去年兩次的業績溝通會上我已經跟大家預測過,第一代産品要到今年下半年才能夠正式地推出。
當然首先是芯片廠商要有更先進的芯片出來,另外我剛才講軟件模型的壓縮技術都更加先進一些,到那個時候大家的體驗會更加好一些。
Q:
剛楊總回顧一下自己在聯想的發展經曆和幾個重大裏程碑,今年是您在聯想 35 周年。過去 35 年聯想從中國到世界,然後業務也從 PC 到服務器到移動到雲。在您看來過去 35 年聯想有哪些改變?哪些永遠都沒有改變?過去一年消費電子行業處在一個周期性的低谷,你覺得未來 AI 會給聯想帶來更好的增長機會嗎?
A:
不變的肯定是聯想一直是在 IT 領域耕耘,但聯系那個的戰略其實是在不斷地去進行調整變化的。我在聯想 35 年多一點,但聯想是 40 年,幾乎每一個 10 年,我們都可以說是一個完全不同的公司。
我們第一個 10 年基本上是以代理分銷爲主,從 84 年到 94 年,我們主要的業務大概都是代理國外品牌的産品。而大概 90 年前後我們開始有聯想的闆卡,然後 PC 業務真正的開始是 94 年。
94 年到 03 年我們就開始創立自有品牌,開始做自有品牌的 PC。這時候我們也做得很成功,從無到有,從一個在國内被國外品牌打得幾乎都翻不起身來的一個品牌成長爲全中國 Number One 的品牌。這個時候我們專注 PC ,沒有其他的産品。
再從 04 年到 14 年,04 年我們收購了 IBM,我們兩個加起來市場份額在全球 7%-8%,在全球排第四位。通過有效的整合,以及聯想在中國形成的更高效的這些研發和制造平台,在 2013 年成功登頂成爲全球的 PC 的 Number One。
從 2014 年開始,我們又開始了多元化的發展階段,我們開始進入到服務器、手機等新的領域。所以才有今天聯想更加多元化的布局,從各種智能終端、 PC、手機、平闆、到基礎設施的計算存儲網絡、軟件領域,然後再到解決方案和服務,有了更加多元化完整的聯想。
今年 PC 大概占 60%,其他的業務已經占到我們業務的 40%。要是不變的話,就不可能做到今天的聯想。
現在應該說聯想又要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這其實就是一個核心,過去 10 年所的努力,現在都不白費。我們圍繞着 AI 發展,有了從口袋到雲端的全部的終端解決方案、基礎設施的解決方案,還有這個行業智能和服務的這些産品。如果沒有進取心且一成不變,肯定是做不到的。 當然,我覺得最大的變化就是聯想從一個本土公司成長爲一個全球化的公司,對自己的管理能力,尤其是文化的、變革的管理能力,有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多元化、包容性這些方面,都是能夠眼見得到的變化。此外還有戰略的變化、文化的變化、人才的組成的變化。
您之前也多次提到, AI PC 的 5 大核心特征,包括混合運算本地的模型,還有特别強調的安全。我想問一下您覺得這會成爲一個行業共識嗎?以及如何推動這一産品的普及深入市場和用戶的心智?
要實現 AI PC,至少現在我們看到的5大特征一點都少不了。但未來是不是還有更多的要求,這可能要再看發展。至少從今天來看,這些都是必備要素。
我們當然對于 AI PC 未來的發展抱有非常打的信心,我們覺得再發展下去,每個人會有一個人工智能的雙胞胎,把你從有生命開始的數據都能夠加以記錄,是你自己的,當然也隻有你能夠啓用它,在安全上面高度保證,指紋、語音、虹膜都可以,隻有你能夠用它,但是也隻有如此,當你用它的時候,它才能夠給你最好的幫助。 所以這個才是我覺得人工智能的真正的美妙之處。
我們現在看到兩個确定性,一個确定性是 AI 的發展。 然後第二個确定性是說聯想在 PC 能力上的确定性,從過往的曆史來看,我們是絕對的領先,這兩個确定性加起來就會得到一個說聯想肯定會成爲 AIPC 時代的領先者?可能它是未來很大的市場機會,而聯想怎麽保證自己在抓住這個機會的時候不犯錯?還有一個問題,您有沒有想過,未來會出現一個新的物種,但最後可能不是 AI PC?
覺得我們現在隻是站在品牌的優勢。AI 是一個确定性,PC 也是一個确定性,所以 A IPC 是一個确定性,在這個方面的話我們是領先的。但是真正要做好這件事情,不是光有個品牌、有個概念就夠的。
一定是前面一直在談 5 個核心特質才能構成 AI PC,我們必須把這 5 個裏邊的每一條都做好。也許未來還有第六條或者更多。
會不會有其他的形态?當然在更長遠的地方是我們必須要考慮它是什麽樣的一個形态?但是現在來說 AI 需要比較大的計算能力,比較大的存儲能力,所以爲什麽現在大家沒有把目光轉向像比較小的手機或其他更小的産品,是因爲 PC 就比較适中。你也不可能所有東西都上雲,剛才講到都上雲是解決不了這些數據和隐私保護的問題,還有甚至速度和效率的問題也解決不了。
未來推理的需求多了網絡堵塞,雲廠商也許會上調價格,可能不如你在終端上面來實現。更重要地解決保護數據安全和隐私的問題。 所以至少在現階段 PC 的形态是比較好的。
還有一點,自然語言交互,大家都以自然語言交互的話,會不會對形态産生一定的變化的?這個要求可能會有的,因爲它還是一個生産力的工具,還要有交互,不是光是自然語言就行了。有的時候也需要畫個圖,會需要鍵盤的文字輸入,這些東西也可能還是少不了。
但當大家用不同的方式來使用 AI 的時候,可能可以用不同形态的設備或者不同的交互方式。比如說你在家裏邊都是問答類的 AI 時,我們隻要一個紐扣大小的設備别再身上,就可以跟家庭服務器連接,可以快速地得到你想要的東西。
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智能設備業務集團(IDG)總裁 Luca Rossi
每年聯想都會在 CES 推出很多新産品,有開創性的設備,也有概念機。今年 AI PC 成爲關注的焦點,請問哪款産品最令您印象深刻,您認爲哪款将成爲未來的主流?
今年将是 AI PC 元年,在此想重點向大家介紹聯想的 Yoga Pro 9i。Yoga Pro 9i 内置聯想 AI 核心芯片,能夠更好地平衡 CPU 和 GPU 的處理能力,這是聯想所獨有的技術。此外,該款産品還配備了聯想 Creator Zone 軟件,可以利用生成式 AI 完成文生圖的轉換。聯想 Creator Zone 軟件的強大還在于它不用接入互聯網,基于本地就能生成圖像。 概念産品方面,ThinkBook Plus Gen 5 能提供靈活的混合解決方案,包括筆記本電腦基礎系統和平闆電腦系統,支持獨立或合并使用,能在筆記本電腦和平闆之間無縫切換。
此外大家也能看到 CES 上我們對聯想的傳統優勢産品進行了更新換代。ThinkPad Carbon 系列已經更新到第 12 代了。
毫無疑問,未來兩年會湧現出更多的 AI PC,甚至兩到三年後,所有筆記本電腦都将具有 AI 智能。
您如何判斷 2024 年整個全球市場的發展趨勢?
A: 2023 年市場确實遭遇了一些壓力。對于 2024 年全球市場的趨勢我們保持謹慎樂觀的态度,預計會有少量的增長。我們也樂觀地認爲,在 2024 年下半年和 2025 年,AI PC 将在消費和商用市場掀起廣泛的換機潮。
很多公司也在推出或者劃推出 AI PC,對行業的競争格局會産生什麽樣的影響?
A:
我們自信在 AI PC 時代能夠進一步擴大我們的領先優勢。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我們對包括消費和商用領域在内的 AI 産品組合進行了大量的投入。而且我們也在投資和發展差異化優勢。除前面講到的兩個以外,針對中國市場我們還會在 2024 年上半年推出聯想 AI Now 個人助理。
全球不同地區市場對 AI PC 産品的接受度怎麽樣?推進的速度和先後順序是不是也會有所不同?
整體上看,各個地區對 AI PC 都抱有很大熱情。因爲現在還處于 AI PC 的早期 ,做判斷還有點爲時尚早。但我敢 " 打賭 ",中國市場的接受度以及 AI 技術的推進落地會來得更快。全球其他地區的推進速度相似,特别是在歐洲和美國市場。
我們會有本地化的策略,針對不同區域推出不同産品。比如聯想 AI Now 目前就是針對中國的。而其他聯想專有 IP,如 AI 核心芯片和 Creator Zone 則面向全球推出。
Q:
AI 核心芯片和 Creator Zone 的門檻感覺不是很高。AI PC 這個概念剛出來,雖然是一個新概念,同時它又很同質化,大家想象出來的基本比較相似。請問您怎麽看?聯想如何築高自己的護城河?
據我所知,聯想現在在做的還沒有其他廠商 " 複刻 "。總的來說,我們通常在傳統個人電腦上擁有很多競争優勢,例如我們的供應鏈、品牌和全球市場。聯想也宣布了在 AI 研發投入 10 億美元的計劃。毋庸置疑,未來會有更多具備差異化優勢的功能被推出。
AI 尤其是大語言模型其實仍有一些問題,你們如何把控這些可能出現的問題?尤其是現在就已經将他們應用到你們的産品當中,是否有可能影響你們産品策略?
這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其實您提到的情況都是由于 AI 的快速發展帶來的新問題。但是我可以說的是,在我們看來,AI 的目的是 AI for good :AI 向善。所以它建立的目标和導向是積極而非負面的。一方面我們會加大自身的投入,另外我們也會和行業的領軍夥伴共同合作,去盡可能地避免各種問題的發生。
Q:
往長遠看 5 年,您認爲 AIPC 和 AI Now 的殺手锏會是什麽?
對于 AIPC 來說,我認爲初始階段,應該是生産力的提升,繼而逐步走向創意。第三階段則是根據使用場景的不同,差異化和分水嶺的王牌可能是更個性化和垂直化的功能。但回過頭來說,我們還在 AIPC 的起始階段,預測未來 5 年還有些爲時尚早。
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 劉軍
聯想是首個發布全棧智能戰略的企業,您能否再次分享一下聯想爲何能率先發布全棧智能戰略?能否深度解讀一下全棧智能戰略的内容?
全棧智能是聯想集團和聯想中國長期戰略的一個結果,我們從 2017 年開始,就提出來在中國的定位是賦能中國智能化轉型。那個時候比較多的是數字化、智能化。智能化之所以區别數字化,就是人工智能的發展。
我們認爲幾個要素現在都相當成熟,算力、算法、包括大數據,智能化是遲早的事兒。所以,我們從 2017 年開始,就爲今天的全棧智能的布局做努力了。。
比如說我 2017 年接手中國區以後,做了第一個決定就是把我們的服務部門從職能部門變成一個事業部,變成一個業務部門。因爲我們當時在中國有非常強大的服務的團隊,負責聯想的産品,以售後服務爲主。從這樣的一個基礎上,我們把它變成一個給客戶提供解決方案和服務的業務,包括把 IT 團隊整合到服務團隊,變成說對外提供一個新 IT 服務的一個中堅力量。
我們做的一系列調整都爲今天的全棧智能在做準備。
全棧智能我們分成三塊,第一塊叫做 AI 内嵌的智能終端。這張圖的縱軸是我們一直在講的聯想新 IT,我們提出來新的 IT 架構是有變化的," 端-邊 - 雲 - 網 - 智 " 這麽一個架構。下面是端,也是聯想的起點,也是我們比較擅長的,因爲我們是從端做起的。中間黃色的是 " 邊 - 雲 - 網 ",最上面的智,就是整個智能化的解決方案和服務。
這就是我們的全棧布局,包括三個 S。
第一個 S 是 AI 内嵌的智能終端,這裏面有大家都比較熟悉的包括 PC、平闆、手機、 IoT 等等各種各樣的設備端。聯想在過去的幾年已經形成一個全面的設備端産品提供商,包括 PC 是全球和中國第一,平闆電腦是全球第三,手機是全球第七,IoT 成長非常快,雖然沒有權威的統計,但确實我們業務裏面成長最快的一個闆塊。這是我們第一個闆塊。
第二個闆塊就是基礎設施。聯想服務器是世界第三,存儲也是世界第三,我們的高性能計算是世界第一,很多年的第一。
再往上是解決方案和服務,就是 3S 的第三個闆塊。我們認爲未來智能化時代,客戶是需要一站式的解決方案,我們從一開始就逐步來調動整個的 3S 闆塊。在 AI 新的時代,我們在每個闆塊裏,都畫了五角星),五角星就是我們認爲是我們的重要的控制點,是我們區别于我們競争對手的重要的控制點。
從這一塊說起來就是 AI 内嵌的智能終端,我們今年最大的事就是會宣布聯想的 AI OS,AI OS 可以理解爲一個個人的智能體,我們會叫個人 Agent,是一個全新的和設備打交道的一個界面。
我們策劃的是一體多端,就是一個智能體會跨設備地爲客戶來提供服務,這是第一個。
第二塊黃色是 AI 導向的基礎設施,這裏邊我們畫了幾個重要的五角星,一個是 AI 服務器,大家很容易理解,未來的 AI 世界的訓練和推理,第一是訓練,這個要求很高,後面則是推理,它是訓練的 10 倍的要求,所以推理的服務器也很重要,我們有訓練的、推理的以及訓推一體的服務器,AI 服務器将是很重要的一個方向。
另外存儲不多說了。還有一個戰略的關鍵模塊叫異構智算平台,未來智算中心會是三個算力混合的,包括智算也就是 AI 的計算,包括高性能計算,還有通用計算這三類計算怎麽樣去組合?怎麽樣去調配?你可以理解是一個智算中心的操作系統,我們叫做異構智算平台,這一塊是我們一個重要的投資方向,我們大概在未來的幾個月會正式宣布我們的産品。
最上面藍色畫得很多比較細,我們叫做 AI 原生的方案服務,在大模型的基礎上去架構一個新型企業的解決方案的重要的控制點,包括 AI 開發平台、企業大模型。大家了解通用大模型,但是企業有它自己的數據,把自己的數據自己的知識庫加進去以後,它會形成企業大模型,而企業大模型是全新地駕馭整個企業的運營的最重要的引擎。
和個人 Agent 一樣,整個企業怎麽樣去跟 IT 系統打交道的一個平台、一個模塊,我們叫企業的 Agents,包括右邊的 AI 全棧的服務,這是聯想在服務上面的一個長項。每個行業我們認爲應該有行業的大模型,大概就是這麽一個圖,畫五角星角的地方都是我們認爲是重要的控制點。
想問一下,AI PC 産品在國内推進上市的節奏大概會是怎樣?
我們計劃是在今年 4 月份舉辦的聯想創新科技大會(TechWorld)正式宣布我們的 AI Agent,它目前正在開發中。目前銷售的十幾款 AI PC ,在這次會上大家都能看到,都是 AI Ready 的 AI PC,這就是硬件平台支持了。等我們軟件發布以後,能夠再給客戶升級,軟件再部署進去就變成 AI ON 的 AI PC,大概兩個階段。
Q:
在 AI PC 的時代,聯想會定義自己還是一家設備公司,還是一家 AI 公司?如果我們是一家 AI 公司,同時我們要提供一個平台,但是我們要提供自己的模型的話,那麽業界的競争者可能會認爲在這個平台上去做自己的 AI 模型的開發,或者做一些其他的應用的話,怕是我們聯想本身又會有一些競争關系。
A:
首先,聯想現在就不是一個設備公司,我們公司成長最快的是方案服務。一定要形容聯想的話,我覺得是提供 AI 解決方案和服務的公司,這是比較貼切的形容。
我剛才也提到,我們非常願意跟産業界的合作夥伴來合作,一起抓住 AI 的機會。我們實際上是非常開放的。我們剛提到我們做大模型,聯想不會做通用大模型,而是跟産業界的合作夥伴合作,一起抓住 AI 機會。聯想會基于現有的通用大模型,進行二次深度開發,完成對個人大模型和企業大模型的構建。
我們是抱着開放合作心态的。整合和集成兩個詞都不合适。我們做的二次深度開發,不是把它集成完了就轉交給用戶,而是把它變成了含金量很高的個人和企業的大模型。
AI 帶來新的遊戲規則的變化。現在聯想是一個領先者,那也是一個守成者的角色,然後是 20 多年裏所謂的攻守之勢變化。您是覺得 AI 新的決策會讓你們強者更強,還是也會有一些焦慮和憂患意識,會擔心?
回到前幾年的時候,我們是領先者,而現在我們在中國也是遙遙領先的。所以我想心态是完全一樣的,沒有守成者,隻有挑戰者。我們一直在戰戰兢兢地把握每一次技術革命帶來的産業發展機遇,24 年來的心态一直如此,沒有變化。如果有變化,也是我們服務客戶的基因更強了,我們覺得 AI 會給客戶帶來巨大的變化,我們願意去挑戰風險,陪伴客戶一起完成 AI 時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