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近日梅賽德斯 - 奔馳宣布放棄在 2030 年實現全面電動化,而是規劃電動車的銷量僅占其總銷量的 50%,并聲稱已做好了繼續生産内燃機汽車的準備,計劃在未來十年内更新其内燃機技術。而在 2022 年時,奔馳計劃在 2030 年實現全面電動化,并在 2039 年實現新車産品陣容的碳中和。奔馳此次的戰略計劃改變無疑會造成重大的影響力,作爲知名的老牌車企,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大幅提升的背景下卻突然刹車。
與奔馳相似,作爲傳統汽車巨頭的寶馬和豐田此前也聲稱放棄了全面銷售電動化的目标。并且在前幾天,蘋果公司也正式宣布放棄電動汽車的開發,該項目的部分員工轉至人工智能的研究。在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不斷上漲的現階段,爲何這些巨頭踩下了刹車?
本土新能源汽車競争優勢較大,帶動我國超過日本成爲世界最大的汽車出口國
在全球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上,我國可以說是遙遙領先。2023 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産銷累計分别達到 958.7 萬輛和 949.5 萬輛,同比分别增長 35.8% 和 37.9%,滲透率爲 31.6%,同比增長 5.9 個百分點。其中滲透率遠高于美國的 7.7% 以及歐洲的 15.7%,并且本土銷量也遠超美國的 110 餘萬輛以及整個歐洲的 200 餘萬輛。所有國家中我國是新能源汽車最大的消費市場。
目前中國自主電車品牌競争優勢明顯,占據本土市場份額較大,海外市場競争力較強。最新數據顯示,2023 年中國品牌新能源乘用車市場份額達 80.6%,在國内各廠家激烈競争的同時,海外新能源電車在中國的市場份額不斷降低。與此同時,中國品牌新能源汽車在擴大本土的市場份額外,出口量也在大增。2023 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 120.3 萬輛,同比增長 77.6%。在東盟國家中,我國生産的電動汽車的市場占有率飙升至 46.1%,并超過韓國占據首位。在歐洲和美國上,我國新能源汽車也在加速提高市場份額。目前我國已超過日本成爲世界最大的汽車出口國。
海外電車影響力在減弱,選擇推遲完全電動化進行防禦
不同于油車,中國電動汽車制造的快速崛起已經嚴重壓縮海外品牌在中國的電車銷售量。在中國的電車市場,海外品牌電車難以有着油車的影響力。同時,在中國品牌電車出口量不斷劇增的同時,也引起了海外汽車品牌的深深擔憂。斯特蘭蒂斯首席執行官 Carlos Tavares 上此前就表示,人們完全認識到未來不适合面對中國競争的公司将陷入困境,如果不适應,歐洲汽車業将面臨 " 血洗 "。
全球汽車巨頭推遲完全電動化可以看做一次 " 防禦 " 的策略。首先在中國電車市場競争優勢減弱的局面短時間難以改變,無論是成本還是技術中國車企已經具有較大的優勢。因此對于這些海外品牌來講,守住本土市場将是重點的戰略方向。與中國不同,歐美市場新能源電車滲透率增長較緩,并且市占率仍處于較低水平,加上很多國家陸續退出了 " 巴黎協定 ",其整體對于減少碳排放的決心相對中國較少。油車仍是未來短期内歐美市場最大的選擇。除此之外,相對較大的成本問題也一直困擾着這些公司,除去生産成本相對較大外,現階段價格戰的蔓延也導緻了部分車型利潤的下降,以奔馳爲例,其車型 EQE 和 EQC 的近期降價幅度都超過 20 萬元。
部分巨頭選擇 " 抱團 " 對抗中國新能源汽車
在一些公司進行防禦策略時,部分公司也選擇通過抱團對抗中國新能源品牌。例如歐洲汽車巨頭大衆汽車、雷諾和斯特蘭蒂斯正在準備建立合作關系,應對來自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和特斯拉的日益嚴重的威脅,并且據外媒記者表示,這種關系可能是在汽車合作深度上是前所未有的。除此之外,福特公司也在計劃與一些車企合作,增加自身競争力。
除去這些車企的反擊外,歐美的一些政策也在配合打壓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出口。例如去年的 9 月份,歐盟理事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将對中國電動汽車進行反補貼調查,并強調此舉意在保護歐盟車企不受中國新能源電動車的沖擊。而近期美國拜登政府也正在考慮采用關稅以外的方式,限制對中國 " 智能汽車 " 及相關零部件的進口,并聲稱是因爲個人數據的保護。
總體來看,海外車企的一系列措施代表了我國新能源車的強勢崛起的同時,也說明未來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的競争壓力将加大。對此許海東表示在外部環境嚴峻的情況下仍對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充滿信心,預計 2024 年出口量将達到 550 萬輛。(本文首發于钛媒體 APP,作者|谷碩,編輯|劉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