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_ ⊙ )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衆号:地球知識局
察哈爾省被撤銷
作者:杔格
校稿:朝乾 / 編輯:汑洛
說到察哈爾省,許多朋友并不陌生,互聯網中也有諸多相關文章,但不同朋友的固有印象也存在着諸多謬誤和誤解。
舉幾個常見的典型,比如 " 察哈爾省有三百多年的曆史 "、" 察哈爾省設立于清朝 "、" 山西的大同曾長期屬于察哈爾省 "、" 内蒙古的集甯(烏蘭察布)曾長期屬于察哈爾省 "、" 張家口一直屬于察哈爾 "、" 察哈爾最早期的 " 省會 " 在張北 "、" 察哈爾省會長期在宣化 "、" 察哈爾省一直包含着察哈爾八旗,直到撤銷 " 等錯誤案例,簡直不勝枚舉。
這些地方都離張家口不遠▼
真實的察哈爾省,其實是一個多變的省份,也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省份。
溫馨提示:我局有個世界地理讨論群,喜歡地理的朋友們别錯過文末的加群方式哦!
察哈爾特别區
" 省會 " 張家口并不在察哈爾
清末民初,蒙古高原受列強觊觎,内地與蒙地的政局同時動蕩波折,中國産生了嚴重的邊疆危機。
康熙年間與蒙古諸部有關的多倫會盟,
其遺産在這時已經消殆了一多半了
(圖:杔格)▼
在嚴峻的形勢下,蒙地設立高級别政區刻不容緩,且最初被規劃爲省制。蒙地建省的議案,早在清末已有提出,但因清朝覆亡未能施行。進入民國以後,北洋政府沿用了這一設想。
與蒙地不同的是,
東北三将軍在清朝滅亡前完成了改省
(圖:《民國初年分省精圖》)▼
蒙地建省,涉及重大行政體制變更,并不容易施行。此時,邊疆地區爲民族聚集區域,政治、文化、語言、風俗等與内地不同;另外,邊疆地區尚未開發,經濟落後,不能直接設置内地行政體制。
蒙地人民并不太贊同,
" 外科手術式 " 改省
(伊旗郡王府,圖:杔格)▼
鑒于各種情形,北洋政府在初期基本沿襲清朝舊制的基礎上,開始對内蒙古地區籌劃特别行政區域體制,依據清朝所設的察哈爾都統、綏遠将軍、熱河都統等駐防轄區,于 1914 年 7 月 6 日,分設爲察、綏、熱三特别區域(與省平行的行政單位)。
例如察哈爾都統(圖:杔格)▼
其區域範圍基本按清代沿邊駐防将軍 / 都統的軍事轄區劃定,實行軍民合治,目的在于鞏固邊防,促進邊地開發與進步。
例如綏遠将軍(圖:圖蟲創意)▼
新設立的察哈爾特别區,轄境基本以外長城爲界,轄區爲察哈爾八旗四牧群、錫林郭勒盟十旗、左翼三縣、右翼四縣、達裏岡愛(未實控,今屬蒙古國),都統署僑治于直隸省萬全縣張家口鎮,後期内部政區又有所調整。
察哈爾的第一版 " 省級政區 "
(圖:韓祥瑞 -《察哈爾特别區史稿》)▼
左翼三縣與右翼四縣,在清朝時期分别爲直隸省口北道和山西省歸綏道所轄的管理區,于民國初年正式獲得行政區身份,升格爲縣。
清朝山西省,
管理長城之外的歸綏道諸多廳,
其實并不是正式行政區,
類似于今日的經濟技術開發區
(比如豐鎮廳,圖:杔格)▼
其中,口北道中的張北縣(與今日張北縣差别極大)和獨石縣,爲原張家口廳和獨石廳,其治所均不在察哈爾特别區境内,分别僑治于直隸省的萬全縣的張家口鎮和赤城縣的獨石城,後來張北縣治所移張北城(興和城)、獨石縣更名沽源縣治所移至境内。
也正是張家口鎮不在張家口廳的原因,
部分人不區分相關概念,沿革貿然亂接,
才出現了 " 察哈爾駐張北 " 等誤導
(張家口的萬全縣衙,圖:杔格)▼
注意此時的張家口,雖然是察哈爾特别區的行政中心,但是并不在特别區境内,同時還是特别區下轄一個縣的駐地,可謂十分特殊。" 省會 " 不在 " 省内 ",就會造成沒有 " 省城 " 的現象,所以察哈爾都統無法在張家口行使地方行政權,後來經過直察之間的交涉,察哈爾獲得了一小部分張家口地區的權力。
直察基本以明外長城主線爲界,
而在大境門處則以比長城靠北的壩台爲界,
分出了直隸萬全和察哈爾張北(圖:漲先森)▼
察哈爾省
命運多舛
1928 年 6 月皇姑屯事件發生後,日奉矛盾激化,北洋奉系與南京國民政府不斷積極推進" 東北易幟 ",南京國民政府完成全國的 " 形式統一 " 隻是時間上的問題。在這一背景下,9 月 17 日南京國民政府通電将原察哈爾特别區域,改置爲察哈爾省。
" 東北易幟 " 加速了特别區改省,
察哈爾都統等職位就與奉軍有關
(張氏帥府,圖:杔格)▼
同時,廢除都統公署和都統制,改爲省政府委員會和省主席制。
察哈爾的倒數第三任都統——高維嶽,
在大境門上留下了著名的" 大好河山 "(圖:杔格)▼
察哈爾設省後,轄域也發生了重大變化,興和道的西部五縣劃歸綏遠省,原河北省(直隸省)口北道的宣化、萬全、延慶等 10 縣劃歸察哈爾省,就此張家口正式劃入察哈爾,察哈爾終于有了自己的省城。
變成了真正意義上的省(圖:1935 年民國地圖)▼
好景不長,1933 年長城抗戰中國軍隊失利後,日軍開始進犯察哈爾省,期間遭遇察哈爾民衆抗日同盟軍抵抗,日軍初期被擊退,後期再度侵擾,還建立了僞 " 察東特别自治區 "。
而同盟軍最終因國内派系鬥争,在南京政府的壓力下被解散收編,此後日軍不斷以各種手段進犯察哈爾省。同時期,因民族問題對南京政府不滿的德王等勢力,與日軍在日占區内建立了 " 察哈爾盟 "、" 蒙古軍政府 " 等一系列僞政權。
僞 " 蒙古軍政府 " 在化德的嘉蔔寺爾成立,
因此還将化德縣更名爲 " 德化市 "(圖:杔格)▼
面對敵軍不斷地侵略,1936 年 9 月開始,察哈爾省政府撤離察省,開啓流亡之路,先後流亡于河南、陝西、綏遠等地區。
此後還爆發了著名的綏遠抗戰,
著名的紅格爾圖戰鬥、百靈廟大捷,
均在這場戰役(紅格爾圖戰鬥舊址,圖:杔格)▼
" 七七事變 " 爆發後,日軍發動全面侵華戰争,于 8 月發動 " 察哈爾作戰 " 及 " 綏遠作戰 ",張家口、大同、綏遠先後被日軍占領,并先後成立 " 察南自治政府 "、" 晉北自治政府 "、" 蒙古聯盟自治政府 " 三個僞政權。
綏西戰役制止了日僞西進的步伐
(五原抗日烈士紀念碑,圖:杔格)▼
日僞爲便于三個僞政權的協調,後來在張家口成立了僞 " 蒙疆聯合委員會 "。1939 年,日軍授意将三個僞政權正式合并,成立僞 " 蒙疆(古)聯合自治政府 ",僞 " 首都 " 爲張家口,該僞政權名義上歸僞 " 南京政府 " 管轄。
察哈爾都統已成爲了" 德王府 ",
僞 " 蒙疆 " 還建了一座辦公廳,
該舊址已遷移至張家口市人民公園(圖:杔格)▼
如果觀察此時的僞 " 蒙疆 " 地圖,平綏鐵路沿線城市除了北平外,均屬于該僞政權的管轄區域。
使用成吉思汗紀年(成紀)的 " 蒙疆 ",
可以說是平綏鐵路沿線經濟區,
構成的 " 僞政區 "(圖:《1938 年蒙疆最新全圖》)▼
蘇德戰争爆發後,日軍出于對德王的籠絡,允許其對内改稱 " 蒙古自治邦政府 ",期間内部僞政區也多有調整,例如出現了僞 " 大同省 "" 宣化省 " 等一系列地區,張家口則在此期間成爲僞 " 特别市 ",開啓設市之路,後來還被升級爲 " 政務院直轄特别市 "。
張家口第一次設市是在 " 日僞 " 期間,
主要還是靠之前各堡打下來的底子
(張家口堡,圖:漲先森)▼
1945 年 8 月," 八月風暴 " 及日本無條件投降等大事相繼發生,幾日後日軍及日僞軍高級官員撤離張家口。當月下旬,冀察軍區部隊攻克僞軍警盤踞的張家口,僞 " 蒙疆 " 政府徹底垮台。
日本人也進行了經濟侵略,
" 僞滿 " 的中央銀行開到了張家口(圖:杔格)▼
短時恢複
終被撤銷
這是抗戰結束後,張家口實現的第一次解放,也是人民軍隊解放的第一座省會城市,晉察冀司令部機關進駐張家口,與此同時也成爲晉察冀邊區政府所在地。同一時期,人民政權也在宣化成立了察哈爾省民主政府。
宣化作爲察哈爾省會,并沒有多少年的曆史,
天主堂旁邊的察哈爾省民主政府,
今日已是宣化博物館(圖:杔格)▼
1946 年,在大同集甯戰役與接下來的張家口保衛戰中,人民軍隊接連失利。10 月,人民政權察哈爾省機關撤離張家口至涞水一帶,張宣地區又成爲國民政府察哈爾省。
抗戰結束後的形勢(集甯戰役紀念館,圖:杔格)▼
1947 年,國民政府将察哈爾省會、萬全縣城張家口鎮(日僞時期的 " 張家口市 " 已廢)析置爲張垣市。當年 11 月,人民政權的察哈爾省建制撤銷。
1946 年之後的國民政府察哈爾省
(圖:1948 年申報館《中國分省新圖(第五版)》)▼
直到 1948 年 11 月,平津戰役期間,解放軍消滅張家口地區的國民黨守軍,于 12 月 24 日第二次解放張家口,國民政府的察哈爾省宣告終結。次年年初,華北人民政府恢複察哈爾省建制,省會爲張家口市(未用張垣市名稱),至建國前曾一度包括建屏、易水(今石家莊、保定等地)等專暑。
張家口在平津戰役期間,
發生過重要戰事(圖:漲先森)▼
建國後的察哈爾省,爲轄張家口、大同、宣化 3 市及雁北、察南、察北 3 專區。需要注意的是,此時的察哈爾省與曾經的諸代察哈爾省已經大不一樣,察哈爾八旗四牧群以及錫林郭勒盟的大部分地區,早已不屬于察哈爾省的範疇。
蒙旗幾乎都沒了,獲得了山西雁北▼
這是因爲僞 " 蒙疆 " 政權垮台後,德王的出生地蘇尼特(右旗)德王府,又出現了一個由原僞 " 蒙疆 " 高層及其他人等把控的" 臨時政府 "。
" 臨時政府 " 所在地,
西蘇旗德王府(圖:杔格)▼
人民政權得到消息後,烏蘭夫主席化解了草原上的這場危機," 臨時政府 " 解散,察哈爾八旗四牧群以及錫林郭勒盟的大部分地區,初期名義歸屬察哈爾省,後來成爲内蒙古自治政府的一部分。
西蘇旗德王府的家廟是溫都爾廟,
離西蘇旗德王府并不遠,
這一片地區舊時也被直接稱爲 " 溫都爾廟 ",
現名就是大名鼎鼎的" 朱日和 "(圖:杔格)▼
1949 年 11 月 24 日,内蒙古自治政府首府先期由王爺廟(烏蘭浩特)遷至張家口。曾經一直是察哈爾省級行政中心的察哈爾都統署,讓于内蒙古政府作爲辦公場所。當年 12 月 2 日,内蒙古自治政府改稱内蒙古自治區。
察哈爾省政府變成了内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
至于察哈爾省政府的辦公場所,則離開察哈爾都統署,主動搬遷至堡子裏的定将軍府,就此張家口一座城市擁有了兩座 " 省會 "。
張家口堡的定将軍府(圖:杔格)▼
内蒙古,也遇到了民國初年察哈爾特别區剛成立時的相同情況,行政中心并不在轄區内,沒有 " 省城 "。
似乎冥冥注定,來到這個院子的,
第一回都沒有 " 省城 "(圖:杔格)▼
察哈爾與内蒙古的故事還在繼續,根據土地革命時期的《對内蒙古人民宣言》(" 三五宣言 ")的莊嚴承諾," 恢複内蒙古的曆史地域 " 成爲人民政權的決策之一,撤銷塞北四省(熱河、察哈爾、綏遠、甯夏)就是重要任務。1950 年 9 月,察哈爾省的多倫、寶昌、化德三縣劃歸内蒙古自治區。1952 年 6 月 28 日,内蒙古自治區政府遷治綏遠省歸綏市(今呼和浩特市)。
最終一版的察哈爾省▼
新中國成立多年後,适用于戰争年代和解放初期的較多省級單位之下分權較多的情況,已經不适用于後來的形勢,革新勢在必行,因此需要精簡政區,例如原有地區過小、劃入了一部分原屬其它省區的察哈爾省就是如此。在具體的調整方法上,指導方案爲:" 地方政府機構,還是以舊省制爲好 "。
在多個背景之下,外加經濟、行政不便等其它客觀因素。1952 年 11 月 1 日,華北局向政務院呈文《關于撤銷平原省察哈爾省建制及調整區劃的方案》,11 月 15 日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關于調整省、區建制的決議》,正式決定撤銷察哈爾省,分屬山西與河北兩省。
累計分屬過京冀晉蒙四省市區的察哈爾省,
冀晉蒙三立界碑,也是察哈爾故地(圖:杔格)▼
察哈爾省在完成了自身的戰略任務後,完美謝幕淡出曆史舞台,察哈爾省就此成爲曆史,化作一個個地名,留在中華大地。
在内蒙古的烏蘭察布,
依然存留者與" 察哈爾 "有關的縣級政區名
(察哈爾右翼後旗的火山群,圖:杔格)▼
【快來聊天啦】
我局有世界地理讨論群,歡迎感興趣的朋友們加入!
* 喜歡地理的你,可以來【微信公衆号後台私信】,用一兩句話介紹下自己。運營小姐姐會根據情況拉你進群哦 ~
* 進群請務必自我介紹一下,直接回複 " 進群 "" 讀者群 " 之類的字樣不會有機器自動回複,隻會讓後台的小姐姐很生氣≥﹏≤
* 申請人多時請耐心排隊等候回複。隻要系統正常,工作人員就會逐一看到大家所有人的消息哦
* 本文内容爲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END
擴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