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圈有這樣一位神秘的女性,被很多人親切地稱爲 " 蘇媽 "。
她是全球收入最高的女性 CEO,年薪一度高達 5850 萬美元(約合 4.16 億元人民币),換算下來,一天就能賺 110 多萬元。
如此高的薪酬,讓無數大佬望塵莫及,也讓她成了名副其實的 " 打工女王 "。
并且,作爲 AMD(超威半導體公司)首席執行官,她手腕強硬,硬剛英特爾、英偉達兩大芯片巨頭,讓衆多平民玩家用上了性價比最高的電腦。
她的名字,叫蘇姿豐。
● 蘇姿豐
一身黑色皮衣,一頭幹練短發,戴着勞力士金表、鴿子蛋鑽戒,手上拿着集尖端科技于一體的芯片,在台上神采飛揚、談笑風生 ……
蘇姿豐的故事,充滿着霸道女總裁的氣場。
蘇姿豐接手 AMD 時,AMD 瀕臨倒閉,連續換了 4 任 CEO,都沒能化解公司危機。
競争對手英特爾公司甚至狂妄地表示," 這家公司(AMD)永遠不會再回來了,可以把競争對手換成高通了。"
沒想到,蘇姿豐上任後,不僅救活了 AMD,還在 10 年内,将股價擡升了 50 多倍,由之前的每股 2 美元,一路飙升至 110 美元,實現了 AMD 的涅槃重生。
" 請找到世界上最難的問題,挺身而出解決它們!" 這是蘇姿豐的行事準則,有着女霸總一貫的強硬和豪橫。
1969 年,蘇姿豐出生于中國台灣。
父親蘇春槐是個學霸,畢業于台灣師範大學,在新竹的清華大學進修數學和數理統計。
蘇姿豐 3 歲這年,蘇春槐以全額獎學金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錄取,于是,一家人漂洋過海來到了美國。
● 蘇姿豐和父母
優渥的家庭條件,讓蘇姿豐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父親還專門給她請了鋼琴老師,從 5 歲開始教她鋼琴。
不過,蘇姿豐對這些并不感興趣,她最喜歡的是 " 拆東西 "。
同齡的女孩們屋子裏擺的是芭比娃娃,而蘇姿豐的屋子裏堆的卻是各式各樣的電子玩具,并且,這些玩具大多被她拆得七零八落。
在那個年代,一般的父母看到孩子拆東西,可能會趕緊阻止:" 哎,你這個孩子怎麽回事,怎麽把好好的玩具給拆了?"
可蘇姿豐的父親沒有,他注意到了女兒的與衆不同,從不阻止女兒的做法,有時還會拿出更難的東西讓她拆裝,并鼓勵她:幹得漂亮!
不輕易打擊孩子、不給孩子的思維設限,蘇春槐的育兒觀念在當時已經非常超前。
父親的支持和鼓勵,讓蘇姿豐對電子産生了濃厚的興趣,也培養了她敢于不斷挑戰的勇氣和自信,讓她受益終生。
14 歲這年,蘇姿豐考入美國頂尖中學——布朗士科學高中。
她品學兼優,代表學校征戰各大比賽,屢屢獲獎。高三時更是奪下了著名的 " 西屋科學天才獎 "。
這個獎有多厲害呢?
它是美國曆史最悠久、最具權威的高中生科學競賽獎項,有着 " 少年諾貝爾獎 " 之稱,含金量非常高,像我們熟知的華人諾貝爾獎得主錢永健,就曾獲得過該獎。
蘇姿豐這個東方面孔的女孩,憑借出色的表現,戰勝了衆多美國本土選手,由此在美國科教界名聲大噪。
各大名校紛紛抛來橄榄枝,蘇姿豐當仁不讓,選擇了 QS 世界排名第一的麻省理工學院。
● 麻省理工學院
入學後,蘇姿豐主修電氣工程專業。
要知道,電氣工程是當時麻省理工最難學的專業,很多高分學霸都望而生畏,女性學生更是寥寥無幾。
當被問到爲什麽選擇這個專業時,蘇姿豐回答:一是因爲愛好,二是因爲這個專業最具挑戰性。
她始終記得小時候父親對她的叮囑:" 去挑戰複雜的領域,解決最難的問題,别讓自己變得平庸。"
在麻省理工學院,蘇姿豐刻苦學習,努力鑽研着電氣工程的一套套艱深理論,她在這裏接觸到了矽晶片,也深刻認識到了半導體日後的潛力。
四年本科讀完,蘇姿豐本想直接去工作,但父親阻止了她,建議她繼續深造。
蘇姿豐聽從了父親的建議,繼續留在麻省理工學院,一直讀完了碩士和博士。
● 1994 年,獲得博士學位的蘇姿豐在麻省理工學院的畢業典禮上
事實證明,父親的這個建議無比正确。
名校的博士學曆,成了蘇姿豐進入世界巨頭公司的敲門磚,讓她有資格走到半導體科技的最前沿。
1994 年,25 歲的蘇姿豐博士畢業,被德州儀器聘爲半導體技術專員。一年後又進入 IBM 公司,負責爲 IBM 研發芯片銅制程。
什麽是芯片銅制程呢?這裏簡單做一個科普。
芯片是由成千上萬顆微小的晶體管組成,爲了将這些晶體管連起來,需要用到 " 導線 "。
起初,技術人員用鋁來做 " 導線 ",但随着芯片集成度的不斷提高,導線做的越來越細,鋁的高電阻率已無法滿足要求。
于是,人們開始研究用導電性能更好的銅來代替。
但問題也随之而來,銅材料存在着難以與矽結合等各種問題,導緻一直無法實際應用。
而蘇姿豐的到來,給這項研究帶來了曙光。
她帶領團隊以 SOI(絕緣層上附矽)技術,攻破了銅矽結合的壁壘,令芯片性能獲得了大幅提升。
可以說,蘇姿豐爲整個芯片行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蘇姿豐的表現也得到了業内的認可,母校麻省理工學院将其評爲 "35 歲以下的頂尖創新人員 ",甚至将一座大樓命名爲 " 蘇姿豐大樓 "。
● 蘇姿豐與父親(右二)在 " 蘇姿豐大樓 " 前合影
蘇姿豐在 IBM 幹了 12 年,從最初的一名研究員,一直坐到了研發副總裁的位置,成了半導體領域的頂級專家。
這也是華人在 IBM 坐到的最高職位。
然而,蘇姿豐的野心絕不止于此。
● AMD(超威半導體公司)
2012 年,蘇姿豐受邀加入 AMD 公司。
此時的 AMD 在芯片領域被英特爾打得潰不成軍,決策中的重大誤判,讓這家公司瀕臨破産,連芯片制造工廠都賣了出去。
短短 4 年換了 4 個 CEO,整個矽谷甚至沒有任何一個男性管理者願意接手這個爛攤子。
在這種情況下,蘇姿豐幾乎是以一種救世主的姿态來到了 AMD。
入職後,蘇姿豐發現 AMD 的情況比外界描述得還要糟糕:
内部管理混亂,欠着一屁股外債,員工沒有鬥志,技術路線也不明确 …… 一大堆人等着看她的笑話。
怎麽辦?
蘇姿豐沒有急着 " 埋頭苦幹 ",讓很多人驚訝的是,她上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親自飛往貝弗利山莊,拜訪了 AMD 的創始人、已經退休 12 年的傑裏 · 桑德斯。
● 傑裏 · 桑德斯
桑德斯深受感動,他告訴蘇姿豐:" 現在 AMD 是你的了,這支團隊也是你的。"
這句話無疑給了蘇姿豐莫大的鼓勵和底氣,她回到 AMD,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
首先就是 " 節流 ":裁員 7%,臃腫的部門全部砍掉。
我們足以想象,這是一個怎樣 " 得罪人 " 的決定,它觸及了太多人的利益,遭到了董事會的強烈反對。
但蘇姿豐态度堅決,她告訴這些人,要想将一個垂死的病人搶救過來,就必須動大手術,哪怕這個過程會帶走病人一部分的血肉。
其次是 " 開源 ":搞錢。
爲了搞到資金,蘇姿豐将 AMD 研發了多年的王牌技術—— "Zen 架構處理器技術 ",授權給了中國天津海光,并讓 AMD 與通富微電成立了一家合資公司,把其中 85% 的股權給了通富微電。
一系列的操作下來,AMD 的賬上多出了 6.6 億美元現金。
這筆錢非常重要,成了 AMD 起死回生的救命錢,也成了蘇姿豐改革的資本。
之後,蘇姿豐開始爲 AMD 重新規劃技術路線。
此前,AMD 一直在和英特爾進行 " 軍備競賽 ",浪費了大量的資源。
蘇姿豐看清了問題所在,直接把 CPU 和 GPU 兩個部門的技術負責人全部撤掉,以 " 三顧茅廬 " 般的姿态,請回了凱勒、科杜裏兩位業界元老,分别負責 CPU 和 GPU 設計,并直接與他們對接,随時掌握過程中遇到的一切問題,幫助 AMD 重回技術巅峰。
同時,蘇姿豐還動用了自己多年來積攢下的人脈,尋求與各大巨頭公司合作。
一次,她冒着暴雨和冰雹,親自驅車 4 個多小時,去拜訪慧與科技的 CEO 安東尼奧 · 内裏,爲他介紹産品。
後來的某一天,安東尼奧 · 内裏回憶道:" 那時我對 AMD 的産品原本不再抱有期待,但 Lisa(蘇姿豐的英文名)向我展示了她做事的态度。"
谷歌雲 CEO 托馬斯 · 庫裏安則這樣評價蘇姿豐:" 對谷歌來說,實際上有三個微處理器合作夥伴,包括英偉達、英特爾和 AMD。一開始,AMD 并不起眼,但現在他們成了谷歌非常重要的夥伴,其中 Lisa 功不可沒。"
微軟首席産品官帕諾斯 · 帕奈第一次見到蘇姿豐時,也被她的态度和精神所感染,他驚歎着形容:" 她先是向前邁進,然後大殺四方!"
一系列的舉措,讓 AMD 奇迹般地起死回生,業務重回正軌,在 CPU 和 GPU 兩大領域,都做到了行業第二。
市值也達到了驚人的 1800 多億美元,将老對手英特爾的 1300 億美元遠遠甩在身後。
超越英特爾的那天,AMD 創始人桑德斯興奮地說:" 我給我所有認識的人都打了電話,我唯一的遺憾就是格魯夫(英特爾前 CEO,桑德斯當年的競争對手,已于 2016 年去世)不在了,不然我一定告訴他‘我趕上你了’!"
對于自己的成功,蘇姿豐表現得十分風輕雲淡。
在受邀到母校麻省理工學院演講的時候,蘇姿豐說:" 我不是班裏最聰明的學生,我隻是更願意全身心地專注于解決實際的問題。"
同時,她也向女學生們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 良好的教育非常重要,沒人能将你的教育背景抹去,這是你的敲門磚。"
● 2017 年,蘇姿豐在麻省理工學院博士生畢業典禮上緻辭
如今的 AMD 已經成了半導體領域不容忽視的巨頭公司,不過,蘇姿豐面臨的挑戰還遠遠沒有結束。
随着 AI 行業的快速崛起,無數企業湧了進來,試圖在 AI 的熱潮中分一杯羹。
AMD 與全球 GPU 霸主英偉達的戰争也愈演愈烈。
值得一提的是,英偉達掌門人黃仁勳,與蘇姿豐同樣出生在中國台灣,并且都是台南人。在親緣關系上,蘇姿豐還應叫黃仁勳一聲 " 表舅 "。
有網友調侃,不知道已經 " 殺紅了眼 " 的這兩個人,過年的時候會不會坐到同一張桌子上吃飯。
● 蘇姿豐(右二)、黃仁勳(左二)
雖然蘇姿豐在外面是一個女強人,但在父母面前,她永遠是一個孝順的乖女兒。
她對父母心懷感激,她不止一次地強調,如果沒有父親當年的教育,就沒有今天的自己。
所以,無論她飛到世界的哪個角落,即使工作再忙,都會在固定時間給家裏打電話、報平安。
每年的感恩節,她也會飛回到父母身邊,親自下廚給父母烤一隻火雞。
把溫柔留給家人,把煩惱抛在門外,這大概也是這位叱咤風雲的女霸總,對待生活和工作的最高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