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結束,許多孩子進入了 "補作業模式"," 你家孩子剩了多少作業沒做?" " 你知道我家孩子居然還有多少作業沒做!" 也成了家長們日常交流的話題。
有的家長也開始擔心:" 我家孩子每次放假都要留到最後幾天瘋狂補作業,這不是小小年紀就得了兒童拖延症吧?"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其實,從心理障礙和精神疾病的分類指标來看," 兒童拖延症 " 并不是一種客觀存在的心理疾病,臨床上也并沒有所謂的 " 拖延症 " 存在。
如果一個孩子隻是單純的需要補假期作業,大可不必擔心孩子碰上了什麽必須搞定的心結,不過值得提醒一下的是,如果孩子在補作業這件事上,相伴産生了遠超正常程度、頻率的焦慮感、恐懼感與憤怒感的話,家長還是需要多多關注一下。
但孩子拖延本身,的确是個讓家長撓頭的問題。對此,我們要怎麽辦呢?首先我們要了解背後的原理。
拖延是一種情緒調節問題
絕大多數家長對于孩子拖延的認知從一開始就是錯的。很多家長認爲,拖延是時間管理上的問題,所以一直緻力于幫助孩子做時間管理,規定各個時間段裏的作業量。當發現假期将盡,家長最愛批評的就是 " 要是你之前早早就寫了,哪還用現在補!"
這其實是錯誤的。
卡爾頓大學心理學教授蒂姆 · 皮切爾(Tim Pychyl)二十年前就開始研究拖延行爲了,他給拖延的因由提供了非常直觀的解釋:拖延是一種情緒調節問題,而非時間管理問題。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這句話不僅僅适用于大人,同時也适用于孩子。想想看,我們很多人作爲職場人士,一想到某個報告、ppt、總結的截止日期,最先沖進腦海裏的情緒是什麽呢?大概率不是強大的内驅力,反而更有可能是壓力、煩躁與焦慮。
按理說,應對這些負面感受的最好方法,就是趕快去把該做的事做完,但有一種手段其實對情緒能起到更簡單粗暴的效果:如果給客戶的報告讓我那麽焦慮,那我趕快再看一集電視劇壓壓驚,不就好啦!
拖延由是而生,其本質不是我們缺少時間管理上的手段,而是采用了飲鸩止渴的情緒管理技巧。
爲什麽孩子會拖延?
在對抗拖延假期作業這件事上,孩子們甚至還面對着比我們更多的挑戰。
首先,兒童對于中、長程時間的知覺水平不如成人。說得直白點,就是孩子們可能會比較好地安排 " 今天下午幹什麽 " " 明天幹什麽 ",但對于更長的時間段,比如 " 這一整個月裏要做完什麽 " 以及 " 在兩個月後,開學前要完成什麽 ",他們就沒有那麽強的掌控感了。
讓一個八歲的孩子理解什麽叫做 " 三年規劃 " 在心智上并不現實。同理,他們對于假期的整體時間把控和規劃也有着心理上的難點。
其次,家長的催促實際上剝奪了孩子作爲行爲主體的自我認同。在補作業這件事上,非常容易出現 " 皇上不急太監急 " 的情況。很多時候,家長焦慮得一塌糊塗,同時還不斷質疑孩子——我都急成這樣了,你咋不着急?
然而在心理上講,很可能正是因爲家長着急,孩子才沒那麽上心。他們可能會産生這樣的潛意識:" 對這件事你這麽上心,那這件事一定是你的事,既然是你的事,我還着什麽急呢?" 而最直接的結果,就是拖延。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再次,假期生活節奏亂,拖延成了一張越用越順手的保險牌。假期與學期間最大的差異就在于日常作息與生活節奏,同一個孩子,在上學的時候能夠天天七點起床,但是在假期裏,到了八點半都未必能醒。
假期裏還可能有返鄉、旅行、訓練營,甚至還有不少時間在路上,這也勢必因此出現作息上的巨大波動,進而導緻 " 先放着 "" 明天做 "" 回頭寫 " 成爲常态,逐漸把完成作業的時間擠壓到了假期末尾。
孩子拖延的三種
" 情緒動力通路 "
與此同時,還有三種 " 情緒動力通路 ",最能解釋孩子們爲什麽會拖延。
第一種,對抗誘惑有困難,延遲滿足能力差的享樂型小朋友。有的小朋友之所以作業堆到了假期末尾,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假期裏面的誘惑太多了。
甭管是父母帶去聚餐,還是到爺爺奶奶家瘋玩,或者自己偷偷窩在家裏玩手機——哪個不比寫作業有意思?這種小朋友最多,他們的心理機制也最好理解。
第二種,執着于跟家長對抗,用不做作業當武器的鬥争型小朋友。在教育心理學中有一個概念,叫做 " 超限效應 ",指的是不斷灌輸與進行某種教育,非但得不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反而可能把對方逼急了,造成對抗。
在有的家庭中,家長對孩子的寒假作業提要求、做指示實在過了頭,甚至把孩子們逼到了對立面——你讓我煩躁,我就讓你不爽。
對一個孩子來說,如果做作業是一件天然正确的事情,我不得不做,但同時又要表現出對家長的忤逆,可以怎麽做呢?聰明的他最容易想到的,就是 " 磨洋工 ",還能有比拖延更能把家長逼急,還不至于犯下巨大錯誤的手段嗎?
第三種,破罐子破摔,反正寫不完索性不着急的擺爛型小朋友。這些小朋友最大的問題不是懶或者倔,而是不自信。他們看着寒假作業的時候,腿都先軟了,還談什麽攀登與翻越呢?
很多家長對于孩子的要求遠遠多過心理建設,隻強調 " 你要做到 " 而不溝通 " 你能做到 ",導緻有的孩子還沒開始就已經選擇了放棄。自卑到了連筆都不拿的地步,在外人看來當然也是一種拖延。
孩子老是拖延怎麽辦?
這裏也有一些值得嘗試的方法,能幫助孩子做好補作業的心理建設。
第一,孩子更擅長做短期規劃,不擅長做長期規劃,所以可以做一個 " 從今天到開學 " 的倒計時任務規劃表。
臨近假期結束,全家人看到還有一大堆作業沒做,難免孩子歎氣,家長生氣。這個時候千萬不要 " 幹就完了 ",雖然孩子不一定能特别好地規劃與執行跨度超過一個月的時間管理,但四五天至一周還是可行的,畢竟在學校裏,課程表的最小輪換單位也通常是 " 周 " 嘛。
可以和孩子先開一個小會,把需要做的内容分到了開學前的每一天裏,這不僅拆解了孩子眼裏龐大如山的任務,也讓每天的工作能夠有節奏地展開。
本文作者幫助自家孩子制定的寫作業規劃
第二,對于大多數家庭來說,需要補作業的時候,第一件事不是趕快去補作業,而是快速調整家庭的生活節奏與作息,這不僅有助于補作業,還有助于孩子在開學後盡快收心,快速回歸學習狀态。
不少家庭在假期裏經曆過旅行、返鄉,就算都沒有,也肯定因爲過年時的聚餐與娛樂影響了生活節律。
所以非常不推薦在臨近開學前兩天瘋狂補作業,從早寫到晚," 死磕到底 " 補作業,而是更建議家長們提前調整好全家人的生活節奏,一來給補作業留足空間,二來也算提前完成了開學後的必需工作。
第三,沒做完的作業遠遠不如家庭裏彌漫的焦慮感可怕,作爲家長,你的盟友是孩子,不是作業。沒完成的作業會讓家長焦慮,但請明白——作業與學習都是孩子自己需要去做的事情,家長替不了。
恰恰因爲替不了,家長可能會憤怒、唠叨、煩躁,而這對家庭關系的傷害,很可能會大過沒有按時完成的寒假作業。
第四,如果你實在看孩子補作業來氣,那不妨試着用 " 成長型思維 " 看待這件事——補作業有沒有可能是一件好事呢?" 成長型思維 " 來自于心理學家卡羅爾 · 德韋克(Carol Dweck),在教育心理學領域有着非常廣泛的應用。
它強調一種看向未來與潛能的視角。放到補作業這件事上,那就是 " 補作業是否意味着某種能力的提升?"
補作業也可以成爲一種對大腦、心智與抗壓能力的訓練。作爲大人,也難免碰見 " 客戶現在就要 " 與 " 領導馬上要問 " 的時候。也許今天補作業的孩子,就是明天在事業上能夠應對急活兒難活兒的高人呢!這麽看來,補作業也是一種修行嘛。
參考文獻
[ 1 ] Pychyl, T. A. ( 2013 ) . Solving the procrastination puzzle: A concise guide to strategies for change. TarcherPerigee.
[ 2 ] 黃希庭 , & 張增傑 . ( 1979 ) . 5 至 8 歲兒童時間知覺的實驗研究 . 心理學報 , ( 2 ) , 166-174.
[ 3 ] 湯金洪 . ( 2002 ) . 教育教學中的心理超限效應及克服 . 現代中小學教育 , ( 6 ) , 31-32.
[ 4 ] Medina, J. ( 2011 ) . Brain rules: 12 principles for surviving and thriving at work, home, and school. ReadHowYouWant. com.
[ 5 ] Stixrud, W., & Johnson, N. ( 2019 ) . The self-driven child: The science and sense of giving your kids more control over their lives. Penguin.
[ 6 ] Dweck, C. S. ( 1986 ) . Motivational processes affecting learning. American psychologist, 41 ( 10 ) , 1040.
策劃制作
本文爲科普中國 - 星空計劃作品
出品|中國科協科普部
監制|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作者丨葉壯 心理學者、中國心理學會成員
審核丨張昕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策劃丨何通
責編丨何通
相關推薦
3." 最髒果蔬排行榜 " 第一名?這種水果還能放心吃嗎……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内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原創圖文轉載請後台回複 " 轉載 "
點亮 " 在看 "
一起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