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體壇經濟觀察(ID:titansportsindustry),作者:謝銳,頭圖來自:視覺中國
據韓國媒體的報道,韓國會下圍棋的人口爲 883 萬,相當于韓國人口的 17%,占比總人口的六分之一。這個統計數據來自于最近發表的《圍棋——國民認識和使用情況調查報告》一文。
調查結果顯示,全體圍棋人口中,男性所占比例爲 74.7%,即 660 萬人左右。其中,60 歲以上的男性占 31.2%,估計爲 275 萬人,60 歲以上的男性占壓倒性比例。相反,30 多歲圍棋人口爲男性 8.1%,女性 3.1%。按地區來看,人口規模較大的首爾和首都圈分别分布着 202 萬和 280 萬左右的圍棋人口,加起來超過韓國圍棋人口的一半。
從結果來看,韓國圍棋的現狀和前景似乎都很樂觀,一個人口占比國家總人口六分之一的項目,也沒理由悲觀。然而,真實情況遠非這麽簡單,韓國圍棋并非建立在強大、完整、健康生态環境上的一棵大樹。
韓國圍棋難捱
2023 年末,韓國圍棋界發生了兩件大事,其影響力遠超韓國職業棋手在亞運會、農心杯三國圍棋擂台賽等世界職業性圍棋賽事中的成績表現。其一是擁有 25 年曆史的韓國明知大學圍棋系被廢除;其二是韓國政府 2024 年預算中全額削減 21 億韓元有關圍棋的預算。也就是說,2024 年韓國圍棋界從韓國政府那裏将得不到一分錢的撥款。
先說明知大學圍棋系被廢除一事。作爲目前世界上最早也是最系統、最負盛名的圍棋專業系,擁有 25 年曆史的韓國明知大學圍棋系無法存續,影響甚遠。明知大學給出的理由是,韓國圍棋人口從 26% 減少到 23%、年輕人占比減少(19~35 歲人口中僅有 9% 是圍棋人口)、從韓國圍棋高中升入圍棋系的人數比例過高、圍棋已是夕陽産業。
此理由存有諸多勉強之處,但核心原由則是,生源日趨枯竭,不足以支撐起一個專業學系。韓國生育率的持續走低,學棋孩子的逐年減少,韓國稍具規模的圍棋教室從 1000 個下降爲 500 個,降幅高達 50%;吸納來自世界各地的圍棋留學生是明知大學一大傳統生源,但就數量來說,多年來也不過僅數百人而已。
再說韓國政府削減 21 億韓元圍棋預算這件事。以擴大圍棋相關領域基礎設施及建立健全的生态系統等爲目的的圍棋相關預算在 2024 年全額削減。2023 年韓國政府撥付的圍棋預算爲 21 億 6200 萬韓元,從 2024 年開始,這筆預算被全額削減。
奇怪的是,與圍棋同爲韓國政府制定的振興法項目中的跆拳道、摔跤、傳統武術 2024 年預算與 2023 年相比基本持平甚至增加,唯有圍棋預算被全額削減。大韓圍棋協會會長鄭奉洙表示:"2023 年的韓國圍棋預算共爲 21 億 6200 萬韓元,預算用于各種圍棋愛好者比賽、培養學生及成人選手、在貧困群體中普及圍棋、構建中長期基礎設施等。如果被全額削減,相關項目将不可避免地陷入癱瘓。"
削減 21 億韓元預算,影響幾何?
一年 21 億韓元(約合 1135 萬人民币)的國家财政撥款不能說是一個大數字,卻在韓國棋界引發如此大的地震,可看出韓國圍棋的生态完全不像想象中的那麽健全強大。當然,韓國圍棋體系有别于中國,與中國圍棋協會常年有對接關系的韓國棋院實爲财團法人機構,由職業棋手們自己成立與管理,等同于棋手公司,與政府幾無任何業務關聯。日本棋院亦屬此類。
韓國政府削減 21 億韓元預算,受影響最大的是大韓圍棋協會,卻與職業賽事爲主線的韓國棋院并無太大瓜葛。但不管怎樣,韓國政府的偏向取舍态度,也是一大航向标,說明圍棋在政府的地位下降了,不再是必須大力扶持的一類。
加上明知大學圍棋系的裁撤,這個時間節點同時發生這兩件負面的圍棋事件,凸顯出圍棋項目無論是在教育界,還是在韓國政府,其權重都已明顯下降。這與 1997 年明知大學圍棋系創辦時的生态氛圍相比,已然有霄壤之别。1997 年,其時由曹薰铉九段、李昌鎬九段師徒領銜的韓國圍棋無論是世界大賽戰績,還是在國内的流行程度和社會地位,都無以複加。
除了一系列職業大賽相繼出爐、明知大學圍棋系創建之外,還發生了一個标志性的事件:爲了讓李昌鎬免服兵役,韓國 105 名國會議員組成 " 李昌鎬後援會 ",實現韓國兵役法實施令第四十九條變更。因爲一個人的兵役問題而産生的這一系列活動,或許成爲韓國憲法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紀錄。
試想一下,回到 27 年前,類似于 21 億韓元的圍棋年度預算被削減這種事情别說在國會通不過,就連動議都根本不會有,否則肯定會被山呼海嘯般的咒罵指責淹沒。
靠 " 吃老本 " 的韓國圍棋
與中國圍棋吃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日圍棋擂台賽紅利一樣,韓國圍棋多年也在吃九十年代曹薰铉、李昌鎬師徒帶來的紅利。現在支撐世界職業圍棋比賽體系的三星杯、LG 杯、農心杯均誕生于九十年代。以三星杯爲例,這項由三星保險公司贊助的黃金賽事主要由公司中層領導推動創辦,他們中絕大部分爲圍棋愛好者。同樣的道理,當時韓國國會 " 李昌鎬後援會 " 的成員皆爲棋迷,正是他們形成 " 厚勢 " 般的存在,形成韓國圍棋的鼎盛時代。
韓國圍棋人口的整體構成偏老化,883 萬圍棋人口中,男性占比 74.7%,即 660 萬人左右。其中,60 歲以上的男性占 31.2%,估計爲 275 萬人,60 歲以上的男性占壓倒性比例。韓國圍棋電視台已經成爲韓國所有圍棋賽事的重要主辦方,無論大小比賽都在圍棋電視台演播室進行,并進行直播講解,其地位無以複加,底氣便是來自于近百萬收視觀衆,而這些觀衆的主體就是 60 歲以上的男性棋迷。
也因于此,韓國職業圍棋賽事同質化嚴重,所有比賽看起來隻是換一個名頭而已,對局者和對局地點、直播方式幾無差異,這既是圍棋電視台的強大自豪之處,也是導緻韓國圍棋賽事日趨僵化、漸失活力之源。
不過,韓國職業圍棋比賽多年來維系着數十項的規模,确保職業體系的正常運轉以及 300 餘名職業棋手的生計。這些棋戰既有曆史悠久的名人、KBS 杯、GS 加德士杯,也有近些年創辦的最高棋士戰、567 杯、YK 建設杯等。體量最大的非韓國圍棋聯賽莫屬,其總投入高達 34 億韓元,由此可見韓國政府撤銷的 21 億韓元撥款在職業棋界并不占太大的分量。
大大小小、林林總總的職業棋戰 30 項左右,這是韓國棋院得以運作的基本盤。因是财團法人,沒有政府力量支撐的背景,韓國棋院創辦以及得以維系的每項賽事都凝聚着衆多人的心血,經曆了鮮爲人知的努力。這也是棋戰贊助商在韓國棋院擁有絕對話語權的核心緣由。
但職業圍棋無論花開璀璨,業餘圍棋才是其紮于地下的根,決定職業圍棋高度的是業餘圍棋的厚度。這些年韓國人口持續下降,在網絡時代、手機時代沖擊下,圍棋人口處于下降通道,培養孩子學棋、構築圍棋基石的主體——圍棋教室銳減了一半。
這也不僅僅是韓國圍棋面臨的嚴峻現實問題,日本和中國也都存在,日本更是要淡出 " 三國演弈 ",近 20 年居然沒有獲得一項世界冠軍,而圍棋界的世界大賽每年都要舉辦數項,最多時甚至高達 6 項之多。
中國得益于人口基數大,疆域遼闊,加上國家引導,社會推崇,外加青少年教育加持,圍棋人口才得以有增無減,延續着中日圍棋擂台賽以來的熱度。
脆弱生态也能長出大樹
不過,韓國圍棋盡管面臨着老化、邊緣化等難題,但就像是圍棋上帝來拯救韓國一樣,從李昌鎬到李世石、樸廷桓、申真谞,韓國頂尖棋手接力般地代代傳承,00 後申真谞俨然當年的石佛再現,以一己之力,在農心杯三國圍棋擂台賽中連續爲韓國奪得四連冠,他本人跨賽季 16 連勝。同時,他還在四年時間裏連奪 LG 杯、三星杯、春蘭杯、應氏杯等 6 項世界圍棋大賽冠軍。一時間,俨然成了獨孤求敗的存在。
倘若沒有申真谞的橫空出世,以中國圍棋的厚度,韓國圍棋斷無還手之力。如是,韓國職業賽事還能否維持現有規模,能否繼續擁有現存的社會關注度,都将是大難題。
韓國圍棋生态脆弱,原因出自多重,政府支持力度不足,包括韓國棋院在内的國字頭機構各自爲戰,甚至相互拆台,多年未能形成合力等等,但韓國棋院能支撐至今天,體量還在慢慢增大,實在不易,各種艱辛付出難以道盡。這些年來,韓國圍棋還能湧現出李昌鎬、李世石、樸廷桓、申真谞這些頂流棋手,就像是一隻操盤手一般。當然,人口的減少,政府的缺位,大學的疏離,社會的淡化,這些都遲早會像流沙一樣加于韓國圍棋,遲早而已。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體壇經濟觀察(ID:titansportsindustry),作者:謝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