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劉慧瑩 / 文 俗話說 " 高考是三分考,七分報 ",選擇可能比考試更具決定性。時下,2024 年的高考報考季如期而至。6 月 23 日起,全國各地陸續公布高考成績及各檔次分數線,高考志願填報拉開帷幕。
教育部數據顯示,今年的報考競争激烈程度絲毫不遜于往年—— 2024 年,全國參加高考人數自 1977 年恢複高考以來達到巅峰,共計 1342 萬人,其中複讀生 413 萬人左右,本科錄取名額僅 450 萬人,堪稱 " 史上最卷 "。
面對海量的招生、就業信息,高考生與高校之間的信息差難以填補,由此催生出高考志願填報的相關産業。2024 年高考出分前一個月,"17999 元張雪峰志願填報課靠搶,2026 年名額都已售罄 " 沖上微博熱搜,讓公衆得以瞥見産業一隅。
" 卷高考 " 之後 " 卷報考 " 成爲新趨勢。在傳統高考報考咨詢機構之外,AI 大模型等技術的成熟,促使 AI 廠商開始聚焦這一市場,推出形形色色的 AI 報考應用産品,争奪這片極具商業前景的處女地。
AI 高考志願填報應用興起
今年,教育部在陽光高考平台首次推出 " 陽光志願 " 信息服務系統,集海量數據于一身,免費向千萬考生開放使用。伴随 " 國字号 " 産品的現身,百度、阿裏、網易等廠商也紛紛完善既有的 AI 高考應用平台,共同形成一類報考特色應用。
着眼 AI 報考應用,經濟觀察網記者在蘋果應用商店中,根據推薦下載了 24 款高考志願填報相關應用。這類應用的服務模式主要包含 AI 智能分析服務和真人一對一服務。其中,前者的産品形态包括志願卡、網站、小程序、APP 等,定價一般在幾十元至數百元;後者更側重基于深度交流的精細化服務,收費也漲至幾千元到上萬元不等。
(圖:記者下載的 AI 高考志願填報應用截圖)
如何通過 AI 應用來選擇志願呢?記者嘗試以網上推薦頻率較高的 " 誇克 " 爲例,按照 " 誇克 "APP 首頁導航指引進入 " 誇克高考 " 頁面,并進入 " 智能選志願 " 服務。根據要求,記者隻需完善自己的高考成績、省份、參考科目等信息,并輸入自己意向的報考城市、院校類型和招生計劃類型," 誇克 " 就會根據曆年錄取分數線和排名,将能選擇的學校、專業呈現出來。" 誇克 " 還會自動測算出一個錄取概率,将學校和專業劃分爲沖(60% 以下)、穩(60% — 90%)、保(90% 以上)三個檔次,不同專業的專業代碼、學制學費、計劃錄取人數和曆史招生信息也可以查詢到。用戶可以在查詢過程中,将意向專業一鍵 " 加入志願表 ",最終形成一份獨一無二的志願清單。
(圖:記者試通過誇克 APP 篩選志願)
除 " 誇克 " 外,蝶變志願、完美志願、圓夢志願等 APP 具有相似的功能,但需要付費開通會員才能體驗完整的服務。不過也有家長在報考相關論壇表示,系統測算出的錄取率并不靠譜,自己的孩子将系統預測錄取率高的學校填爲第一志願,但最後與該校錄取分數線相差甚遠。
在一些咨詢機構看來,AI 高考志願填報應用方興未艾。據 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近期發布的《2024 年中國高考志願填報及就業前景大數據分析報告》顯示,2023 年中國高考志願填報市場付費規模已達 9.5 億元,88.1% 的高考生願意選擇高考志願填報服務。随着高考志願報考行業付費需求的增加,其市場規模将會持續增長,預計到 2027 年中國高考志願填報付費市場規模将達到 12.2 億元。
互聯網大廠也紛紛入局這一細分領域。今年 6 月 13 日,阿裏巴巴旗下智能搜索 APP" 誇克 " 全面升級了高考 AI 搜索、智能志願工具和獨家優質内容等高考信息服務,還在全國高考成績陸續公布期間,邀請張雪峰來到其直播間,分享報考高校的實用方法,幫助平台吸引流量。
而早在 2022 年 6 月,網易有道就推出 " 有道領世志願填報系統 ",基于學生不同的學業規劃路徑,通過大數據分析、錄取概率測算,幫考生填報高考志願;騰訊教育也在 2021 年,從大數據 +AI 算法入手,在多客戶端推出 " 新高考通 " 模拟志願填報工具,還能适配全國各省的不同高考政策及投檔方式;百度更是 2020 年就推出 AI 志願助手,通過 AI 技術分析曆年招生計劃、錄取分數和同水平考生曆年報考情況等。
AI 志願填報應用紮堆出現,爲動辄幾千元、上萬元的志願填報機構服務帶來看似更劃算的 " 平替 ",但這些應用能否真正被大衆接納,盈利模式是否長期成立,恐怕還需要更多時間驗證。
AI 還隻是 " 錦上添花 "
" 從日活數量看,AI 應用的前景十分可觀。不過一到變現環節,絕大多數用戶就戛然而止了。" 一位 AI 報考應用的運營人員對經濟觀察網表示。在小紅書、知乎等社交媒體平台,用戶對于免費 AI 志願填報應用的關注更多。" 薅羊毛可能是流淌在用戶血液裏的本性。" 這名運營人員感慨。
原大慶一中,現大慶市思凱樂高級中學的葵花老師(化名)告訴經濟觀察報,自己接觸到的應屆畢業生中,很多學生和其家長都了解過 AI 報考工具,但大家普遍對 AI 信任度不高。" 如果是付費咨詢,家長們會更偏向于找一家報考機構面對面溝通,在幾天之内把志願報完。" 她直言," 這些機構收費從 2000 元到 8000 元不等,具體費用可能跟分數高低有關。"
上海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新聞傳播系副教授周葉飛的兒子今年參加高考,自己也剛剛趕赴内蒙古海拉爾參與上海大學新聞系的招生工作。作爲能同時站在高考生、高校雙重立場看待問題的角色,周葉飛認爲,相比過去手工查詢信息,AI 報考工具通過篩選相關要素,進行邊界條件設定,能快速把想要的信息呈現給用戶,從便利性上來講,AI 無疑是有用的。
" 但我兒子在報考時沒有使用 AI 報考工具。" 周葉飛對經濟觀察報表示," 他有自己喜歡的專業和城市,目标非常清晰。此外,他可以根據自己的成績和全省位次,基本判斷能去哪個檔次的學校。所以每個人的需求不一樣,對于工具的使用也會趨于個性化。"
而在複旦大學教授陶建傑看來,當前的 AI 報考工具,其智能程度遠沒有達到能完全取代像張雪峰這樣報考咨詢師的水平。
" 打個比方,目前 AI 能取代專業醫生問診嗎?顯然不行。因爲醫生有他的經驗,能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提供個性化治療方案,你生病了雖然可以網上檢索各種信息,但更專業的服務就得挂号找醫生。" 陶建傑對經濟觀察報表示," 從這個角度來講,張雪峰也是個‘醫生’,他售賣的服務就是一個專家号,提供個性化、精确化的志願報考建議。而 AI 隻能是初步的信息檢索和匹配,幫助自己對病情有大緻了解。"
" 張雪峰和 AI 的核心差别在于,他們給出建議的精度和匹配度不同。" 陶建傑直言。
" 如果大家都用 AI 工具報考,它可能反而與準确無緣了。" 畢業于北京大學的科技教育博主兼寶媽劉欣對經濟觀察報表示," 高考報志願是一種多方對賭行爲,目前來看,這些 AI 應用的回答都是曆史信息整合,無法爲現在和未來做判斷,所以值得參考的程度有限。"
在接受經濟觀察報采訪時,上文中的幾位受訪者不一而同地認爲," 張雪峰熱 " 暴露出不同階層、領域之間信息差的普遍存在。而 AI 報考應用的出現,确實在一定程度上縮短了信息差。
陶建傑認爲,這些現象背後,其實映射出當下包括學校、家庭等在内的對孩子未來職業生涯教育的整體性缺失。
" 我們中國的孩子在中學時埋頭做題,一般家長也沒有很多渠道和很好的意識去獲取未來孩子職業發展相關的信息,孩子們也搞不清楚大學具體各個專業到底是什麽,更是缺少對自己未來規劃的思考。" 陶建傑直言。
在劉欣看來,這些中國孩子在報考時面臨的問題,根源出在家長身上。" 我們不應該到了非常緊急的時候,才開始考慮如何解決問題。實際上這個壓力應該前置。" 劉欣指出," 家長從孩子出生,或者開始形成自己的意識起,就不應該隻考慮他的成績,而是考慮成績背後的影響因素。比如他喜歡哪個科目,背後可能代表的是他的興趣愛好是什麽,擅長怎樣的思維方式。"
" 不必太糾結。" 陶建傑如是感慨," 從我跟很多學生的交流來看,慢慢人生路,有些你很糾結的事情,回頭看根本不重要;有些你當時并不覺得重要的瞬間,往往就改變了你的一生。從這個角度來看,報志願也好,做出其他選擇也好,不用太糾結。"
但張雪峰們依然隻是一個建議的提供者,AI 也是。他指出,真正拿主意的是家長和考生。不能讓提出建議的人承擔決策後果,在這個基礎上,無論是人的建議還是 AI 的建議,都應該被審慎地聽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