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 3 年時間,市值蒸發 4900 億,在基金紛紛 " 出走 " 與股民怨聲載道之際," 醬油一哥 " 海天味業祭出 5 年未動用過的回購手段,試圖對跌跌不休的股價起到回暖作用。不過,對于海天味業而言,股價下跌的背後,其實是醬油等主營業務的增長乏力,與第二增長曲線的難覓蹤迹。
作者 | 馮晨晨
編輯 | 劉肖迎
運營 | 劉 珊
再次經曆近 8% 的大跌後," 醬油一哥 " 海天味業終于坐不住了。
10 月 16 日晚間,海天味業發布公告稱,收到公司董事長龐康的提議,公司以集中競價交易的方式回購公司股票,回購的資金總額爲 5 億 ~8 億元。
對于仍坐擁 1970 億元市值的海天味業而言,這筆資金并不能回購多少股份,以其最新收盤價計算,最多也不過 2200 萬股,不到總股本的 0.4%,再加上海天味業全部爲流通股,且回購的股份将用于員工持股計劃或者股權激勵,因此對于股價的走勢不會有太大影響。
但對于投資者而言,此番回購卻起到一定的象征作用。
海天味業的确跌得很慘,在 10 月 16 日再度暴跌 7.89% 後,不僅刷新四年以來新低,還成爲資本市場的熱議話題。從 2021 年年初高點的 124.65 元 / 股算起,海天味業不到三年時間,市值蒸發 4900 億元,遠超整個調味發酵品行業 17 家成分股當前 3430 億元的合計市值。
▲(海天味業近 3 年股價走勢圖。來源 / 同花順)
面對跌跌不休的股價,海天味業的持股基金,也經曆了從快速逃離到入局 " 抄底 ",再到逃離的過程。
東财 Chioce 數據顯示,在 2020 年末的巅峰時期,海天味業一度聚集高達 557 支基金,且合計持有 8478 萬股份,到了 2021 年年中,伴随着海天味業的股價下滑,基金數量也減至 483 支,所持股份同樣降至 8106 萬股。但随後,海天味業的基金數與持股數開始上升,并在 2022 年再度下滑,今年年中更是減至 277 支。
而時隔五年,海天味業再度回購,似乎意味着不再放任股價的下滑,讓還在苦等的十幾萬股民,看到了一絲希望。
其實,從财務角度來看,此番回購也不會對海天味業的現金流産生太多的影響。
截至 2023 年 6 月底,海天味業的貨币資金與交易性金融資産,合計高達 236 億元,總負債隻有 63 億元,其中有息負債更是不到 3 億元,不僅沒有資金缺口,甚至每年還拿數十億元放在銀行吃利息。海天味業的财務費用這一指标常年爲負,2022 年利息收入高達 7.5 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 1.45 億元。
不僅是海天味業,同樣位于醬油行業頭部的千禾味業與中炬高新(擁有廚邦、美味鮮品牌),都經曆了相似的股價下滑,分别從 2021 年 2 月與 2020 年 9 月算起,至今跌去 55% 與 60%,隻不過跌幅要比海天味業要少上一些。
不過,即便在經曆長達兩年以上的持續大跌後,海天與千禾兩家企業的動态市盈率,目前依舊高達 32 左右,甚至超過貴州茅台的 30.1。
一位資本市場資深研究人士對市界透露," 這類調味料行業的公司,一般給到 15 倍的估值比較合理,而海天味業現在動态估值在 30 倍以上,因此要消化這個高估值,未來三年業績要持續保持 20%。但從業績表現上來看,海天想要保持這種增速其實很難,所以即便在跌幅很多的情況下,目前估值依舊較高 "。
實際上,海天味業的暴跌與其近幾年業績不佳有很大關系。
作爲海天味業根基的醬油市場,經過百年發展,但技術壁壘并不高,是一個集中度較低的行業。
即便已是毫無争議的 " 一哥 ",海天味業自己 2022 年評估的市占率也不過 13%~17%,與 2021 年無異,而中炬高新、千禾味業、A 股 " 醬油第一股 " 的加加食品等,更是隻有個位數。
其實,醬油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在經曆長期的品牌化後,市場格局已基本趨于穩定。
2022 年,千禾味業營收中的 40.77% 來自西部區域,加加食品有 34.5% 來自華中區域,至于海天味業,的确不愧 " 一哥 " 名号,在渠道遍布全國的情況下,業務的分部也相對均勻,即便占比最高的北部區域,也隻有 24.52%。
中國食品産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爲," 在民用市場,由于中國醬油企業衆多,且存在地域性消費習慣,以及品牌先入爲主的消費思維,因此市場集中度不高。"
不僅如此,經過長期的發展,各個品牌也都擁有一定的 " 忠實用戶 ",并且很難讓他們改變消費習慣。" 餐飲從業人員一般不會輕易更換醬油的品牌,由于各個品牌的風味與鹹度等指标不同,因此可能會對廚技産生影響 ",朱丹蓬補充道。
2014 年登陸資本市場的海天味業,除由于爲實現上市前的限制性股票激勵目标,2015 年對經銷商貨物過度積壓,從而影響到 2016 年的營收增速外,2020 年以前都保持在每年 15% 左右的營收增長以及超過 20% 的利潤穩定增長,淨利潤率常年 20% 以上。
再加上當時市場環境的影響,各類基金的紮堆抱團,湧入各大龍頭股,一并推動了海天味業股價的持續上漲。
不過,當市場逐漸飽和後,再想要再攻占友商們的大本營,不是一件易事。問題從 2021 年開始出現,2022 年下半年開始變得嚴峻。
當年 9 月底,有網友發現,海天味業在海内外出售的醬油配料不同,國外版隻有黃豆與水等在内的天然配料,而國内版則有多種添加劑,一時間," 科技與狠活 " 成爲扣在海天味業頭上的帽子。針對 " 雙标 " 質疑,雖然海天味業連發三則聲明試圖澄清,但信任的裂痕已然産生,并加速了業績的下滑。
當季度,海天味業營收出現了下滑,爲 1.77%,第四季度更是從上期 70 億減至 65 億元,同比下滑近 7%。
2023 年上半年,海天味業更是交出營收與歸母淨利潤雙下滑的成績,分别下降 4.19% 與 8.76%,隻有 129.66 億和 30.96 億元,并再度刷新自披露業績以來最差成績,連續四個季度營收、利潤雙下降,是海天味業有數據以來首次出現連續季度業績下滑。
以醬油闆塊銷量爲例,從 2018 年的 187.8 萬噸,一路漲至 2021 年的 266 萬噸,但到了 2022 年,隻賣出 250.2 萬噸,出現上市以來的首次下滑,并且也是十年來增速下滑最爲嚴重的一年。
反觀中炬高新與千禾味業,今年上半年卻出現了不同程度地上漲。
其中,中炬高新旗下主攻調味料的美味鮮公司(包含廚邦品牌),上半年實現營收 25.72 億元,同比增長 4.37%,實現歸母淨利潤 3.16 億元,同比增長 10.4%。千禾味業則實現營收 15.31 億元,同比增長 50.89%,實現歸母淨利潤 2.57 億元,同比增長 115.94%。再加上金龍魚等的跨行業攪局,都成爲海天業績上的攔路者。
當沒有持續增長的業績作爲支撐,海天味業的股價增長,也就無法延續。
在海天味業暴跌後,一位股民說出了這樣的話," 我看不到海天的前景在哪裏 "。
" 有人煙處,必有海天 ",是海天味業官網标語,正是這種大衆化路線,讓海天成爲 " 醬油一哥 ",但如今,卻也成爲制約其進一步發展的因素。據《中國醬油行業發展深度調研與投資趨勢研究報告》顯示,随着我國醬油行業發展進入存量競争時代,中低端醬油的需求量已觸及市場天花闆,高端市場成爲各大品牌争奪的關鍵。
實際上,醬油作爲日常消費品,價格敏感型消費者占比較多,相比于定位中高端市場的廚邦,以及主打零添加的千禾,以中低端市場爲主的海天,消費者對于價格的敏感度相對更高。因此,海天也不敢輕易漲價,上次漲價還是在 2021 年 10 月,給出的理由也是原材料的上漲,且千禾味業等随後也進行了跟漲。
由于調味品是充分競争的行業,海天在業績增長到達峰值後,并沒有真正找到第二增長曲線。
對海天而言,需要做到在維持性價比基本面的前提下,盡量去争奪高端市場。不過,在朱丹蓬看來,海天味業的高端化很難成功," 其沒有把太多的精力、資源配置放在中高端醬油的推廣上,很難改變大衆化的定位。其團隊長期售賣主流大衆化産品,可能并不具備高端醬油的運營經驗與能力 "。
此外,随着低鹽、零添加等成爲越來越多消費者關心的概念,調味品消費分級趨勢同樣愈發明顯。除雖存在争議,但已成爲消費主流的零添加醬油外,市場上還存在減鹽醬油、寶寶醬油、刺身醬油等諸多細分品類,也都打得火熱。這對于大衆化的海天味業而言,同樣是一個挑戰。
以零添加醬油爲例,早在 2008 年,千禾味業就開始相關布局,堅定走這一條高端醬油的差異化細分路線,而海天布局要比千禾晚 6 年,并且兩者在這一概念上的宣傳力度的投入,也相差甚遠。因此,就目前而言,在零添加醬油這一概念,海天顯然不如千禾更具代表性。
其實,海天味業也在嘗試多元化布局,除不斷擴張蚝油與食醋業務,推出 "yes!黃豆 " 這款一度大火的醬類産品外,火鍋底料甚至都成爲其嘗試方向。正如海天味業副董事長程雪所言," 海天味業當下最難的問題是要與時間賽跑,把多年積累的優勢進行叠代、放大、升級和轉型。"
而在朱丹蓬看來," 海天味業也知道自己的處境,所以在進行多品牌、多品類、多場景、多渠道、多消費人群的五多戰略布局。但對急于尋找第二增長曲線的海天而言,要在細分賽道、細分口味發力,充滿着不确定性。未來随着行業的競争持續加劇,整體增長依舊有限 "。
當然,這也并非意味着海天味業的多元化完全無效。
在海天味業的業務中,除了身爲核心 " 一體兩翼 " 的醬油、蚝油與醬類三大業務外,還有一個其他業務闆塊,表現較爲亮眼。2022 年,海天味業在三大闆塊營收全下滑的情況下,能夠實現整體業績 2.42% 的上漲,就是依靠該闆塊高達 36.2% 的增速。而在這個闆塊中,包含着海天料酒、醋、甚至雞精、米面在内至少數十種單品。
隻不過,這個闆塊能夠爲海天貢獻的營收依舊太小,即便在今年上半年,再度 " 逆風 " 增長 12.19%,達到 17.5 億元,占總營收比重也不過 14.4%。可以說,至少到目前爲止,雖然海天依舊在積極布局新的細分領域,但還并沒有出現一個能扛起業績下一步增長大旗的大單品出現。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時間的推移,90 後甚至是 00 後開始成爲醬油的消費人群,爲拉近與年輕消費者的距離,海天曾于 2021 年推出過一款蘋果醋口味雪糕,并在今年 7 月放出更加 " 重磅 " 的海天醬油冰淇淋,75g 紙杯裝的 3 杯售價爲 69 元,雖比不上茅台冰淇淋 66 元一杯的價格,但其實已超越大多數冰淇淋的定價。
不過,很多消費者對于海天這款口味獨特的冰淇淋,評價不算好," 味道很怪,不會再買了、" 就是奶香味加點醬油味,甜中帶鹹,有些黑暗料理 "。顯然,這次的嘗試對海天能否起到正向作用,都需要畫上一個問号,而對于擁有 300 年曆史的海天而言,如何赢得年輕消費者的芳心,也是一件需要學習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如何能讓投資者看到業績進一步增長的希望,真正做到緩解資本市場的恐慌情緒,将成爲擺在 " 一哥 " 面前最大,也是當前最爲迫切的難題。
© 市界原創出品,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