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Unsplash
芥末堆文 近日,教育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印發《普通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改革方案》,就調整優化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工作做出部署安排。
近期目标上,重點圍繞形成特色優勢學科專業集群,實現人才自主培養能力顯著提升。到 2025 年,優化調整高校 20% 左右學科專業布點,新設一批适應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态、新模式的學科專業,淘汰不适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學科專業,基礎學科特别是理科和基礎醫科本科專業點占比進一步提高。建設一批未來技術學院、現代産業學院、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卓越工程師學院,建成一批專業特色學院。
遠景目标上,通過深入推進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改革,高等教育學科專業結構更加協調、特色更加彰顯、優化調整機制更加完善,形成高水平人才自主培養體系,有力支撐建設一流人才方陣、構建一流大學體系,實現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建成高等教育強國。
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學科專業結構調整工作深入推進,目前全國普通高校本科專業布點總數 6.6 萬個,較 2012 年新增 1.7 萬個、撤銷和停招了近 1 萬個專業點,每年調整幅度将近 5%。
改革總體思路原則上,一是服務國家發展,強調以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爲導向,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應國家之所需,建好建強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急需的學科專業。二是突出優勢特色,強調以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爲引領,調整優化專業結構,做強優勢學科專業,做優特色學科專業,形成一大批特色優勢學科專業集群和高水平人才自主培養體系。三是強化協同聯動,強調教育系統與行業部門協同聯動,實現學科專業與産業鏈、創新鏈、人才鏈相互匹配、相互促進。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負責人就《普通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改革方案》答記者問時強調,當前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的着力點,一要強化分類發展辦學理念。緊扣少數高校在學科專業設置布局時缺乏科學審慎規劃、片面追求 " 大而全 ",熱衷于設置投入少、容易開辦的專業等問題,引導高校在不同賽道上辦出水平。
二要優化上下聯動管理機制。進一步優化落實國家調控、省級統籌、高校自律的學科專業動态調整機制,推動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加強對地方高校學科專業設置的統籌管理和對新設學科專業的評估檢查。
三要推動人才供需動态平衡。将學科專業調整與人才需求聯動起來,建立健全科學規範的人才需求預測預警系統,提高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的契合度。
在改革的具體措施上,一是改進高校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建設工作。《改革方案》提出了 8 條任務措施,明确要求高校要加強學科專業發展規劃,加快推進一流學科建設,加強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和基礎學科專業建設,完善學科專業建設質量保障機制,定期開展學科專業自評,健全年度報告制度等。
二是強化省級學科專業建設統籌和管理。《改革方案》提出了加強學科專業設置統籌、嚴格學科專業檢查評價、開展人才需求和使用情況評價等 3 條任務措施。明确要求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綜合應用規劃、資源配置等措施,落實新設學科專業檢查機制,及時公布本地優先發展和暫緩發展的學科專業名單,促進所屬高校優化學科專業結構、更好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明确省級有關行業部門要适時發布區域重點産業和行業人才需求。
三是優化學科專業國家宏觀調控機制。《改革方案》提出了切實發揮學科專業目錄指導作用、完善學科專業管理制度、加強學科專業标準建設和應用、強化示範引領、實施 " 國家急需高層次人才培養專項 "、加強專業學院建設、健全學科專業調整與人才需求聯動機制、" 一校一案 " 狠抓落實等 8 條政策措施。明确實施新版研究生教育學科專業目錄,定期編制急需學科專業引導發展清單,修訂本科專業設置管理規定,探索建立專業預調整制度等。明确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及有關行業部門要建立人才需求數據庫,将學科專業調整與人才需求聯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