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信息過載的時代,我們太容易迷茫了。
變化,一個接着一個。
我們眼前有無數個選擇,選哪個都像開盲盒。
如果你不想卷也不想躺平,就把自己當成一家企業去經營。
爲什麽?下面一個一個說。
01
工作是手段,生活才是目的
大多數人,從畢業到退休,在職場至少要過 30 幾年。
你看,我們人生的大半時間都在職場,這就需要思考一個經典問題: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
這個問題下,又會衍生無數具體的問題。
比如,下班後要不要回工作信息?
面對節假日的加班需求,接受還是不接受……
實際上,生活和工作早就交織在一起了,很難簡單粗暴地劃定出邊界。
工作是手段和途徑,生活才是目的。
脫離工作談生活,夢想隻能是空想;脫離生活談工作,努力就是白費力。
而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和擅長的領域。什麽意思?
比如酵母的創始人俞朝翎(俞頭)老師,以前在阿裏的時候,被馬雲評價是中供鐵軍的定海神針。
他爲什麽能帶好 6000 人的業務團隊?
很重要的一點是他非常有生活智慧,在管理工作中能理解員工,識人心懂人性,知道員工想要什麽,幫員工實現目标。
再比如 Cherry(張麗俊)老師,她曾經說自己在生活中開竅比較晚,反而是工作中的一些感悟,啓發到了生活。
像是她會教女兒寫 TDL,來培訓孩子的思維。
所以,無論你是工作能力強,反哺到生活;還是有生活智慧,啓發到你的工作,都很好。
我們要辯證地看待工作和生活的關系,始終聚焦在如何讓生活更有幸福感上,找到自己的優勢,堅守節奏,穩步前行。
02
跑通人生商業模式,打造成長飛輪
對于企業來說,排在第一位的是生存問題,也就是掙到錢,能盈利。
一家企業能不能掙到錢,取決于商業模式。
什麽是商業模式?就是如何掙到錢,如何持續掙到錢。
如果你把自己當成企業來經營,首先要解決的也是人生商業模式問題。
也就是你如何才能成功,如何持續成功?
持續成功并不是異想天開的事情,因爲有一些人,總是可以在不同領域都取得成就。
比如達芬奇,我們都知道他是一名非常偉大的畫家。
但你知道嗎?他同時還是建築師、雕刻家,音樂家,數學家,植物學家,解剖學家……
再比如鮑勃 · 迪倫,他是著名的音樂家,曾經獲得了音樂屆最高獎項 " 格萊美獎 "。
同時,他還獲得了電影節的金球獎和金像獎,新聞界的普利策獎,還有諾貝爾文學獎。
他們的人生就像開了挂,實則是找到并跑通了人生的商業模式。
劉潤在《底層邏輯》這本書裏,提到了人生商業模式 = 能力 * 杠杆 * 效率。
所謂的能力,不是某項具體技能,而是你的學習力。
再通俗一點講,就是你如何用 1 年的時間,獲得 3 倍成長的能力。
從這個層面看,勤奮是遠遠不夠的。
因爲你很快就能發現,那些有天分的人,同時也極度勤奮。
比如前段時間火出圈的 Tik Tok CEO 周受資,被雷軍評價爲有着向世界複仇般的極度勤奮。
而杠杆,是最容易被我們忽視的。比如說,時間杠杆。
有人工作很忙,日程排得滿滿當當,卻總是拿不到結果。
細究下來,真正非你不可的事情隻占少數。
多數的事情,你參不參加,實際上影響不大。
你看,如果你能把這些時間拿出來,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價值就會被成倍放大。
最後是效率,效率高低直接決定你的産出。那我們該如何提升效率?
這裏推薦一個工具:TDL,即 To Do List。
早上起床後,你可以想想今天要做什麽事情,哪幾件事情是最重要的?
做這些事的目标是什麽?用什麽方法和策略可以達成目标?有什麽感悟和反思……
這樣,你一天的工作就有重點、有條理,有目标。
當你找到自己人生的商業模式後,剩下的就是堅持長期主義,打造一個成長飛輪。
就像亞馬遜的增長飛輪一樣,隻要你日複一日地堅持,就可以慢慢推動飛輪。
1 圈,1 萬圈,10 萬圈,100 萬圈……質變會在某個時刻悄然發生,實現人生飛躍。
03
合作共赢:一群人才能走得更遠
越是成功的企業,越是看重合作共赢,最高明的利己是利他。
我們隻有先合力把蛋糕做大,每個人才有可能分到更多。
合作共赢,實際上是一種正和博弈。你赢,我也赢。
從這個角度看,在工作中,你跟公司就是合作關系,要彼此陪伴、彼此成就。
你不是爲了某個領導工作,也不是爲了公司工作,你是爲了自己工作。
但,很多人,都定錯了位。
要麽小看自己,看不到平台的價值,滿腹牢騷,覺得屈才。
因爲他隻盯着眼前的一畝三分地,在重複性的工作裏消耗自己,怎麽還會有激情和動力?
要麽高估自己,把平台價值當成自己的本事,容易眼高手低,很難落地。
比如說,不少大公司出來的管理者,因爲忽視了平台的差異,在中小公司會水土不服,很難站穩腳跟。
其次,你應該關注自己的價值。
價值與職位無關,和個人貢獻有關。貢獻越多,價值越大,你對組織就越重要。
管理學大師彼得 · 德魯克認爲,每個人都要關注自己對組織的價值和貢獻,而不是僅僅完成工作任務。
比如說,你是個業務管理者,如果隻盯着本職工作,可能換了行業、換了公司、換了崗位,你就拿不到結果了。
當你開始思考,自己有什麽價值,能爲組織做出什麽貢獻時,你就能找準定位。
明确自己在整個業務流程中,處于什麽位置,發揮什麽作用,給誰創造價值,誰又給你創造價值,你要跟誰協同……
這樣,無論你換了什麽公司、行業、崗位,都能快速抓到業務發展的本質問題。
不要試圖打敗對手,而是試圖超越自己的極限。
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遠。
04
像企業一樣打造個人品牌
對于企業來說,品牌勢能就是一個影響力杠杆。
比如說,提到奈飛,我們會想到成年人;
說起亞馬遜,我們會想到優質服務;
說起蘋果,我們會想到極緻的用戶體驗……
這,就是品牌的力量。
它會在潛移默化中,成倍地放大你的聲音,讓更多人知道你,信任你。
如果,你想把自己當成一家企業去經營,就要像企業一樣打造個人品牌。
所謂的個人品牌,就是你的影響力,讓别人信任你,願意給你機會。
那,如何打造個人品牌?
在工作中,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應,做一個靠譜的人;
不糾結對錯,隻解決問題,做一個高效的人;
視人爲人,躬身入局,做一個以身作則的人;
有目标,有底線,做一個有原則的人。
所謂原則,不是你能做什麽,而是你選擇不做什麽。
最後,總結一下:如果你在變化中感到迷茫、焦慮,不妨把自己當成一家企業去經營。找到并跑通自己人生的商業模式,打造人生飛輪。
就像喬布斯說的那樣:也許你會覺得當下迷茫,未來沒有方向。
隻有當你回過頭看時,才能看清事物的發展軌迹,發現原來過去的一切都有迹可循。
你的努力,沒有哪一步是無用的。哪怕是彎路,也可能是生活想教會你某個道理。所以,你隻管找準方向,用極度的勤奮和高效,擁抱這個變化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