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鄭玥編輯 | 靖宇
AI 創業熱潮洶湧。在「百模大戰」卷了一年後,行業共識已經轉向「卷應用」,将大模型的價值落地。
其中電商是和大模型的結合最快最高效的場景之一,在各路電商平台比拼低價快「卷不動」了的時候,AI 的爆發讓技術創新給這個行業重新帶來進步。
在一些行業還在尋找大模型落地場景時,大模型能力在電商行業正在以極快的速度進入産業鏈。
近日,一家來自日本東京的創業團隊 TheSEA,瞄準了電商的「内容痛點」,利用自研技術開發的 AI 生成工具,讓電商内容廣告制作的成本大幅下降。
TheSEA 并不是孤例,在阿裏雲聯合天貓舉行的「Create@AI 創客松」活動中,來自各地的 22 支團隊,在 48 小時時間内,通過阿裏雲提供的「雲 +AI 工具箱」和天貓生态實驗室的支持,完成從 idea 到産品的跨越,快速實現産品功能的叠代與上線。
而這些團隊的目标,則是如何利用 AI 和大模型技術,真正實現 AI 在電商行業和上下遊環節上的變革。
「新 AI」改造「老電商」
要想知道「AI+ 電商」目前能有哪些方向發生着創新,其實看這次大賽的賽題就夠了,22 家團隊都從這其中切入找到了自己的産品方向——
To B:産品設計和開發階段;采購和供應鏈管理;生産流程優化;銷售和市場營銷。
To C:個性化客戶體驗;客戶互動與服務。
「Create@AI 創客松」獲獎團隊詳情|阿裏雲
随着 AIGC 的突破性進展,有關内容制作的行業将率先被大模型覆蓋,這也是電商能夠率先擁抱大模型的一個原因——電商行業内容需求極高。每年有數以億計的新品上線,每一個新品背後都有對應的商品圖、商品詳情、視頻作支撐,這是切切實實存在的市場需求,AI 生成圖文視頻以及 3D 化的物料,都可以幫助商家降低經營門檻,減少對實體工具、模特的依賴,降本增效。此次參賽團隊中,就有 6 支團隊聚焦于此,包含了兩家冠軍團隊 The SEA 和 Collov AI,以及問東西智能、靈動 AI、精緻三維、中科深智。
其中 TheSEA 是一家位于日本東京的 AIGC 品牌視覺工具公司,他們不僅拿下此次比賽桂冠,同時還是最具商業價值獎的得主。TheSEA 脫穎而出的原因,便是在一個非常明确的場景中,壓低成本的同時把效果做到最好,且實現完整商業閉環。
比賽商業評委之一的寶尊集團副總裁馮莉聊到,她評選中一個重要維度是「聚焦」,在單一領域做到極緻,「the SEA 團隊的圖像生成顆粒度和質量做到了相當高的高度,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TheSEA 的聯合創始人兼 CEO 李彥瑾告訴極客公園,一些客戶把他們的産品當做一種「CG 的替代品」,而傳統 CG 制作「效率低、時間長、成本高」。TheSEA 通過自研的整體式生成技術,爲品牌營銷和創意工作者提供高效、便捷的視覺制作 AI 工具,用戶僅需少量素材即可實現高保真度、強泛化能力的效果。
在這次的 48 小時開發挑戰中,他們基于阿裏雲的通義千問大模型和 阿裏雲人工智能平台 PAI、百煉平台帶來升級版本,支持多用戶并行生成,并通過算法升級提高了 30% 的保真率,肉眼可見的高質量圖片赢得了評委的一緻認可。
另一個冠軍團隊 Collov AI 在營銷内容生成上找到了一個更聚焦的領域——家居。
Collov AI 自主研發了 GNN(圖神經網絡)可擴展加速技術和壓縮算法,并提供開放接口 API(應用程序編程接口)部署工具。Collov AI 主要瞄準了國内 B 端用戶,爲國内家居行業帶來 AI 智能設計師助手及矩陣内容生成器,用戶隻需提供一張空間的示意照片,Collov AI 就可以産出匹配用戶需求功能的布置效果圖,并關聯相應的産品供應鏈。
在海外,Collov AI 找到了設計的 C 端流量入口,正雄心勃勃地試圖進入中國市場。Collov AI 中國區負責人趙鹭表示,「我們認爲 AI 設計是未來新的流量入口,能創造出新的生成式電商的商業模式。」
季軍「AVAR」既面向 B 端降本,又給了 C 端個性化體驗。這支「技術 + 藝術」的 00 後年輕團隊,專注于通過 AI 和 3D 生成技術,打造個性化 IP 電商解決方案。他們通過自研算法實現高保真、低成本的 3D 模型生成,并将 AIGC 技術與 AR/VR 互動結合,既在 B 端幫助客戶降低建模開模成本,同時提升 C 端消費者個性化創作與購物體驗。
在比賽中,他們将阿裏雲 IP 雲小寶的照片轉成 3D,制作完成實物商品,并在自研的 3D 模型中通過百煉平台接入通義千問 Max(通義千問千億參數模型),可引導消費者邊聊天邊進行 3D 模型創作并與 IP 角色互動。
最具創意獎的評選毫無懸念,「有梗 AI」團隊走 AI 驅動的社交電商路線,通過 AI 洞察并生成「梗」文化内容,連接 C 端創作者與小微商家,打造從智能造品、社交拼團到真實定制的 B2C 閉環。有梗 AI 團隊提到,「社交和生成式能力結合,就可以讓用戶實現自己『造品』」。
現場産品開發 48 小時倒計時|阿裏雲
參賽者之一的「心言智通」團隊,給 B 端用戶提供在線客服、咨詢導購、業務知識助手、企業數字員工等功能,旨在幫助企業提升商業化轉化能力,降低成本;「雲積天赫」AI 同樣面向 B 端,爲企業打造 AI 智能導購和 AI 智能數據分析助手等。
「摩诃脈動」緻力于打造模型驅動的個性化 AI 角色生成引擎,通過将大模型角色能力融入電商場景,實現 1 分鍾創建店家專屬的個性化推薦客服。
對 AI 的強烈需求使得商家親自下場組隊,「人性科技」就是采用了商家提供的數據,通過大模型技術使智能客服系統快速響應、提高細分品類的準确性、具備自然語氣;「BuyScout」将大語言模型應用在網購對話式導購方案,讓用戶用對話方式找到所需物品;「Floating『流』」專注于個人形象穿搭領域,聚焦培養既懂時尚又懂用戶的 AI 穿搭助理;智鏈商圈緻力于開發一個可以自定義工作流編排的營銷平台,這次帶來的是商品平替助手。
從這些參賽團隊的方向來看,基于大模型自然語言對話能力,AI 客服和導購類的創新,成爲電商中受到關注的焦點。其中,To B 的創業者們爲企業數據調用提效;To C 的創業者嘗試在效率工具之外,對電商購物流程進行創新。
「AI+」和「+AI」同場競技
2023 年下半年,大模型已經開始「卷應用」了的一個表現是——「AI 黑客松」遍地都是。這些參加黑客松的團隊成員大都很年輕,大家比拼技術和 idea 不落下風,但商業化落地則是弱項,而「Create@AI 創客松」是首次「AI+」和「+AI」團隊的同台競技,也就是擁有 AI 技術和 idea 的「AI native」(AI 原生)團隊和已經行在業中深耕多年的服務商企業,在同樣使用阿裏雲 AI 工具及平台的情況一較高下,賽事更聚焦于落地。
電商行業在過去追求極緻效率的過程中本身就具備數字化程度高、重數據導向的特點,這讓有數據優勢的團隊可以自然而然地走進大模型時代,用 AI 繼續深化電商數字化能力,進一步提升效率。
通過大模型能力加持,更多 SaaS 電商系統有機會實現智能化運營和數據驅動決策。例如根據店鋪消費者的特征和需求,制定個性化的推薦系統、智能營銷策略、價格監控、訂單處理、庫存管理,提供經營優化的建議等,提升轉化率與服務體驗。
參賽團隊在比賽現場緊張開發|阿裏雲
亞軍「數說風向」就是一家「+AI」的團隊,他們來自于數說故事的風向标團隊,作爲國内社媒營銷數智化領跑者,本身積累了大量品牌營銷認知和數字化能力。
數說風向團隊聊到,過去的積累讓他們從營銷角度看到了客戶的生産痛點——需要通過社交媒體反饋來解決産品創新源頭的問題。他們在捕捉社媒 / 電商 / 備案數據後,通過 AI 洞察行業品類趨勢、競品趨勢與消費者需求,可以助力企業快速生成并優化産品創意概念。他們這次通過阿裏雲百煉平台接入通義千問 Max 的能力,實現産品創意概念的産品 demo 設計與消費者反饋模拟。
「雲上創新獎」得主「新榜 AI 團隊」也是一家「+AI」團隊,他們運用了阿裏雲的産品及通義千問大模型能力,實時處理海量非結構化用戶數據,爲商家提供高效的内容電商數據分析服務,涵蓋了豐富的評論、彈幕等反饋信息,助力客戶精準優化商品策略并敏銳捕捉潛在商機。通過定制化挖掘和分析,助力企業以極具性價比的方式實現從策略到執行的全流程打通。
「最佳從 0 到 1 獎」一目了然,得主「InflueNet」是一支「AI native」(AI 原生)團隊。他們爲出海商家打造了一款高效對接海外達人的智能平台,通過精準達人檢索與個性化建聯文案生成,實現跨境營銷全流程自動化管理,有效解決商家在全球品牌推廣中面臨的達人發掘難、溝通效率低等問題。
InflueNet 在 48 小時内從 0 到 1,調用通義千問大模型能力,完成了達人檢索和自動化千人千面建聯的核心算法開發,并完成整個産品 UI 的設計。
其實在商業世界裏,時代技術變革的背景下,無論是面向未來的 AI Native 創業團隊,還是過去和現在給行業提供服務的企業,大家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誰的技術、産品和商業化都做得更好,誰就有更大的幾率勝出。
「雲 +AI」工具「重構電商」
這次「Create@AI 創客松」在創業團隊大比拼後,也讓投資人、品牌商、服務商、平台等行業生态上下遊一個平台共同探讨 AI 電商的未來發展,對雲 AI 工具如何「重構電商」進行讨論。有選手在賽後表示,「AI 應用已經開始着陸,因爲——現場有業務方直接開始問價格了。」
商業評委舉牌打分|阿裏雲
本次大賽由專業評委和商業評委組成超級評審團——專業評委既有投資于早期公司、看 AI 電商方向的投資人,也有來自阿裏雲資深産品技術專家、天貓的資深運營專家,他們以打分的形式爲每個參賽作品予以評定;同時,品牌商家和服務商組成了商業評委團,以更直接的「YES」或「NO」的形式,對每個作品給出是否願意選擇使用的評價,看重的是每個作品的先進性和實用性。
應用能夠落地的基礎是底層技術,創業者能夠找好業務場景的一個前提是要了解技術趨勢。在阿裏雲飛天實驗室創新業務中心負責人陳海青看來,當前大模型技術的發展趨勢越來越利好上層應用的發展。他提出了自己對未來的技術判斷:
第一,開源會成爲主流;
第二,推理的成本極大地下降,會加速應用創新的整體發展;
第三,智能體 Agent 将在消費級和企業級場景中發揮更大作用,創造出全新的體驗和産品形态。
阿裏雲飛天實驗室創新業務中心負責人陳海青|阿裏雲
「電商是 AI 大模型落地最好的一個賽道」,這個觀點被現場多個評委提到。關于 AI 和電商的适配方向,寶尊集團副總裁馮莉總結了核心三點:
提效,圖生文、生成視頻以及文生圖等都已經有了很多好的實踐;
交互,客服和導購等事項在電商環節中占比很重要,人工跟用戶去做交互的方式在未來可以進一步升級;
決策,AI 在商品、零售、供應鏈等方面都能提供更深層次的決策幫助。
基于目前 AI 的技術水平和商業需求,當前的 AI 在電商的應用的一個特點是集中于「降本」,但很多評委已經在思考 AI 能否對品牌增長,甚至電商模式創新起到作用。迪卡侬中國執行副總裁肖路提到,「我們希望就是看到更加實在的落地的對效率測的沖擊,企業關注在 AI 加持下,我們跟顧客之間交互的關系有沒有發生改變,今天也看到了很多很好的嘗試。」
淘天集團技術線供給技術團隊負責人黃若慧 ( 文通 ) 說道,「我們更希望看到 AI 不單單隻是效率工具,而是有能力去改變電商運營模式,給消費者新的消費體驗、給商家新的經營模式。」
AI 電商時代已經開啓,正如知美集團 & 佰裏科技 CEO 王昌帥在點評時說道,「任何一次大的技術革新,都一定有大的意見領袖在前面,以及千軍萬馬的努力共同實現」,這次大賽的 22 支新老創業團隊,正是「千軍萬馬」的一個縮影。
激發這些創業團隊的一個最重要的前提,是在大的技術變革之下,有合适的工具可用。
此次大賽中每個團隊都用到了阿裏雲的 AI 能力。參賽團隊提到最多的阿裏雲 AI 工具,是一站式大模型應用開發平台阿裏雲百煉,初創團隊可在 5 分鍾内開發一款大模型應用,幾小時即可「煉」出一個企業專屬模型,這樣他們就能把更多精力專注于應用創新。
這次天貓 DIGITAL 生态實驗室爲優秀參賽團隊提供免費孵化權益,選手團隊可以使用生态實驗室提供的市場分析、用戶體驗設計、技術研發以及商業模式優化等,把想法開發落地後,直接模拟投入市場後的反饋。
回過頭來看,一次創客松比賽,就像殘酷的商業世界裏的提前演練。正如評委靖亞資本創始合夥人何沛提到,「生成式 AI 還處于孵化期,客戶的很多痛點還未被很好解決,當前我們主要還在用 AI 解決單點的任務,未來大有可爲,創業者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拿到 AI 電商新時代的領先地位,對電商平台來說是極其重要的一役。對于阿裏,充分把阿裏雲的 AI 能力工具化,重構電商平台各方關系,激發更多創業團隊活力,繼續在 AI 時代「讓生意變得更好做」尤爲重要。
在電商這個中國互聯網人最擅長的領域,AI 電商已經開「卷」。
* 頭圖來源:阿裏雲
本文爲極客公園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系極客君微信 geekpark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