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 22.75 萬億元新增貸款
出處:北京商報 作者:嶽品瑜 網編:王巍 2024-01-14
平穩收官,是市場對于 2023 年金融數據的一緻評價。
人民銀行上周末公布了 2023 年金融統計數據報告。其中,2023 全年人民币貸款增加 22.75 萬億元,同比多增 1.31 萬億元。全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爲 35.59 萬億元,比上年多 3.41 萬億元。
新增信貸 22.75 萬億元,同比多增 1.31 萬億元,這個成績并非易事,尤其在樓市低迷、提前還貸增多疊加地方化債等因素,社會預期偏弱,實體部門加杠杆意願不夠充分,有效信貸需求明顯不足。但在穩信貸和寬财政之下,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保持穩固。
22.75 萬億是個什麽概念?
從貸款結構看,企業貸款仍爲信貸的主力支撐,占比接近八成。2023 年,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 17.91 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 3.92 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 13.57 萬億元。
居民端占比接近兩成。2023 年,住戶貸款增加 4.33 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 1.78 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 2.55 萬億元。除此之外,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增加 1254 億元,同比出現多增。
雖然對公強與零售弱的失衡格局仍未改觀,但更多的新增信貸資源被有效配置。
據最新披露,多家銀行在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普惠小微貸款、綠色貸款等領域的同比增速大體保持在 30% — 40% 的高位,大幅快于全部貸款增速。優化新增貸款投向,加大對科技創新、民營小微企業、綠色發展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精準滴灌,使得金融資源配置效率持續提高。
分析信貸增長要有多元視角。盤活存量貸款、提升存量貸款使用效率、優化新增貸款投向,這三個方面對支撐經濟增長同等重要。目前,我國人民币貸款餘額 237.59 萬億元,增量貸款僅約爲存量的十分之一,資金存量遠大于每年增量,并且存量貸款形成的企業資産、派生的貨币資金持續在經濟循環中将發揮重要作用。
但中國經濟複蘇仍處在波浪式發展、曲折中前進,未來貨币政策還可以做得更多。2024 年貨币政策大概率将保持放松,以支撐實體經濟複蘇,引導利率下行仍是重要的政策方向,降息、降準箭在弦上。在 " 精準有效、提質增效 " 的方向下,2024 年信用結構将進一步調整優化,并着力提高存量資金使用效率。
存量房貸利率也有進一步下調的必要性。貸款成本關乎企業和居民投資消費動力,是消費恢複發展的關鍵變量。持續下調 LPR、下調二套房存量利率以及部分地區首套房存量利率等,不僅将降低居民的住房消費負擔,提振日常消費的意願,同時也有助于減少提前還款現象,更好地刺激消費。
貨币政策之外,财政政策需要做得更多。市場也傾向于預期,2024 年是财政政策發力的大年。增發國債資金落地、新增 3500 億元 PSL(抵押補充貸款),市場着力于廣義财政落地釋放的積極信号。未來财政政策節奏需前置,科學合理确定赤字率、專項債規模,落實好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及時對經濟社會發展形成必要支撐。釋放消費潛能還需從收入端、供給端和需求端多方發力,相互協調配合,共同推動消費從疫後恢複轉向持續擴大。
即便仍有挑戰,對于經濟複蘇,我們應該給市場更多時間。從外圍來看,目前主要經濟體加息周期已接近尾聲,人民币彙率壓力大幅減輕,宏觀政策将有更多 " 以我爲主 " 調控空間。我們能做的,唯有拼盡全力,等待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