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勢 Auto-First| 張馳 發自成都
陳昊再次走入聚光燈下。
8 月 23 日,東風小型電動車品牌納米在成都發布,闊别汽車營銷一線 3 年多的東風汽車集團副總經理陳昊重新走入舞台中央。
在新能源變革、中國汽車行業重塑的十字路口,東風汽車集團太需要一場酣暢淋漓的勝利了。對于在東風工作 31 年,具有豐富乘用車營銷經驗的陳昊,被東風公司委派分管東風品牌主流新能源轉型,是爲東風新能源保衛戰的老将新用。
這是一場榮譽戰,更是生死戰。
陳昊表示,東風納米是做強做優做大‘東風’品牌的重要一極。它将與東風風神、東風 e π 三大産品系列品牌一起,形成面向主流市場的‘東風’品牌,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聚力新能源躍遷發展。
目前東風公司構建了蓋豪華、高端、主流、小型全領域的新能源乘用車的格局。東風集團副總經理尤峥分管 3 年前推出的高端品牌岚圖和豪華越野品牌猛士。其餘的主流及小型新能源領域由陳昊挂帥。
面對主流市場的東風風神電動序列 e π 已于 4 月在上海車展發布,随着 8 月 23 日小型電動品牌納米的發布,東風集團新能源轉型的品牌矩陣完成和盤托出。
陳昊重新執掌東風重要的新能源闆塊,事實上在 6 月舉行的 2023 重慶汽車論壇上就已顯露端倪。當時他就提到東風的新能源品牌矩陣規劃,同時他特别提到,東風堅持純電動、混合動力、新能源等多種技術并舉。在技術平台方面,東風已經打造了 M TECH 架構、量子架構、DSMA 架構,掌控電池系統管理、多合一電驅動總成、智能網聯等關鍵核心技術,這些是東風公司乘用車轉型的奠基石,更是後續産品的工具箱和武器庫。
8 月 23 日晚,東風納米品牌專屬的東風量子架構 3 号平台,正式發布。
量子架構 3 号平台采用馬赫 E" 十合一 " 電驅系統,全系搭載扁線電機,能耗低至百公裏 11 千瓦時,CLTC 綜合效率 89%,能效更勝一籌。
此外,量子架構 3 号平台還擁有同級唯一的輪毂電機、正在示範運營的固态電池,以及成熟可量産的超級快充技術。
東風納米品牌的首款車型納米 01 也在發布會亮相,該産品緻力于成爲國民純電第一車,以極緻體驗爲客戶創造美好汽車生活。
納米品牌,包括全新亮相的納米 01 将有怎樣的表現還有待市場檢驗。從現場平庸的外觀來看,能爲東風集團到來多少銷量支撐也還是未知數。
今年初打響價格戰第一槍的東風集團,對今年糟糕的業績表現早有預期。1-7 月,東風集團累計銷售汽車 110.89 萬輛,市占率從 9.17% 下滑至 7.1%,其中乘用車銷售 90.8 萬輛,同比下滑 28.8%;商用車銷售 20 萬輛,同比增長 1.95%。根據汽車工業協會數據,乘用車和商用車兩大闆塊今年前 7 個月全行業分别增長 6.7% 和 15.9%,很顯然,東風集團股份公司兩大闆塊橫向對比均已失去競争力。
2023 年 1-7 月,東風集團乘用車領域全面承壓,合資闆塊中日系品牌東風日産和東風本田 1-7 月銷量分别掉了近三成;自主闆塊,去年剛燒熱的東風風神,銷量下滑近 40%,和本就銷量基數較低的柳汽乘用車成爲難兄難弟。在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大背景下,東風乘用車闆塊不僅沒有保持住原有優勢,反而出現滑坡式下滑,這是素有二汽之稱、中國汽車工業次子的東風公司所不能容忍的。
未來三年,東風公司将在自主新能源領域投入 500 億元,叠代推出 18 款自主乘用車新能源車型,投放 22 款商用車基礎車型。2024 年将實現東風自主乘用車主力品牌全新車型 100% 電動化。到 2025 年,實現新能源汽車年銷量突破 100 萬輛,其中," 東風 " 品牌三大産品系列新能源突破 70 萬輛。海外出口方面,東風自主品牌出口銷量目标占比不低于 10%。
陳昊所負責的東風品牌三大産品序列,擔綱了東風自主乘用車 70% 的銷量重任。
不管怎樣,陳昊和東風集團重新出發的儀式感已經有了,如何在東風集團技術儲備下,打造出市場認可的産品才是關鍵。這是一場不能輸的戰鬥,但顯然赢下來也極其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