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2 月,某證券公司發布《延遲退休或将 2023 年啓動》,一石激起千層浪,所有人都在等待 2023 年 3 月的兩會出台有關方案。其實,延遲退休自 2013 年寫入大會報告,已經争議十年了,2023 年 3 月出台的概率還是比較大的。主要有 5 個證據:
第一證據:人社保部在 2017 年承諾:延遲退休方案需要五年的過渡期,必須在 2023 年啓動。
第二證據:2021 年延遲退休寫入了十四五規劃,2022 年 11 月寫入擴大内需戰略。
第三證據:2022 年人社部在山東、江蘇等省市進行了局部試點,試點的效果還是不錯的。
第四證據:2022 年 10 月大會和 12 月經濟會,這麽重要的會議上都強調 " 實施延遲退休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
第五證據:2023 年 1 月,江西南昌打響了延遲退休第一槍,規定靈活就業女性延遲 5 年至 55 歲退休。
如果 2023 年開始實施,首當其沖的是 1963 年至 1978 年出生的人。現行的法定退休年齡是:男性 60 周歲,女性幹部 55 歲,女性工人 50 歲,女性特殊工種 45 歲。這 6 類人不願意上延遲退休的 " 早班車 ":
第一類人:靈活就業人員。沒有單位幫助繳社保、自己買社保、自謀職業、到處打零工。他們自己掏錢繳社保,誰願意多繳呢?延遲五年,多打五年工,多買五年社保,晚領五年養老金,誰也不願意啊。
第二類人:低薪勞動人員。《中國統計年鑒 2022》:全國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爲 106837 元,私營單位則是 62884 元。三四千元工資占了 75%,5000 元月薪進入 5% 頭部,6 億人月入一千元,全國養老金平均水平爲 2900 元。拖着老腿打工,工資還不如養老金高,無人願意延遲退休。
第三類人:失業人員。人工智能、互聯網技術取代了大量通用崗位人員,就連高科技、互聯網公司也在大量裁掉 35 歲以上的技術人員,服務行業不斷辭退 35 歲以上的人員,實體公司每年倒閉 300 萬家,大量失業人員找不到工作,何談延遲退休?
第四類人:青年就業人員。2022 年應屆畢業生創出 1076 萬人的曆史新高,就業去向落實率不到 30%。1000 萬職高畢業生都找不到擰螺絲的機會。24 歲以下青年失業率高達 20%。延遲退休擠占了 2000 萬崗位,讓青年就業雪上加霜。
第五類是 4050 人員。《2022 年職業大典》統計,已經淘汰了 600 多個通用職業,原來大量消化就業的服務、作業、制造、修理、勞動等崗位開始大量裁員,中年人紛紛失去工作,再就業難于上青天,延遲退休加劇痛苦。
第六類是勞動強度高的人員。80% 的通用崗位的勞動強度都比較大,身體普遍都累壞了,讓他們繼續工作,且不說老闆願不願意留他們,就說他們繼續從事勞動,不但效率低,還容易出事故。
第七類是獨生子女父母。這一屆獨生子女的父母退休時,獨生子女也進入了職場與生活的焦慮期,他們隻想早點退休幫孩子帶孫子。延遲退休,讓這一批獨生子女父母進退兩難,找不到工作,也回不了家庭。
這 7 類人不願意坐上延遲退休的早班車。他們有三點呼聲,希望引起上面關注:
第一點:不能盲目學習西方國家的延遲退休模式。歐洲人一周工作幾個小時,中國人工作幾個小時?比如,歐洲人下午四點就關門,中國人恨不能 24 小時工作。中國員工工作 20 年,等于歐洲員工工作 40 年吧!
第二點:中年人再就業太難。目前,各個年齡段的失業屢創新高,其中,24 歲以下青年失業率創出 19% 的曆史新高,人到中年就面臨被裁員的風險,而且拖着老腿上班,安全生産和職業健康都是隐患。有個段子:延遲退休隻是讓你延遲到 65 歲領養老金,可不保證你到 65 歲還有工作。
第三點:延遲退休不利于出生率。現在鼓勵年輕人生二胎、三胎,如果夫妻一人辭職帶孩子,再就業就沒戲了。如果不辭職一人,保姆收費比工資還高。所以,沒有父母退休後的幫帶,年輕人哪裏敢生育?
PS:您贊同嗎?多多轉發給親朋,共同呼籲政策更加接地氣、有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