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嘿,兄弟,我們好久不見你在哪裡?"
前兩天《武林外傳》播出 15 周年,引發一衆網友的回憶殺。
有人說《武林外傳》還能再打二十年,也有人感歎" 這片天下,也隻能靠《武林外傳》撐着了。"
霸占了一代國人電視熒幕的情景喜劇,已經後繼無人很久了。
直到近來楊超越的新劇《家有姐妹》登上熱搜,關于 " 國産情景喜劇複興 " 的話題才被再度提及。
說起來,斷代十幾年的情景喜劇,好不容易有新作品嘗試,本該是件值得鼓勵的事。
然而,新劇開播不久,有觀衆看完卻直接判定 " 國産情景喜劇複興無望 "。
翹首以盼多年的情景喜劇,怎麼又啞火了?
《家有姐妹》脫胎于去年的一檔綜藝節目《開播!情景喜劇》。
這檔節目以孵化情景喜劇為主題,利用比賽的方式,選出一部 " 年度冠軍劇 ",在東方衛視進行投拍與播出。
節目想法有新意,籌辦也十分用心,幾乎集齊了國内情景喜劇史上的所有領軍人物。
從左到右:李成儒,英達,高亞麟
先是将情景喜劇從國外引進中國的第一人,《我愛我家》、《閑人馬大姐》、《東北一家人》的導演英達。
後有《武林外傳》、《炊事班的故事》導演尚敬。
《武林外傳》穩居豆瓣高分華語劇集榜第一
除此以外,《家有兒女》裡的爸爸 " 夏東海 "、《搞笑一家人》的導演兼主演高亞麟,也特來助陣。
節目開場,可謂星光熠熠。
表演節目的選手同樣來頭不小。
春晚舞台上的老熟人小沈陽,《武林外傳》裡邢捕頭、祝無雙的扮演者,還有《家有兒女》裡我們熟悉的小雨。
可以說從評委到選手,幾乎網羅了曾經在情景喜劇界最有創作力的一批從業者。
然而,炸裂的開場嘉賓,卻沒有帶來盡如人意的節目效果。
5.5 的豆瓣評分和毫無讨論度的節目内容,足以證明這檔綜藝的黯淡。
至于原因?
不好笑。
衆所周知,喜劇重點在一個 " 喜 " 字。
在辯解高深的喜劇理論之前,觀衆更認可的道理是,不好笑就是原罪。
節目中的六組情景喜劇小隊,最常見的制造笑點的方式,是諧音梗。
在小沈陽所在的節目《沈陽這一家》中,頻繁出現諸如 " 沙丁魚會過期,鳳梨罐頭會過期,連戀愛也會過期,而下周一就是耗子的頭七 " 這樣的台詞。
另一場表演節目《好一朵迎春花》也不甘示弱:
" 雞會怎麼叫?"
" 喔喔!"
" 不對,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
楊超越發起的《家有姐妹》劇集,更是濫用諧音梗的重災區。
先是用 " 澄清 " 諧音 " 成親 ",又是用 " 眼緣 " 諧音 " 演員 ";
與此同時大玩文字遊戲,把 " 父老鄉親 " 拆開翻譯成 " 父親老了,女兒得去相親 "。
除此以外,節目還大量運用對情節沒有推進作用的排比句式:
" 這孫悟空沒有媽,被壓在五指山下五百年。楊過沒有媽,被人剁掉了胳膊。路飛沒有媽,落草為寇成了海賊。"
如同李誕聽見王建國諧音梗的崩潰一般,節目的觀衆對此也頭疼不已。
頻繁利用單薄的諧音梗來制造笑料,被不少人認為是偷懶的創作行為。
更令網友失望的是,這檔被不少人寄予國産情景喜劇新希望的節目;
頻繁在參賽劇集情節裡揉入《武林外傳》《家有兒女》《我愛我家》的橋段。
曾在《家有兒女》中飾演過小雨的尤浩然,在《家有姐妹》中反複提及自己的哥哥、姐姐,還有去綜藝當嘉賓的爸爸。
提到爸爸時,鏡頭甚至直接切到了台下的高亞麟。
無獨有偶,曾在《武林外傳》中扮演祝無雙的倪虹潔,也在節目《家有姐妹》中重現了白展堂的 " 葵花點穴手 "。
雖然根據現場投票結果和觀衆笑聲來看,這樣确實有一定的喜劇效果。
但觀衆笑,究竟是因為看現場的節目而笑,還是因為想起了《武林外傳》《我愛我家》的人物、情節而笑?
如果一直借前作來制造笑料,本質上還是在吃十幾年前情景喜劇的老本。
節目在一片唏噓中結束,留給觀衆印象最深刻的,竟是一向以毒舌出名的評委李誠儒,在看完楊超越的表演後盛贊:
" 你是情景喜劇的希望。"
如今看來,這句沒頭沒腦的誇贊,就像國産情景喜劇前路一般,讓人看不清方向。
說到底,觀衆之所以如此懷念情景喜劇,是因為這一題材曾對一代人産生過深刻影響。
情景喜劇最早誕生于美國廣播劇的黃金時代,屬于舶來品。
1987 年,正在美國留學的英達,觀看了《考斯比秀》,覺得非常新鮮。
當時國内還沒有這種類型的劇集,英達便動了要在國内做 "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 的念頭。
經過漫長的籌備期,1993 年《我愛我家》正式開播。
這部劇其實隻是英達的試水之作,誰都沒想到它能一炮而紅,成為當年家喻戶曉的劇集。
性格迥異、特色鮮明的一家人、首創的罐頭笑聲,樸實又接地氣的生活;
加上編劇梁左精巧别緻的情節安排,演員精彩的表演,共同造就了這部情景劇史上的巅峰之作。
《我愛我家》爆紅之後,英達又趁熱打鐵推出了《閑人馬大姐》等情景喜劇。
情景喜劇的創作風潮也吹向了整個國内市場。
尚敬導演的《炊事班的故事》緊随其後,成為國内首部軍旅題材的情景喜劇。
部隊嚴肅的氣氛和情景喜劇需要的輕松、愉悅氣氛互相牽制,張力十足。
而《家有兒女》和《我愛我家》相似,都是在家庭這一單位下設置的情景喜劇。
除了搞笑,《家有兒女》更多地觸及到了家庭教育問題,諸如挫折教育、性教育、早戀教育,真正陪伴了一代家長和孩子們的成長。
《武林外傳》則解構了傳統武俠片裡的 " 江湖 " 概念——
江湖傳言中聽起來風光無限的大俠們,日常的生活和普通人無異。
人人都向往的江湖在哪兒?
在同福客棧,在七俠鎮,在佟掌櫃、白展堂、呂秀才、郭芙蓉和大嘴的日常中。
可惜,情景喜劇的這股風吹來得快,去得也快。
2009 年,《愛情公寓》頂着 " 中國情景喜劇最後的希望 " 的名号橫空出世。
重播數次,收視率一直名列前茅,一度是許多 90 後、95 後的青春回憶。
但僅僅幾年後,就陸續出現讨伐的聲音——
有眼尖的觀衆發現《愛情公寓》人設、情節幾乎全盤照抄美劇。
另一邊,情景喜劇的創作者接連遭受重創。
《我愛我家》的編劇梁左先生去世,《武林外傳》的編劇甯财神涉毒,多年來再沒有才情能比肩這兩位的編劇。
而被稱為最後希望的《愛情公寓》,也成了國産情景喜劇最後的 " 恥辱 "。
至此,國産情景喜劇徹底斷代。
觀衆年年反刍《武林外傳》等經典情景喜劇,國劇創作方其實也清楚地意識到喜劇市場有多龐大。
大家都期待着能有一部高質量的情景喜劇出現。
然而說歸說、想歸想,十多年過去了,我們仍舊隻有零星幾部不及格的 " 家有姐妹 "。
究其原因,主觀上不想拍,客觀上拍不出來。
情景喜劇的場景雖然簡單、出場角色也不多,但因為題材特殊,集數一般較長。
諸如《家有兒女》一季就有一百集,《我愛我家》則高達 120 集。
如此龐大的體量,決定了創作周期不會太短。
當年英達拍《我愛我家》,光劇本就籌備了好幾年。
如今的影視環境,以 " 快 " 為先,恐怕很難有投資者有這個耐心放在同一個項目上。
尚敬也曾針對這一現象哀歎:
" 現在市場變得真的是急功近利,投資人就是要讓你馬上笑,懶得去培養一個長線的劇。"
再者,對如今的影視行業來說,投拍情景喜劇未必是筆劃算的買賣。
需要不斷挑戰觀衆笑點的喜劇,其實很考驗編劇的能力,但這部分的核心人員始終呈現缺失狀态。
梗要怎麼埋、包袱該如何什麼時候抖、情節往哪個方向反轉、要将表達拓展到何種深度 ...... 都是編劇精雕細琢的手上功夫。
《武林外傳》中還涉及到了 " 素食主義 " 等在當時很新潮的觀點
沒有梁左的英達,和沒有甯财神的尚敬,即使後來也拍攝了其他喜劇作品,但再也無法複刻《我愛我家》和《武林外傳》的成績了。
好編劇的缺失導緻喜劇台詞、情節、人物的多方面拉胯,最直觀的表現就是各種網絡熱梗的濫用。
衆所周知,熱梗之所以叫做 " 熱 " 梗,講究的就是一個新鮮熱乎勁兒,極易過時。
《開播,情景喜劇》競演時的流行台詞,如今看來已然過時
一部劇的攝制過程,短則幾個月,長則以年計數。
對于十幾年前互聯網還不發達的時代,這樣的創作模式很受用。
但十幾年後的今天,觀衆的注意力在不斷飛速地變化,劇本階段加進去的熱梗,在播出時早就已經無人在意了。
這樣的創作模式,似乎更适合快節奏的短視頻。
人人都可以自己挖掘家人、同事、朋友的快樂生活點滴,創作喜劇。
更重要的是,現代社會中逐漸缺失大家庭、大集體的氛圍感——
這曾經是《我愛我家》《家有兒女》等情景喜劇大獲成功所必不可少的因素。
情景喜劇提供的,是一種似家人、似夥伴的陪伴感,它所描繪的對象是處于家庭、社會中的集體生活。
可惜,這套叙事方式如今已經淡化了。
2022 年的網紅詞是 " 隐居 ",流行叙事是 "90 後青年裸辭後花五萬去鶴崗買房定居 "。
新一代觀衆的心态已經變了,情景喜劇的叙事模型也得随之變化才能迎來新生。
十幾年前的套路,俘獲不了十幾年後的觀衆。
國産情景喜劇的前景并不明朗,單憑一個楊超越救不了它。
或許就像節目中說的那樣,需要更多真正熱愛的年輕血液進來,情景喜劇才有可能迎來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