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味道好,離家近,還便宜,這老年食堂我天天來。"
" 自己在家不願做飯,遛個彎的工夫就到這兒了,在這兒吃放心、踏實。"
" 我家裏老人都 80 多了,做不了飯,我就給他們打回去,特方便。"
" 離開了竈台,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
一日三餐對老年人來說,不僅是基本的生活需求,還是安全感、幸福感、獲得感的重要來源。在政策的積極鼓勵下,各地方已經出現了形式各異的助餐服務方式:
有的是利用現有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拓展老年助餐服務功能,有的是依托社會餐飲企業設立老年餐桌或者助餐點,有的推動學校和單位食堂向老年人開放,有的通過中央廚房開展配餐服務,還有各種互助和志願服務的形式……共同打造老年人 " 舌尖上的溫暖 "。
圖源:芥末堆攝 " 實惠,是老年食堂最顯著的标簽 "
老年食堂,火了!
近年來,全國各地的社區老年食堂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湧現,從運營主體、運作模式、就餐環境到餐品種類,各有千秋。浙江地區的老年食堂建設就是一個很好的縮影。
" 早餐就有 40 多個品種,粥、面條、包子、油條、小吃,要啥有啥。中餐和晚餐每頓也有 50 個左右的菜品。"
位于杭州濱江區浦沿街道楊家墩社區的 " 鄰睦銀廚 ",是一家百膳惠老定點餐廳,290 平方米的餐廳面積,可以同時容納 100 人就餐。這裏早中晚三餐一應俱全,餐食種類豐富,口味也不錯,不少人就把這裏當做了自家的 " 食堂 "。
和周邊其他餐館消費模式有所不同,這裏采用的是自助稱重的計價模式,顧客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合适的菜品,最後放在一起稱重結賬,3.28 元一兩,葷素同價。
圖源:浦沿發布公衆号
區域内的戶籍老人還能享受補助政策。以早餐和晚餐爲例,90 周歲及以上老年人每餐享受 5 折優惠,80-89 周歲老年人每餐享受 7 折優惠,60-79 周歲老年人每餐享受 8 折優惠。
" 老年人吃飯,如果單點一個菜,品種不夠豐富,營養容易跟不上。點多了又吃不完,會造成浪費。選擇這種形式,可以在同等價格的情況下,吃到更多的品類。"
作爲濱江區 " 全城通 " 社會化運營助餐點之一," 鄰睦銀廚 " 打破了戶籍地就餐等限制,隻要以老年人社保卡(市民卡)、身份證爲實體介質,并且支持人臉識别、長者碼等驗證方式,實現 " 卡、碼、臉 " 通用,鼓勵線上線下相融合的多元支付手段。
在杭州拱墅區祥符街道孔家埭社區,一家名爲和畔餐廳的社區食堂剛剛開業不久,卻已經聚集了不少人氣。番茄炒蛋、鹵鴨、白斬雞、紅燒肉、尖椒炒牛柳……食堂所有菜品都是自助的,無論葷素,一律按照 2.88 元 / 兩稱重計算,可選擇菜式豐富可口。
和畔餐廳同樣推出了專屬于老年人的優惠政策:60 歲以上老人消費打 8 折;80 歲以上老人消費打 7 折;90 歲以上老人消費打 5 折。
爲了給前來就餐的居民營造一種家的溫馨感覺,和畔餐廳四周展示牆上陳列着許多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生活物品和照片,糧票、布票、購煤證、搪瓷盆、草帽草鞋……讓人仿佛穿越了時空,這是屬于一代人的鄉鄰記憶。
圖源:拱墅發布公衆号
如果說 " 打折優惠 " 是老年食堂的标配,那麽 " 免費 " 就是部分地區才有的 " 專屬服務 "。在浙江北部的桐鄉市梧桐街道振東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就運營着這樣一家公益互助性質的長者食堂,爲 70 周歲以上老人提供免費素食午餐。
不過,由于長者食堂屬于社區養老公共服務項目,目前隻對 70 周歲以上老人(非本地戶籍居民也可前往就餐)開放,且在助餐條件上有了更明确的限定。
助餐時間方面,周一至周五中午 10:30 至 11:30(法定節假日除外);助餐标準方面,三菜一飯(全素食);助餐要求方面,有助餐要求的老人需攜帶有效身份證件(身份證、老人卡等);助餐方式方面,70-79 周歲老人前往餐廳打包餐點,爲踐行低碳環保,老人可自帶餐具,80 周歲以上老人優先堂食。
" 是公益服務,但同時也要兼顧市場需求 "
一個硬币有兩面。老年食堂 " 實惠 " 的特征,便利了老年用餐群體,但對食堂運營本身提出了艱巨的挑戰。
" 老年食堂定價低賠本、定價高沒生意,配送都是免費的,微薄的收入與日常的勞累不成正比。再加上工作人員不足、客流不穩定等因素,堅持不下去隻能選擇退出。"
如何讓老年食堂行穩緻遠?各地正在積極探索。
桐鄉長者食堂采用的是 " 政府引導 + 社會慈善組織運營 + 志願者參與 " 的服務模式。爲了降低運營成本,長者食堂的場地由振東社區提供,工作人員由志願者擔任。有能力、願意參加社區服務的老人也可以成爲志願者的一員。
資金來源方面,部分來自企業、社會愛心人士等的捐贈,部分來自振東社區的共富基金,線下就餐的人群也可以掃描長者食堂的二維碼捐獻一份愛心。
小食堂大陣地。福州市在謀劃之初就緊扣老年人物質精神雙重需求,探索 "9 點鍾課桌 11 點鍾飯桌 " 做法,引入省、市老年大學教學資源。福州市還明确長者食堂場所全部由政府免費提供,推動全市 198 家養老服務設施增設長者食堂,協調新增 56 處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社區的存量用房無償用于建設長者食堂,用足現有場所。
此外,對用地用房緊張的城區,由政府部門通過社會租賃等辦法解決場地問題,市級财政給予 30% 的租金補貼。對連續兩年捐資 10 萬元及以上的單位和個人授予長者食堂冠名權,鼓勵社會各界、慈善組織、鄉賢力量捐助長者食堂建設,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赢。
爲了解決 " 誰運營,如何持續 " 的問題,紹興市探索 " 政府補貼 + 國企參與 " 模式,拓展運營主體,在給予老年食堂每家每年 2 萬元— 4 萬元運營補助的市标準基礎上,各地結合實際加大扶持力度。通過推廣 " 愛心力量 + 共享服務 " 提升運營收益,積極發動愛心企業、鄉賢、志願者等多方社會力量,設立愛心菜地、愛心魚塘等,通過捐贈錢、糧、油等,降低老年食堂的運營成本。
靠政府輸血非長久之計,不少老年食堂開始逐步打破社區和社區的界限,實現現有資源流動共享。北京朝陽區八裏莊街道的一家老年食堂從今年 6 月初開始,新增了 " 精品菜預定 " 服務。在原有惠民菜系的基礎上,開始制作紅燒帶魚、醬豬蹄等精品菜。不僅服務了老人,也爲不愛開火的社區居民提供了方便。
在江蘇,蘇州工業園區社會福利中心推出了 " 中央廚房 " 老年助餐模式,采用中央廚房按需訂餐、統一制餐、配送分餐、服務就餐,爲周邊小區提供集中配送助餐服務。
有的老年食堂還試點了 " 時間銀行 ",鼓勵老年人志願者參與食堂志願服務,以志願服務時長兌換就餐券等實物獎勵,營造人人參與、共享互助的社會氛圍。
" 開辦老年食堂是公益服務,但同時也要兼顧市場需求。"在中國老齡協會老年人才信息中心特聘專家馬麗紅看來,規模化是降低單位成本的方式,可以探索将社區食堂由多元化分散運營調整爲市場化、品牌化、連鎖化的運營模式,同時依賴大數據做精準服務,降低成本,提升經濟效益。
政策東風頻吹,共同打造 " 舌尖上的溫暖 "
目前,老年食堂已經成爲我國不少地方政府大力發展的一項民生工程,很多城市都将其納入了公共服務建設體系中。
今年 8 月,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批準發布《社區老年人食堂建設與服務要求》《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等級劃分與評定要求》《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認定要求》3 項地方養老服務标準,山東成爲首個發布老年食堂建設服務标準的省份。
《社區老年人食堂建設與服務要求》對社區老年人助餐機構的場所環境、設施設備、人員配備和管理、服務内容、服務流程、服務監管與評價等提出具體要求,爲規範老年人食堂的建設、管理和服務提供了技術支撐。
9 月,重慶市民政局發布關于印發《推進老年食堂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探索老年食堂建設模式、補貼标準,确保政府、市場、社會權責邊界清晰,集中力量把補助用在刀刃上。同時推動助餐服務與生活照料、心理慰藉、文體社交等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協調發展,以 " 小實事 " 助力 " 大民生 "。
重慶強化老年食堂強化安全監管,壓實運營單位主體責任,指導老年食堂運用 " 重慶市陽光食品 "App 自律管理,落實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強化信息公開,線上線下做好食堂資質證照、員工健康證公示,全面推行後廚關鍵環節 " 互聯網 + 明廚亮竈 +AI 智能識别 ";強化管理規範,開展老年食堂從業人員崗前培訓,全面規範各個環節,讓老人得到精神關懷。
近日,民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财政部等 11 部門聯合印發《積極發展老年助餐服務行動方案》(簡稱《方案》)。《方案》對老年助餐服務爲什麽要辦、怎麽辦、如何越辦越好等一系列環節作出了部署。
民政部養老服務司司長俞建良表示,下一步,要繼續指導各地充分考慮當地的實際情況,整合利用好現有資源、現有設施場地、現有物流網絡、現有信息平台,尊重群衆意願,探索各具特色、方便有效的助餐服務方式。要督促家庭盡責、支持個人盡力。通過政府、市場、社會、家庭、個人共同參與,合力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老年助餐服務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