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張賀飛
編輯 / 沈潔
如果人可以快速地适應空間,同時空間也可以根據人的行爲做出反應,到底會擦出什麽樣的火花?
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裏,諸如此類的話題可能僅限在設計師的圈子裏讨論。可當智能設備越來越流行,用戶需求逐漸從 PC、手機延伸到整個生活空間,交互已然成爲人感知空間智能進化的起點。人們需要什麽樣的空間體驗,怎麽去獲取智能化的場景,已然成爲整個産業鏈上下遊的核心議題。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華爲官方發布了一張預熱海報,預告将在 5 月 18 日舉行華爲夏季全場景新品發布會,屆時将帶來全新華爲全屋智能 4.0,并在海報中提出了 " 空間交互躍變 " 的口号,大概率會在空間交互上交出 " 核彈級 " 的創新。
01
ChatGPT 給出的答案
和 " 空間交互 " 相關的讨論,并不算是什麽新課題。2018 年上演 " 千箱大戰 " 的時候,已經有不少人在猜想語音交互對智能家居的影響。
當時争議最大的就是語音交互的場景滲透。
由于智能音箱的品類越來越豐富,客廳、卧室、書房以及車載場景," 一個空間一個音箱 " 幾乎是所有玩家的策略。有人在智能音箱的基礎上猜想了五年後的智能家居,認爲 " 智能音箱将是家庭空間裏的交互節點,通過語音可以控制家裏的一切智能産品,包括電視、空調、掃地機器人等等。"
無可否認的是,人類的想象力往往受限于自身知識的廣度和深度,所以在預測未來時,要麽眼界過于狹隘,要麽想象不着邊際,即使偶然猜對了科技進化的方向,也無法給出有邏輯、有條理的回答。
倘若将同樣的問題輸入給千億級參數的大模型,到底會給出什麽樣的答案呢?懷着這樣的猜想,我們給 ChatGPT 輸入了一個指令,将時間背景限定在了 2018 年,幾十秒後在屏幕上看到了這樣一組答案。
對 ChatGPT 的回答稍作整理,可以歸納爲五個關鍵詞。
第一個關鍵詞是無縫互聯,即所有家居設備都可以通過無線網絡連接,并通過一個中心化的系統進行控制,可能是手機應用,也可能是智能音箱;
第二個關鍵詞是語音控制,在智能助手的幫助下,用戶可以通過語音命令控制家居設備,比如說 " 打開電視 "、" 關閉客廳的燈 "、 " 調低空調溫度 " 等;
第三個關鍵詞是預測性技術,通過學習用戶的日常習慣,智能家居系統可以預測用戶的需求并自動調整設備設置,比如起床時間自動打開窗簾;
第四個關鍵詞是遠程控制,不論用戶身在何處,隻要有互聯網連接,就能通過手機等設備遠程控制家中的智能設備;
第五個關鍵詞是能源高效,智能家居系統可以通過優化設備使用時間和模式來節省能源,比如房間無人時,系統可以自動關閉燈光和空調。
用 2023 年的視角來審視 ChatGPT 的猜想,可以發現 ChatGPT 俨然低估了空間智能化的速度。因爲 2018 年以後,語音控制就漸漸成了智能化産品的标配,遠程控制也被華爲、小米等企業攻克。無縫互聯、預測性技術及能源高效或許會讓一些人感到陌生,但其實華爲在全屋智能 2.0 就叠代了 "1+2+N" 模式,大緻實現了這些猜想。
到了 2022 年 11 月份,華爲正式提出 " 空間 3.0" 的說法,在體驗上已經超出了 ChatGPT 的想象邊界:PLC+ 無線的雙網架構,打破了無線網絡連接的局限,即使斷網也能進行連接與控制;智能開關、智能面闆等無處不在的交互,消除了 " 中心化控制 " 的盲區;同時在智能主機的算力加持下,全屋智能系統已經學會提供主動的智能服務,譬如在特定情景下拉窗簾、開關電器……
02
" 空間交互革命 " 的猜想
既然全屋智能 3.0 已經超出了 ChatGPT 的預期,華爲在全屋智能 4.0 的發布會上喊出 " 空間交互躍變 " 的口号,不排除會有颠覆性創新。
回顧過去 20 年中的智能化演變,堪稱 " 躍變 " 的交互創新,似乎隻有按鍵到觸控的裏程碑式革新。因爲觸控交互,手機不再隻是通信工具,而不斷向拍照、遊戲等娛樂工具演進;因爲觸控交互,手機的應用場景越來越多元,醞釀出了微信、抖音等現象級應用;因爲觸控交互,智能手機的學習門檻降低了一個數量級。
如果華爲全屋智能想要掀起一場 " 空間交互革命 ",又将從哪些環節發力呢?趕在 5 月 18 日官方公布結果前,不妨從三個維度猜想一二:
猜想一:無處不在的智能中控屏。
所有的交互革命都不是斷層的,需要有一個承上啓下的過程。習慣了智能手機、智能汽車等交互體驗的用戶,進入到一個新空間時,會不自覺地尋找最有标識性的交互設備,屏幕無疑是當前語境下的最佳選擇。
華爲全屋智能 4.0 的焦點之一大概率是智能中控屏,讓用戶進入到每一個空間的時候,都能用自己最習慣的方式進行人機交互。至于最終的實現方式,可能是更有創新性的方式,比如重構智能中控屏的形态,讓一塊屏幕可以在多個空間中 " 穿越 ",有消息稱華爲将帶來業界首款 " 空間穿越屏 "。
猜想二:多元化的人機交互形态。
大模型行業已經從單模态走向多模态,原因正是人類的學習方式從來都不是單一的,而是由文字、聲音、圖像等多模态構成。同樣的理念也适用于生活和工作空間的人機交互,不會停留在培養單一的用戶習慣上。
除了智能中控屏的交換方式,華爲全屋智能 4.0 還可能會提供更加豐富、生動的交互形态,可以是觸控,可以是語音,也可以是習慣學習。再細節一些的話,華爲全屋智能 4.0 有很大幾率會進化智慧語音能力,比如支持全雙工對話,對話時可以打斷、可以插話,越來越像現實中的真實對話場景。
猜想三:從智能的家到懂你的家。
人機交互的本質是 "being together",即把人和機器的長處相融合,進而解決一些實質性的問題。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的新浪潮下,在空間場景裏呈現出來的,很可能是越來越懂用戶的人機融合智能。
直接的例子就是智能車機,已經從被動向主動交互轉變,譬如基于汽車的動态狀況和駕乘人員的肢體信息,自動提供内容或服務。華爲全屋智能 4.0 很大程度上也會在智慧服務上下功夫,爲用戶提供近乎無感的智慧服務,ChatGPT 眼中的自動調整房間溫度、打開窗簾、煮咖啡等,也許隻是最基礎的能力。
倘若上述猜想成真的話,意味着在 2023 年的夏天,華爲将引爆空間交互革命。
03
可能還會有 " 魔法神器 "
每一次交互革命的标志性成果,就是一個個 " 殺手級應用 ",就像 PC 時代的 Office 軟件,智能手機時代的微信、淘寶和抖音。
借鑒科技企業在發布會上的一貫做法,在講述完技術和理念上的創新性,往往還會留一一些篇幅給 "One more thing"。所以在華爲夏季全場景新品發布會,也許會将一部分時間留給 " 殺手級應用 "。
大多數人可能都有過周末早上被快遞小哥按門鈴吵醒的情況,雖然家裏添置了很多智能産品,可想要處理這樣的情況,仍然要帶着情緒從床上爬起來,然後穿着睡衣在門内尴尬地對快遞小哥說:麻煩直接放門口吧。
這樣的 " 痛點 " 能否被解決呢?其實華爲在全屋智能 3.0 中就有過相關嘗試,對應的就是 " 超級快控 " 功能,提供了一種更加自由的場景編輯工具,一拖一拉完成開關功能,再長按原子球實現精細化控制,最後一鍵保存并取個自己喜歡的場景名稱,使用時隻要摁一下屏幕上的原子球,即可實現場景 DIY。
腦洞再開大一些,華爲是否會把 " 超級快控 " 這樣的功能産品化,通過一個 " 魔法神器 " 直接實現場景 DIY?
同樣是周末早上收快遞的場景,聽到快遞小哥按門鈴的聲音後,隻需要按一下 " 魔法神器 ",就可以自動答應小哥的門禁請求,并通過智能門鎖或智能貓眼,提示将快遞放門外就行,幾乎不影響美好的 " 懶覺時光 "。
被解放的絕不隻是喜歡在周末睡懶覺的上班族,家庭主婦做好豐盛的晚餐後,不再需要挨個房間喊家人到餐廳吃飯,在廚房裏按一下 " 魔法神器 ",家裏的每個房間自動播放音樂,提醒所有人 " 到了晚飯時間 "。
再比如很多人都有出門前忘記關燈或者關空調的經曆,有了 " 魔法神器 " 後,可以 DIY 一個出門前的場景:鎖門時按一下門上的 " 魔法神器 ",可以自動完成關燈、關空調、拉開窗簾、掃地機器人工作等操作。
以上都還隻是比較初階的場景,倘若把 " 魔法神器 " 進一步和人工智能融合,所帶來的交互革命也許是所有人都無法想象的。以晚上起夜爲例,在你的腳落地那一刻,床底燈帶會緩緩亮起,廁所裏的馬桶蓋自動掀起……人與空間的關系,不再是有意識的控制,而是對意圖的精準理解,并提供場景化的服務。
這大抵也是每一次交互革命發生後,外界普遍期待殺手級應用的原因所在。因爲殺手級應用所表達的,不僅僅是新交互方案所能營造的體驗,也是大多數人認知交互革命的必然過程。而一旦新習慣被養成,幾乎是回不去的,就像熟悉了微信的現代人,已經很難适應在紙質通訊錄上查找電話号碼撥号的情形了。
有消息稱華爲全屋智能新夥伴 " 智能 MINI" 即将問世,也許就是 " 魔法神器 " ——華爲夏季全場景新品發布會上的 " 王炸 "。
04
寫在最後
最終的謎底,還要等到 5 月 18 日的發布會現場揭曉。
但可以笃定的是,華爲正在以每年兩到三場 " 全場景新品發布會 " 的節奏,推動全屋智能的不斷進化。一年前的華爲全屋智能 2.0 已經滿足了不少人的期待,半年後的全屋智能 3.0 再次刷新了人們的認知,醞釀了半年時間的全屋智能 4.0,勢必會幹貨滿滿,一場空間交互革命即将爆發。
主理人 | 張賀飛(Alter)
前媒體人、公關,現專職科技自媒體
钛媒體、36kr、創業邦、福布斯中國等專欄作者
轉載、商務、開白以及讀者交流,請聯系個人微信「imhe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