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大多數人來說,人到六十就來到了退休的年齡,往往就意味着之後可以做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但一些老年人在日常活動後就會出現各類骨折的情況,老年人出現這種狀況,可能是骨質疏松症造成的!
根據研究報道,我國 2019 年 60 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超過 30%,骨質疏松的患病率爲 27.8%,其中女性患病率較男性更高,達到驚人的 32.1%。骨質疏松會導緻骨量大量丢失,使老年人骨頭變 " 脆 ",容易導緻骨折,進而輕微外傷就會造成脆性骨折,并往往發生在股骨頸、脊柱、腕肩關節等活動較多的部位。
有的人可能會産生這樣的疑問:不就是骨折嗎?做手術固定讓骨頭長好不就行了?然而,骨質疏松不光是讓人的骨骼變脆,随着骨質的大量流失,骨損傷的修複周期也會變長。通俗點說,就是骨折後需要更多時間靜養,而對于老年人來說,靜養期間的活動度減少很可能會引發其他的疾病,比如下肢靜脈血栓、褥瘡、肺部感染等。其次,骨質疏松所導緻的骨折絕不是發生一次就結束了。據臨床統計,發生脆性骨折後一年以内再發骨折的概率達到 45%。其中有約 57% 的再發骨折發生在初次骨折後的 2 年以内。回顧性研究表明,脆性骨折術後應用抗骨質疏松治療可以預防平均 60% 以上的再發骨折。
因此,當老年人發生脆性骨折後,首先是要及時就診,選擇合适的治療方式,比如打石膏、上支具保護,甚至需要做微創手術或切開複位内固定手術,減輕疼痛,促進骨折愈合和功能恢複。其次,還要選擇合适的術後抗骨質疏松治療方案。抗骨質疏松藥物治療方案除了日常補充足量的鈣和維生素 D,還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選用一種抗骨質疏松藥。常用的抗骨質疏松藥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雙膦酸鹽類、地舒單抗、雌激素受體調節劑、甲狀旁腺激素、維生素 K2 等。具體藥物需根據患者骨代謝變化和身體情況選用。
在按照醫囑服用足夠療程的藥物後,還要定期随訪骨質疏松症的指标,評估治療效果,便于及時調整方案。具體爲每 3-6 個月随訪骨代謝标志物、每 1 年随訪骨密度。
作爲醫生,希望大衆不要發生骨質疏松症,更不要發生脆性骨折。我們要從日常生活中做起,避免熬夜、遠離煙酒、少喝濃茶、适量飲用咖啡、做到每日規律鍛煉并多曬太陽,建議選擇中等強度的運動方式,比如慢跑、騎自行車、抗阻訓練等。同時在日常飲食中注意适量食用魚類、動物肝髒、牛奶等富含維生素 D 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