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Karakush
如題。
對于小鵬而言,是眼下比真正成爲智駕之王更難的問題。
2023 年中國汽車智駕圈列強林立。
前有華爲遙遙領先,喊出到年底全國都能開上高階智駕;後有理想 " 提權重 "、" 上強度 ",年底通勤 NOA 落地 100 城;最近還有極越,直接甩掉激光雷達,用純視覺技術方案跑通上海城區領航輔助。
面對中國智駕,特斯拉都是笑話——至少在國内道路上并不好反駁。
而原本以智駕立命的小鵬,在友商襯托下,從技術第一 " 落到 " 技術第一梯隊。耐住寂寞科研八年,友商卻集體在第八年直接起立。小鵬想必是心有不甘的。
于是在年度 1024 科技日,何小鵬頻發引戰名場面,比如:
- 我們不太喜歡用民間小視頻展示智能駕駛功能,然後喊遙遙領先,我們更希望紮實地做好技術。
而當被正經問起如何看待華爲入場的競争環境,何小鵬話鋒轉婉," 這是一個配合 ":
- 行業裏面,一般老大、老二 PK,老三、老四挂了。我們有些人負責吆喝,讓大家關注起來;有些人負責幹活,把東西幹好,再把客戶拿過來。我覺得這個配合是天作之合。
婉了,但是不多。突出一個喧嚣煙塵裏,哥們兒才是真 · 臭搞技術的那一個。
着急亮明身份的 B 面,是底氣,也是焦慮。
如今對外解釋智駕牛 B 的成本水漲船高。僅僅一年前,具備城區智駕能力并進行有限落地推送,即是跻身頭部的标志。
到今年上半年,頭部狂卷城區領航輔助開城數量,量大者昌;下半年開始,開城競速進入白熱化,華爲起手梭哈全國之後,競争細化到開城模式、可用體驗、方案、架構以及成本,從根子上明确領先的差距、護城河的寬度,或者至少明确一個排位。
這大概也是小鵬通過本屆 1024 億噸輸出最想表達的事。總結起來,關于小鵬認爲自己第一在哪,大概是以下幾點:
其一," 全國都能開、全程都好開 ",也就是廣泛、好用。這是小鵬智駕的兩個 OKR,也将是接下去智駕競争的主旋律。
之前小鵬已經開通北上廣深 + 佛山五城的城區智駕,并宣布到 11 月底開通至 25 城,12 月底至 50 城。
此次小鵬強調自己的 " 開城 ",不畫大餅、不換概念,開城就是開城,開通城市經過嚴格的測試流程,确保提供安全可用、沒有違章、舒适高效的體驗,能力範圍覆蓋全國 73% 的路網,實質上所有路都可以開,第一邏輯優先用戶價值高的、用戶常開的路。
與此同時,"AI 代駕 " 模式同步進行,它全國可用、不限範圍,開啓後設置起點和終點,手動駕駛一次後即可形成記憶地圖,之後該路線就能啓用,并且過程中持續叠代越開越好,如果遇到一些特殊場景,可以反向賦能 XNGP 形成先驗。
這項針對單獨路線 / 特定場景的城區智駕功能,由小鵬在上屆 1024 首先提出,在理想叫做通勤 NOA 模式,在蔚來叫做用戶路線模式(後者有點區别,用戶不用自己跑訓練,而是通過有效裏程數解鎖)。
區别友商以此作爲開城标準,小鵬則是用來補完的,比如某些鵬友通勤必經很小、很偏的路,不在路網範圍,就可以通過 AI 代駕定制路線完善全程體驗。AI 代駕的小範圍測試很快就會啓動,年内向部分用戶推送。
通過 XNGP 開城鋪面 +AI 代駕定制邊角,到 2024 年小鵬旨在完成全國所有城區高階智駕覆蓋,主打一個四海鵬友皆可用、真可用。
其二,無圖能力,這是 XNGP 全國哪裏都能開的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 無圖 " 不是完全抛棄導航地圖,而是不依賴高精地圖,不受限于高精地圖的使用範圍和更新時效,所以确切來說是 " 輕地圖 "。
小鵬也是在上屆 1024 提出 " 輕地圖、重感知 " 的方案;到本屆小鵬汽車自動駕駛負責人李力耘博士宣布," 無圖的戰鬥已經結束 "。在完成工程測試驗證之後,小鵬就可以按照用戶覆蓋率和行程需求開城全量推送。24 日晚間,小鵬第一階段 " 無圖 " 城區智駕向用戶開啓公測。
直接好處就是開城速度是原來的 20 倍,成本隻有原來的 1/10。
其三,大模型上車,提升智駕拟人感和開發效率。
小鵬 2024 年的目标是實現 " 輕地圖、全場景、輕雷達 "。在初步進入城市智駕場景之後,小鵬發現代碼量多出 4 倍,預測和規劃代碼量多出 66 倍,就意識到面向終局的架構一定是數據和模型驅動,走向逐步簡化。
于是小鵬祭出 XBrain 架構,包括深度視覺神經網絡 XNet 2.0、基于神經網絡的規控 XPlanner、和其他模塊。
XNet 2.0 據稱是行業首個應用大模型、具備時空理解能力的感知架構,融合動态 BEV、靜态 BEV、和占據網絡。
先說後面的三網。在 1.0 階段動态 BEV 和靜态 BEV 是獨立的,很難處理遮擋、光照不清之類的複雜情況,融合之後具備很強的腦補處理能力,感知範圍提升了 200%;至于占據網絡,小鵬宣布是業内精度最高、點雲質量最頂,提升對于路沿、植物等等路障的理解。
整體來說,BEV+Transformer+OCC 這個技術底座,頭部之間是大差不差的,基本上能做出來的都做出來了。
有意思的是,小鵬引入大模型,從而具備時空理解能力,比方說可以有效理解在什麽時間進入潮汐車道或者公交車專用道。目前主流城區智駕産品還不能幹這個功能。
這是一個長時序模型,而不是我們常聽到的通用語言模型,把 ChatGPT 塞到一個 Orin 芯片上工程太大。隻是從特性上講,模型讓開車這件事情更加人性化、有記憶、聰明好用。
在規控層面,XPlanner 可以結合分鍾級的時序連續分析動機,依據周邊環境信息及時變通,生成最佳運動軌迹。用人話解釋——
比如在博弈過程中,你不隻是觀察者,也是參與者。你不隻需要考慮你怎麽做,也要考慮雙方互動,比如兩車相遇,我加速不讓你,你會怎麽辦;如果你硬着頭皮要并線,我該怎麽辦?
李力耘博士指出,在技術架構來說,這是一個很新的挑戰,意味着很多模塊之間的界限被模糊。它打破傳統從預測到決策到規劃的規則型串型,整合到一個黑盒子的生成邏輯,讓各類因子有機交互達到拟人效果。
難點在于,之前的規則,現在變得難控。比如在一個路口,到底是大範圍轉右,還是輕輕弧度轉右,不同需求、不同場景結果不一樣,很難調試,因爲它不是一個清晰、确定、一緻的規則,它是一個環境動态的規則,影響因子非常多。
這是一個蠻有趣的事,何小鵬說,做好比絕大部分司機都要好。不過這是期望,現在還沒做到。
何小鵬提出,下一個趨勢,是從軟件定義汽車,轉向 AI 定義汽車。差别在于,前者是把人的視角寫成規則,後者則是把機器視角的規則寫進軟件。比如用機器視覺的角度來訓練,什麽是人、什麽是車,人沒有這樣一個訓練,所以 AI 用機器的思維邏輯大量生成規則去指引。
過去的汽車,硬件能力占了 90% 甚至 95%,但是在準無人駕駛領域,AI 的能力更多,它将會是一個機器視角生成巨量規則組合的一個體系。
其四,是降低成本。從小鵬來看,技術能力夠強,才配降本。
一是減少傳感器硬成本。上面提到 " 輕雷達 ",是小鵬第一次提出 " 輕雷達 " 方案。今年将在 " 小鵬最美 MPV"X9 上率先推出,取消兩個前向角雷達,而不影響智駕能力。
降本的前提是不影響可靠性、安全性和用戶體驗。所以更輕的方案,何小鵬認爲,目前完全純視覺非常困難,無論如何車上都應該有一些雷達或者其他感知設備。
二是提升效率。李力耘分享了一個例子,在動态 XNet 剛出來的時候,這個算法用了一整顆的 Orin 算力,後來随着優化現在隻用到 1/10。
三是提升平台化和通用性。比如未來小鵬的 Pro 和 Max 版會技術同源,原本他們也和友商一樣,是兩套方案,因爲兩者相差一個關鍵安全領域激光雷達,以及一塊 Orin 芯片。接下去 Max 的架構會移植到 Pro 上,一套架構實現兩套能力,在高速和 LCC 上拉齊體驗。拉齊之後,可以更放手做能力增強,分攤基數更大。
其他,還有第五代智艙系統 XOS 天玑,電子電氣、電驅系統、整車制造方面的最新進展,以及飛行汽車和機器人兩大副業。
外界最大的擔心是,小鵬重操不務正業,是不是飄了?何小鵬一邊主推是團隊的努力,但凡分了一些心,兩個項目能夠幹得更快;另一邊笃定這些 AI 技術的耦合,将是無人駕駛更遠的未來的一個必由之路。
從暫時的結果來看,我們似乎應該相信何小鵬的判斷。兩年多前小鵬第一次推出高速 NGP,所有人高度懷疑智駕的可行性;一年多前小鵬遭遇産品危機,所有人再次懷疑智駕的必要性。
現在,以 G6 和 G9 來看,選擇 Max 版本的用戶占到 70%。智駕正在走向主流,或者至少從邊緣向曆史舞台走近了一步。
何小鵬預判,拐點會在 2025 年出現。以三個特征爲标志,第一是全域可用,特别是城市和小區;第二是價格合理,在全域可用的前提下做好價格;第三是所有的車開始标配。
過去的市場經驗告訴我們,面對一個即将到來的大潮,小鵬不隻是需要在技術與工程層面争冠,更是要赢在每一步的心智争奪,因爲消費者隻能記住 the best or not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