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一年賣了近十萬輛,放在中型轎車市場是什麽水平?2022 年中國在售超過 70 款中型轎車中,銷量達到十萬輛級水平的隻有十款。這十款車型,全部都來自海外品牌,而且除了 Model 3 以外,幾乎全是在中國熱銷了十數年乃至二十年以上的老牌燃油車型。
顯然,保守、中庸的中型轎車市場,和正在發生颠覆式巨變的中國汽車市場,有些格格不入,市場需要一個破局者出現。此時,比亞迪海豹橫空出世,用上市首年銷量近十萬輛的成績,成爲中國品牌第一款能夠與主流合資品牌在中型轎車市場正面競争的車型,也是中國品牌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熱銷的中型轎車。
事實上,當去年 7 月底海豹上市時,盡管彼時的比亞迪已經在多個細分市場實現了用新能源車攻破合資品牌傳統燃油車的壁壘,但是面對多年格局未有改變的中型轎車市場,尤其是海豹還是以純電運動轎跑之姿進入競争,輿論對海豹的前景仍然相當謹慎。
但一年後,海豹用實際行動證明,中型轎車市場也并非鋼闆一塊。中型轎車市場的消費者,對于颠覆的技術、創新的産品,同樣有着極大的需求,而他們等待的正是那個不可替代的需求滿足者。
所以,海豹足以成爲當下一個值得研究的典型案例。爲何這款上市僅一年的純電中型轎車,能夠迅速抓住目标消費者?海豹的突圍,又能給今天的市場帶來哪些啓示?
海豹的第一年:步步爲營
細數海豹上市一年來的産品布局與營銷,大體可以拆解爲三個階段:
以颠覆性的核心技術奠定領先根基
以快速的市場反應堵住合資燃油車瘋狂反撲
以雙線定位全面發動戰略決戰
這種步步推進的認知培育與心智塑造,充分體現了比亞迪在技術創新、産品規劃、市場洞察、營銷定位上的體系實力。
在正式上市之前,海豹給消費者心中埋下的第一顆種子,是頂級的、具備颠覆性的核心技術。
在海豹身上,我們看到很多比亞迪的 " 第一 ":CTB 電池車身一體化、iTAC 智能扭矩控制系統、後驅 / 四驅動力架構、前雙叉臂 + 後五連杆獨立懸架,海豹所搭載的這些技術,都是比亞迪首次在量産車上應用,都是行業領先的技術,而且都是由比亞迪自研,産業鏈自主可控。
這是海豹在中型轎車市場樹立不可替代性的第一步。海豹開啓交付的第二個完整月,單月銷量即宣告破萬,這種快速起勢的市場表現,正是由技術實力打造的颠覆體驗所帶來的成果。
而當時間進入 2023 年一季度,合資品牌的燃油車上演了近年來罕見的無底線終端殺價,試圖挽回快速流失的市場份額。但這一舉動,非但沒有促進銷量增長,反而讓消費者的觀望情緒空前高漲,讓所有車企都面臨了極大的壓力。
此時,海豹必須要鞏固來之不易的市場成果。于是,比亞迪在今年 5 月果斷推出了海豹冠軍版,用産品力的升級、産品矩陣的優化、更有誠意的售價,進一步提升了海豹在中型轎車市場的競争力,也幫助海豹在供需都極度混亂的市場環境下穩住了銷量、鞏固了地位。
這種應對市場變化極快的反饋機制,以及在背後支撐的供應鏈把控能力與成本控制能力,是比亞迪近兩年飛速發展的重要因素。如今,這些都複現在了海豹的身上。
而當海豹已經在合資中型轎車的屏障中切開了突破口,比亞迪打出了第三張牌——海豹 DM-i。自此海豹從一款車型變成了一個車系,從一款明星中型運動轎跑變成了全面覆蓋小衆運動 + 主流家轎兩大戰線的高價值中型轎車 IP。
如果說,海豹與合資中型車此前是在局部領域展開戰鬥,那麽随着海豹 DM-i 的推出,海豹系列将會對合資中型車發起全面總攻,從合資中型車的挑戰者轉變爲合資中型車的替代者。
一款全新車型,能在多年格局未有改變的細分市場中逆流而上絕非偶然。回看海豹上市一年來的動作,不難發現海豹步步爲營,對産品與營銷的節奏有精準的把控,從而将技術優勢逐步轉化爲在細分市場的品牌優勢,讓中國品牌第一次在中型轎車市場,擁有了與合資品牌同台較量的機會。
海豹給了市場什麽啓示?
中型轎車市場多年來鮮有全新車型進入,但這并非是因爲消費者不需要新車型,恰恰相反,這證明他們對新車型有着極高的要求。所以,海豹上市首年的快速崛起,勢必證明了海豹看到了這一潛在需求,并且依靠體系實力創造了中型轎車市場發展過程中的拐點。
中型轎車的産品特征與用戶需求的匹配程度,其實一直沒有發生轉向。如果走運動風格的車型,就是追求更強的底盤素質、更高的駕控樂趣;如果是走主流風格的車型,就是追求更尊享的駕乘體驗、更豐富的舒适配置。而兩者的共性,是從燃油車向更加先進的新能源車進步。
一款全新車型能做到這些,才能打破中型轎車市場的保守局面,釋放市場潛在需求。尤其是當今天的車市早已不再粗放式增長,消費者形成的市場判斷,會更加凸顯真正滿足需求産品的珍貴,市場份額也必将向這類産品傾斜。
所以,海豹在核心技術上的領先,始終是熱銷的基底。但僅僅在技術與産品做好,還遠遠不夠。
與燃油車時代技術與供應鏈都無比成熟不同,新能源汽車時代有着極強的不确定性。很多看起來産品力不錯的新能源車型,卻因爲産能不足、供應鏈成本不低、品控不佳而導緻産品口碑被消磨、市場表現低迷,這樣的例子在今天的新能源市場并不少見。
而比亞迪這二十年來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對新能源汽車的全産業鏈建立了自我掌控,不僅是全世界第一個全自研自産三電的車企,而且在車身技術、底盤電控、智能網聯等領域都能做到垂直整合,從而對新能源汽車的核心技術與關鍵零部件有了定義權、定價權。厚積薄發,才能有比亞迪今天在新能源汽車轉型期的領導者地位。
海豹上市首年的快速崛起,正是比亞迪這種紮紮實實的體系實力在中型轎車市場的映射。海豹在産品定義與核心技術的領先、無懼合資燃油車價格戰的底氣、在中型轎車市場的全線布局,本質上都是源于比亞迪的體系實力。
這就是海豹上市首年的快速崛起,給市場帶來的啓示。即便新能源汽車替代燃油車是大勢所趨,但隻是看到大勢還不夠,真正能乘勢的品牌,是不會去走捷徑,不會被短期的銷量與輿論沖昏頭腦,而是追求持續穩定的 " 保鮮 ",是借大勢重構細分格局。
寫在最後
如果說,今天的消費者提到小型車就會想到海豚,提到主流 SUV 就會想到宋 PLUS,那麽海豹有沒有可能成爲比亞迪海洋網在中型轎車市場中一個響亮的明星 IP?從海豹上市首年即近十萬輛的銷量來看,是有可能的。
海豹已經在中型轎車市場證明了它的産品實力,海豹與海豹 DM-i 的雙線組合也能實現對主流中型轎車消費者的無縫覆蓋,而比亞迪在新能源時代的體系實力更是被全行業公認。那麽剩下的事情,我們不妨交給時間。因爲中型轎車市場中,合資品牌的壁壘比其它細分市場更高,而海豹作爲第一個打破壁壘的中國品牌車型,承擔着重任、扛住了壓力,它理所應當會得到屬于市場開拓者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