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能夠成功卡位 " 中心 ",從區域發展的 " 重要參與者 " 躍升爲 " 核心引領者 "
2025 年,城市發展格局正經曆着深刻變革," 國家中心城市 " 的概念逐漸淡化,不少城市的核心功能、城市性質以及城鎮正在被重新界定。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近日國務院正式批複了《長沙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 — 2035 年)》,其中長沙城市性質的轉變尤爲引人注目 —— 從 " 長江中遊重要中心城市 " 搖身一變成爲 " 長江中遊中心城市 "。
要知道,在城市發展的宏大叙事中,每一次定位的調整都蘊含着深刻的戰略考量。從 " 重要中心城市 " 到 " 中心城市 ",二字之差,卻意味着長沙在長江中遊地區的戰略地位被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城市能級重構,長沙憑什麽卡位 " 中心 "?
很多人或許會心生疑惑,失去了 " 重要 " 這個定語,難道不是意味着被降級了嗎?
實則不然,事實上,在我國的規劃用語體系内,含 " 重要的 " 是次級,不含 " 重要的 " 才是頂級。直接以 " 中心城市 " 相稱,标志着長沙在國家區域戰略中的地位發生質變,既是長沙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也是國家對其在中部崛起中承擔更大使命的期待。
長沙能夠成功卡位 " 中心 ",從區域發展的 " 重要參與者 " 躍升爲 " 核心引領者 ",首先得益于長沙蓬勃發展的消費 " 向新力 "。
在消費領域,長沙一直走在創新的前沿,不斷探索新的消費場景和模式,以滿足消費者日益多元化的需求。
在長沙市嶽麓區的海底撈旗下焰請烤肉鋪子店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在這裏,消費者享受美味烤肉的同時,還能體驗到洗頭、編發等特色服務。這種獨特的消費模式,讓消費者在一頓飯的時間裏,滿足了多種需求,大大提升了消費的趣味性和便利性。

這些創新的消費模式,也爲長沙的消費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據湖南省統計局統計,2024 年 1 - 11 月,湖南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爲 19285.16 億元,同比增長 5.5%。
消費新模式的興起,既激發了大家的消費熱情,又讓長沙的消費市場持續升溫,成爲拉動城市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其次,也離不開長沙不斷提升的産業 " 競争力 ",其中,工程機械是長沙的 " 金色名片 ",在全球市場都占據着重要地位。
作爲 " 工程機械之都 " 長沙已經培育出了 5 家 " 全球工程機械 50 強 " 企業,是全國第一、世界第三的工程機械産業集聚地。
近年來,面對國内工程機械行業弱周期,長沙的工程機械企業紛紛擴展海外市場,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長沙海關數據顯示,2024 年前 8 個月,湖南出口工程機械 217.5 億元,比 2023 年同期增長 24.1%,其中長沙占比超九成。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等企業的産品暢銷 161 個國家,對沙特、荷蘭、巴西出口平均增長 172.5%。
在傳統工程機械産業持續發力的同時,長沙的先進儲能材料等新興産業也在快速崛起。
以甯鄉經開區爲例,這裏形成了涵蓋正極前驅體、正極材料、負極、隔膜、電解液等環節的産業鏈閉環,是國内少有的擁有完整儲能産業鏈的地區之一。
這些新興産業的崛起,不僅爲長沙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成爲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也推動了産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使長沙在科技創新和産業轉型方面走在了前列。
最後,長沙極爲強大的人才 " 吸引力 " 同樣功不可沒。
官方數據顯示,2022 年末,長沙常住人口爲 1042.06 萬人,2023 年末常住總人口 1051.31 萬人,增加 9.25 萬人。
人口的集聚和遷移,往往能體現着一個地區的吸引力和影響力,而長沙的人口增長紀錄能夠在一衆省會城市中表現亮眼,得益于它在全國名列前茅的教育醫療水平,穩居中部省會第一的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保持在 7 以下的房價收入比。

更重要的是,近年來,長沙還一直秉持最大誠意、最高禮遇、最優服務吸引人才,不僅出台了 " 長沙人才政策 45 條 "" 研發人才政策 10 條 ",還設立了大學生創業投資基金。正因如此,長沙中高端人才淨流入全國前三,人才總量超 315 萬人," 人才吸引力指數 " 躍居中部第一,入選全國 "2024 人才友好型城市 "。
随着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和高層次人才選擇來到長沙創業、就業,爲這座城市的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長沙的發展潛力,或将得到進一步的釋放。
經濟首位度提升,長沙能否繼續拓展中心城市的 " 權力邊界 "?
城市能級躍升,是對長沙過去發展成果的高度肯定,更爲其未來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機遇。
一方面,新的定位如同投資引力 " 增幅器 "。
2024 年,長沙實際使用外資 27.9 億美元,占全省 60%;新設外商投資企業 223 家,同比增長 8.3%;共引進重大項目 203 個,總投資額 1714.16 億元。
而新定位明确了長沙在區域經濟中的核心地位,得到國家層面認可,這無疑爲長沙的投資環境增添了強大的吸引力,或将爲長沙帶來更多的資金、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進一步促進長沙産業的升級和創新。

另一方面,經濟首位度提升,還能發揮出産業升級 " 加速器 " 的作用。
在傳統産業領域,長沙經開區在 2025 年高質量發展大會上就表示,未來 3 年,将以工程機械、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 " 兩主一特 " 産業爲核心,實施六大攻堅行動,力争到 2027 年形成 2 個千億級、3 個百億級産業集群,推進建設先進制造業高地。
而在新興産業領域,長沙也将繼續大力布局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産業,助力企業在智能安防、智能交通等領域取得更多創新成果。
除此之外,憑借新定位,長沙在長江中遊地區協同發展中将繼續扮演關鍵角色,與武漢、南昌等城市加強産業協同合作,共同打造優勢産業集群,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比如,湘贛兩省聯合創立的 " 湘贛紅 " 農業公共品牌授權産品近 400 款、年産值近 30 億元。浏陽、醴陵、上栗、萬載共建全國煙花爆竹轉型升級集中區,煙花爆竹産量占全國市場份額達 85% 以上。
越來越多合作項目的推進與實施,不僅可以促進區域内産業的協同發展,也将提升整個長江中遊地區的經濟實力和競争力。
總而言之,從 " 長江中遊重要中心城市 " 到 " 長江中遊中心城市 ",長沙已經實現了城市能級的 " 華麗轉身 "。
這一轉變,既是對長沙過去發展成就的肯定,更是對其未來發展的期許。未來,長沙将以更加開放的姿态、更加創新的思維,在長江中遊地區的發展中發揮引領作用,向着更高的目标邁進,書寫更加輝煌的 " 城市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