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肖芮冬 每經編輯:趙雲
3 月 3 日,市場全天沖高回落,三大指數漲跌不一。截至收盤,滬指跌 0.12%,深成指漲 0.36%,創業闆指漲 1.2%。
闆塊方面,固态電池、民爆、可控核聚變、美容護理等闆塊漲幅居前,液冷服務器、白酒、存儲芯片、算力等闆塊跌幅居前。
全市場超 3200 隻個股上漲。滬深兩市全天成交額 1.62 萬億元,較上個交易日縮量 2423 億。
上周五 A 股出現明顯回調,經過周末的 " 沉澱 " 後,今天—— 3 月首個交易日,在 " 會有修複 " 的預期下,市場表現如何呢?
首先,修複力度暫時比較一般。
以萬得全 A 爲例,早間的低開高走,漲至上方 10 日、5 日均線壓力位後回落,午後降至 20 日均線附近,中期趨勢仍暧昧不明。

考慮到本周是重要會議周,前半周(事件落地前)資金偏謹慎,也不難理解。至少,還有 " 以時間換空間 " 的可能。
其次,修複的主攻方向,變了。
前期兩大主線中,周末吵得沸沸揚揚的 DeepSeek,全天低開→高走→回落,收盤僅小幅上漲;人形機器人也呈相似走勢,但收盤飄綠。

取而代之的,是春節後一直走趨勢,今天終于小爆發的新能源賽道。

電池、能源金屬、固态電池、光伏設備等闆塊漲幅居前。甯德時代盤中最高漲近 6%。

打個比方,就像是 " 甯王 " 帶隊,早上給短線走弱的市場來了個 " 緊急快充 "。
但需要指出的是,短線仍處情緒退潮期,即便是有固态電池概念加持的華豐股份,尾盤也走出 " 天地闆 "。

午後在 " 領先指标 " 港股一度翻綠的影響下,A 股大盤呈相似走勢。總體而言,有新能源權重股支撐的創業闆指,表現最強;科創 50 則日内更弱。
如何理解這一變化?
1)有分析認爲,這可能是科技賽道的 " 高切低 "
科技闆塊在經曆前期快速上漲後進入調整階段,市場波動加劇,而在新能源賽道内部,具備技術突破确定性和産業升級邏輯的細分領域,正成爲資金關注焦點。
另外," 固态電池 + 人形機器人 " 加速推進,固态電池因高能量密度、安全性及輕量化,将成爲人形機器人能源首選。光大證券認爲,市場低估了全固态電池在人形機器人、低空經濟需求放量後,對安全及續航方面的支持。下一階段看全固态電池固态電解質 & 硫化锂的量産與降本;幹法電極工藝是純增量環節,對輥壓機要求大幅提升,等靜壓技術尤其适用于硫化物固态電解質層的成型。
2)以固态電池爲代表,近期行業催化不斷
日前,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5)專家媒體交流會舉辦,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歐陽明高表示,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預計到 2027 年全固态電池開始裝車,預計到 2030 年可以實現量産化應用。
比亞迪锂電池有限公司 CTO 孫華軍在 2 月 15 日舉行的第二屆中國全固态電池創新發展高峰論壇上表示,比亞迪計劃于 2027 年前後啓動全固态電池的批量示範裝車應用。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首席科學家王德平則透露,一汽全固态電池項目計劃在 2027 年實現小批量應用。在此之前,長安汽車、上汽集團和奇瑞汽車也均表示,計劃在 2026 年至 2027 年實現固态電池的量産或裝車驗證。
另據商務部網站近期消息,全球最大钴生産國剛果(金)日前宣布将暫停钴出口 4 個月,旨在遏制國際市場钴金屬供應過剩引發的價格持續下跌。
中信證券表示,結合 2025 年固态電池行業的重要催化來看,2025 年是半固态電池成熟産品推出并逐步放量,全固态技術路線逐步明晰并收斂的重要年份,建議把握相關産業鏈的投資機會,包括電池、材料、設備、資源。
這樣的盤面異動,頗有機構風格。
截至收盤,場内 ETF 漲幅前 20 名的基金,半數以上與電池産業相關,如電池 ETF、稀有金屬 ETF、新能車 ETF 等收盤均漲超 3%。

相對應的,科創 AI ETF、通信 ETF、芯片 ETF 等産品登上跌幅榜。
值得注意的是,從年内表現來看,跟蹤 " 國證新能源車電池指數 "(新能電池)的電池 ETF,收益率已達 14%;但跟蹤 " 國證新能源電池指數 "(新能源電池)指數的儲能電池 ETF,同期業績僅 7% 出頭。
指數名稱僅一字之差,爲什麽二者收益率相差近一倍?
具體重倉股不同,是一方面。
更重要的是,據 Wind 數據," 新能電池 " 指數 " 重倉 " 了比亞迪和甯德時代,二者合計權重超 32%,前 10 大重倉股占比達到 67.73%。

但 " 新能源電池 " 指數的倉位配置更偏平鋪,甯德時代的權重不到 10%,前 10 大重倉股占比也隻有 53.26%。

回到大盤,相信很多股民還有一個疑問:
仍處高位的科技股、科技闆塊,回調何時結束?
長城證券研報認爲,國内基本面數據向好," 兩會 " 臨近,市場再度聚焦于穩增長政策發力。結合地方兩會以及 2 月 28 日政治局會議," 兩會 " 政策可能重點在于以下幾方面發力:
(1)擴大國内需求:其中重中之重是擴大國内消費需求;
(2)穩住樓市股市:2 月 28 日政治局會議再次提及穩住樓市股市,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和外部沖擊,房地産相關政策尤其是 " 收儲 " 等方面有望加碼;
(3)推動科技創新:科技創新方面可能延續此前民營經濟座談會的相關表述,與新質生産力挂鈎更爲緊密。
國内科技闆塊方面,其認爲,從成交占比的角度來看,以電子、計算機爲代表的成交比重已上升至階段性高位,再加上海外科技闆塊調整的影響,部分交易型資金可能選擇退潮。
往後來看," 兩會 " 相關政策發力的機會短期可能有所演繹。中長期來看,以 AI 爲代表的科技闆塊仍是投資主線。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