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Tech 星球,作者 | 王琳
劉剛正迎來自己加入賽力斯汽車後最忙的一段時間,新款問界 M7 的火熱,讓原本不需要加班的他,現在每天都要工作 12 個小時。爲了盡早交付訂單,他已經不用去食堂吃飯了," 公司專門安排了人員會把飯送到産線上,吃完也會有人打掃。"
節約出來的就餐時間,已經是工廠依靠增加工時來提高産量,所能用到最後的彈性空間了。爲了讓大家盡快把新車開回家,賽力斯汽車智慧工廠正每天 22 小時開足馬力生。整條供應鏈新投入了超過 10 個億,增加了 2 萬多人保障高質量快速交付。
但這還遠遠不夠。據《時代周報》報道,目前 M7 産能已經提速至 600 輛 / 日,11 月預計會提至 750 輛 / 日産能,按問界 M7 在 10 月 16 日之前的訂單估算,目前仍然有 2 萬台左右的差額會延期交付。
離 2023 年結束還有 2 個月,當所有人以爲今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理想汽車是最大的赢家時,問界再一次殺出重圍。如果賽力斯的産能不拖後腿,不出意外,這個月新款問界 M7 的銷量就會和理想 L7 接近。
這兩位國内新能源頂級選手的競争從去年延續到今年,他們一個背靠華爲強大的渠道和技術支持,一個号稱要全面學習華爲。現在,不妨來看看,競争到什麽程度了。
新款問界 M7 隻是前奏
曾經讓理想汽車 " 毫無還手之力 " 的問界,推出的新款 M7 又一次在車圈掀起了腥風血雨——上市 2 周,大定訂單突破 2 萬台,日訂單超過 1500 台;上市 25 天大定超過 5 萬台,單日訂單過 7000 台;一個月後大定訂單就超過了 6 萬台。
這幾乎是新能源汽車界從未有過的奇迹。問界新款 M7 是華爲和賽力斯發布的第二款車型,問界此時也剛剛入局新能源汽車也不過 3 年。
按照官方的說法,新款 M7 共投入了 5 億進行大改造,這些錢用于車身、底盤和性能;空間設計和布局;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
一位新能源汽車研發人士告訴 Tech 星球,新車的改款如果隻升級軟件那幾乎不需要花錢,如果需要改内飾、改造型,那就需要重新開模,随便幾個模具下去就上億了。5 億改款不算特别多。作爲對比,此前合資工廠做一個 Facelift 改款車也要花這麽多錢。
新款問界 M7 直接對标理想 L7,前者的大訂已經超過了 6 萬。所謂大訂需要繳納 5000 元定金,并簽署購車協議,工廠排單生産,如果反悔,定金也不再退還。
這很難不影響理想汽車的訂單。據全天候科技報道,理想汽車部分門店推出了一項政策,隻要是交了問界新 M7 定金的,拿着定金截圖購買理想汽車可以報銷定金,讓客戶沒有任何損失。另外,給其他車主的權益,改定車主也全部享有。
理想的另一個策略是表明自己是現車,這對于動辄需要 1 個月排隊時間的用戶來說,多少有些心動。
問界很快就推出了應對策略。具體做法是,車輛如發生交付延遲,會給用戶 200 元 / 天的補貼,最高 1 萬元。問界還給出了一個附加條件:2023 年 11 月 30 日 ( 含 ) 前完成大定支付的問界新 M7 用戶可以享受此次計劃;用戶可以按照按超出天數 ( 車輛已到店日期 - 交付方案已确認日期 - 等待周期 ) 獲得提車關愛現金補貼。
簡單粗暴,訂車還能拿錢,跑單的概率被進一步拉低。
一位華爲銷售告訴 Tech 星球,從問界 M7 發布之後到國慶期間,是這款車的訂單高峰期,當時需要提前 1 天到 2 天預約試駕。Tech 星球上周探訪華爲銷售門店,銷售稱現在當天就可以試駕。這個節奏放在汽車行業裏尚屬正常,因爲一款車伴随着熱度的降低,銷量下跌是必然。
不過,理想汽車還有一張王牌:降價。理想汽車目前是 " 蔚小理 "(蔚來、小鵬、理想)三家中唯一盈利的,他已經連續三個季度實現盈利,毛利率 21.8%,比特斯拉都要高。在高毛利的支持下,理想可以降價提振銷量。
錯位競争,理想能否繼續赢
問界和理想汽車的競争将在 12 月進入高潮。
這個月,問界旗艦 SUV M9 即将上市。對于任何一家車企而言,旗艦級産品的勝利才是品牌影響力、技術實力和産品力的最佳體現。
M9 對于賽力斯,對于華爲也是如此。作爲一款可能售價 50-60 萬的大型 SUV,該車提供純電和增程式兩種動力類型,三排六座,盲訂已經過萬。不過,這個成績和它的直接競品車型理想 L9 比還是稍顯遜色,當初理想 L9 開啓了盲訂模式後,短短 5 個小時,訂單就突破了 4 萬台。
目前,在 45 萬級别的 SUV 間,理想汽車幾乎沒有任何對手,理想 L9 月均銷量 1 萬 + 便是最好的證明,自主品牌目前幾乎沒有誰可以在這個價位獲得這樣的銷量。
不過,問界 M9 的目标并不是做 500 萬以内最好的車,它要做 10000 萬以内最豪華的 SUV。現在,用戶最關心的是定價。一位行業人士告訴 Tech 星球,M9 是目前問界的上限,如果定價低了,後面的車都不太好定價,也非常容易影響品牌調性。
在 "42 号車庫 " 發起的名爲 " 問界 M9 VS 理想 L9 你會選哪個 " 的調研中,支持問界 M9 的有 71%,不過鑒于樣本較小,客觀情況是否如此仍然有待考證。可以作爲參考的是,許多選擇問界 M9 的人提到了智駕。
智駕是華爲智選車模式下最核心的競争力之一。華爲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 董事長餘承東稱,今年 12 月華爲城區智駕領航輔助(城區 NCA)将實現全國都能開、越開越好開的智駕體驗。
理想汽車手裏也不缺牌:年底即将推出的 MPV 車型理想 MEGA,明年将推出 L6,還有 L7、L8、L9 改款。關鍵是這些牌要如何打,才能最大程度發揮價值。一位理想汽車員工告訴 Tech 星球,現在的策略是錯位競争,用 MEGA 對戰問界 M9,L6 對戰問界 M7。
理想汽車曾經靠錯位競争成功過一次。去年 6 月,頭頂華爲光環的 M5 單月銷量突破了 7000 輛,問界趁熱打鐵推出了 M7。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曾在微博上表示,M7 的發布和操盤,直接把理想 ONE 打殘了。
不得已,理想 ONE 被提前停産,L8 提前 2 個月發布,這才挽回了局面。同時,問界 M7 在一期碰撞測試中,問界 M7(老款)在 25% 偏置碰撞後,車輛前部發生潰縮,A 柱也疑似發生了變形。
擁有 6 座的問界老款 M7 天然是爲家庭出行設計,他們天然對安全極度敏感。自此之後,問界 M7 的銷量開始下滑,而理想汽車也成爲了新能源汽車領域最閃亮的新星,他的掌舵人甚至開始在得到上賣課,試圖教會所有人如何研究出一台好車。
理想汽車目前唯一的短闆便是智駕。據 36 氪報道,今年爲期 4 天的秋季戰略會上,理想汽車戰略會單獨花了一天時間來讨論智駕要如何投入。李想甚至在戰略會上自我反思道,智駕應該提前半年全力投入,也就是從去年中,而不是今年初才開始上強度。
問題的關鍵是,智駕的研發并不能速成。一個值得注意的信号是,小鵬 G6 上市 1 個月,訂單數超 4 萬,其中智能駕駛高配 "Max 版 " 占比高達 70%;在問界新 M7 的訂單中,據《車 fans》創始人孫少軍在微博上轉發的餘承東發布的内部戰報顯示,五座 Max 版本高階智能駕駛包選裝率 70%,而六座 Max 版本高階智能駕駛包選裝率有 68%。
一位理想員工告訴 Tech 星球,在智駕水平得以大幅度提高之前,将是理想最難熬的階段。
淘汰賽加速,誰會出局
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新能源汽車早已經進入了淘汰賽,2022 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達到了 27.6%,在今年 6 月份,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更是達到了 38%。
市場的競争已經到了大魚吃小魚,快魚吃慢魚的階段。幾乎每一家車企都在提高新品發布速度,傳統車企平均三年研發一款新車,而新能源車企隻有兩年,甚至更短。譬如,威馬、愛馳這樣産品力薄弱的玩家,早已徘徊在生死邊緣。
即便是現在處于第一梯隊的玩家,也并非沒有短闆,問界新 M7 推出之前,華爲的底盤并非足夠優秀;小鵬在努力改善發布節奏、銷售體系和内部治理結構;理想則在智駕上加足馬力。而上汽、吉利這樣的品牌,則在盡全力從燃油車轉型新能源汽車。
頭部車企地位的建立,是靠一次又一次的勝利累計,要如何奪取市場份額是當下每家車企最重要的問題。因此,當每家車企推出一個重量級産品,都意味着可能掀起劇烈的厮殺。
今年,20-30 萬元依然是新能源汽車競争最激烈的價格區間,理想和問界的競争已經影響到了其他品牌。9 月的銷量數據顯示,魏牌藍山已經從最高 5000 輛跌到 2000 多台的水平,這款車一開始就對标理想 L8,起初希望用性價比來對戰理想,但現在其價格區間已經和問界新 M7 重疊了。一些二線豪華品牌也在加速衰落,曾經是小爆款的凱迪拉克 XT5、 沃爾沃 XC60 降價幅度已經高達 8 萬。
按照小鵬汽車 CEO 何小鵬的說法,國内企業要想生存到最後,每年銷售至少 300 萬輛,而中低端車型需要 500 萬輛。現在來看,任何一家車企都沒有生存到最後的底氣,除了比亞迪。問界的起死回生,讓整個車圈都爲之震撼。36 氪援引華爲内部人士消息稱,蔚來、領克等公司的産品戰略團隊也都已經出動,緊急調研,以求對策。
可以預見的是,今年 12 月開始,當問界和理想汽車的競争達到高潮,雙方的品牌勢能會進一步擴大,他們将如何出牌也會影響其他對手。而當問界的品牌優勢積累到一定程度,對于更多的新能源車企而言,想要留在牌桌上,難度更大了。
(備注:文中劉剛爲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