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四天,單日票房兩百萬,總票房不足八千萬。
《中國乒乓》這部原定春節檔作品,因爲各種原因,成爲了 2023 年迄今爲止最慘國片。
國産體育片上映之艱難,Sir 不久前剛提過()。
但它上映之後能遇冷至此,也是大大出乎預料。
明明本身質量還不錯。
明明也迎合了當下觀衆熟悉的興奮情緒。
甚至人物、故事的原型,在上一代人心目中,也曾是耳熟能詳,有群衆基礎。
爲何如此?
或許,答案要回到電影本身。
回到體育電影,在民族主義的情緒之外,還有着的另外一個樣子。
比如近期的這部熱門電影,就給出了不同的回答——
惠子,凝視
有 " 日本奧斯卡 " 之稱的《電影旬報》,給了它 2022 年度十佳榜單中的第一。
第 72 屆柏林電影節奇遇單元給了它最佳影片的提名。
第 6 屆平遙國際電影展首映單元,把它列爲了最受歡迎的電影。
豆瓣 8.3,MDb7.0,爛番茄新鮮度 100%,位列近期口碑榜第一。
但榮譽之外,先吸引到 Sir 的,是海報本身:
拳擊台旁的女孩,身量單薄,手臂略粗。
她身體前傾,發絲濕漉,後頸滾着汗珠,手纏着綁帶。
她不像海報上常常出現的閃閃發光的 " 大女主 "。
可她的目光,炯炯有神而有穿透力。
她是惠子,從小笠原惠子自傳《别認輸》中走到電影裏的女拳擊手。
女拳擊手?
有冷峻利落的《百萬美元寶貝》珠玉在前。
但這回的日本青年導演三宅唱,還是賦予了它一種獨特的日式風味。
與當下從《摔爸》以來流行的舉國訓練、爲國争光,主打民族主義的熱血競技風格的體育片迥異。
它安靜,溫吞,甚至有點殘忍地剖開了運動員的另一面:
喪、庸碌、孤獨 …… 甚至殘疾。
在體育片的所有人都聚焦拼搏奮鬥的時候。
它告訴你,在輸赢之外,還有解法。
01
故事改編自真實故事。
出生于東京荒川區的小河惠子(岸井雪乃 飾),天生患有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傷,雙耳失聰。
2019 年,她成爲了職業拳擊手。
坦白講作爲女拳擊手,惠子沒什麽天賦。
個子不高,臂展不夠。
身體單薄,速度不快。
但,聽障才是她的緻命傷——
平常訓練,教練靠打手語進行交流,費時費力。
賽場上,她聽不到裁判的哨聲、控場的鈴聲,也聽不到教練的指導,更别說那些觀衆的加油聲,唱衰聲,現場的吵雜聲 ……
對她而言,她的一切拼搏努力,都需要自我提醒,靠内在驅動。
她的内在驅動力似乎格外強大。
一開始她隻是爲了強身健體,在家人的建議下去拳館打拳。
但,她很快投入其中,幾乎每天都來,訓練量從不少于男學員。
拳館會長(三浦友和 飾)敏銳地發現了她與其他學員不同,就問她想不想成爲職業拳手。
她說," 想。"
那是她片中第一次開口說話,聲若蚊呐。
一切就這樣開始。
她安靜,專注,擅長仔細地觀察對手,迅速判斷,在混亂吵雜的拳館,她的不足,反而成爲她的優勢。
因爲她聽不到,所以才能夠不受外界喧嚣幹擾,專心緻志。
從此,在輕軌縱橫的大橋下,長街巷道,野湖邊,處處有她訓練拉伸的身影。
她從不偷懶,每次訓練都是汗流浃背,氣喘籲籲。
每次,她都是拳館裏最後一個離開的。
她筆迹輕盈的日記,見證了她的堅持不懈。
跑步 10 公裏
兩輪跳繩訓練
三輪空拳訓練
△ 看着令人頭皮發麻
功夫不負有心人。
2021 年初冬的最後決戰中,她以微弱的比分赢得了勝利。
雖然,因爲聽不到廣播,連獲勝的消息她也是最後一個 " 被通知 " 的。
但影片的重點,并不在于拳擊的激烈和賽場的焦灼。
而在賽場外。
母親看着傷痕累累的女兒,根本擡不起照相機拍照,隻想勸她放棄打拳。
和她合租、玩音樂的弟弟,覺得姐姐是個過分堅強的 " 怪物 "。
畢竟,姐姐的對手在比賽後,就進了醫院。
而惠子,甚至沒有多休息一會,第二天照常回到了工作崗位——
她在酒店裏當客房服務員。
她不累、不疼嗎?
當然不是。
赢得比賽當天晚上,她在床上輾轉難眠。
來到水池邊,漱口,吐出一鮮血。
在酒店上班時,會有突然暈眩的感覺。
她隻是當作什麽都沒有發生,硬撐下來罷了。
可是,爲什麽呢?
尤其是,那個撐起惠子的,到底是什麽?
02
惠子爲什麽想學拳擊?
會長說,她小時候被霸淩,産生逆反心理,高中時一度是問題少女,甚至打過老師。
看似輕描淡寫。
卻勾勒出她從小作爲天生聽障人士的處境,在電影中,呈現了一種滲出銀幕的孤獨。
聲音缺失,需要用其他感官代替。
所以風扇的定時開關變成了鬧鍾,閃光燈發揮了門鈴的作用。
但更大的問題,來自" 交流 "。
人們總是會忘記她的聽力障礙,自顧自地和她說話。
而疫情期間大家都戴上了口罩,她看不到嘴型,連讀唇語的技能都沒法用。
電影中呈現了各種生活細節:
酒店裏的客房同事問她有沒有看見客人的手表,她卻先提醒對方摘掉口罩。
獲得冠軍後,照相師希望她微笑一下,她隻能一頭霧水。
便利店店員問她辦不辦會員卡,她以爲是問她需不需要便利袋。
尤其是這些 " 忽視 " 并非有意。
可就像一根根刺,從小紮在惠子心裏。
越紮越多,越紮越深。
發現沒?
故事到了這一層,與其說這是一個聽障女孩的痛苦日常。
不如說,這是一個邊緣人在社會無意識傷害下,一步步退入繭中的故事。
惠子對應的方法,忍耐,回避,拒絕。
不是她太消極,而是解釋起來太麻煩。
溝通,才是世界上成本最高的東西。
得冠軍後,臉上有傷的她夜晚在橋洞下行走,被巡警截住。
她費力地打手勢,巡警艱難地理解還試圖回應,溝通無效。
以其中一個把另一個拉走告終。
清晨街道上大家步履匆匆,她在拐角無意和一個中年男人相撞。
對方掉了東西,罵罵咧咧地怒斥她,又着急忙慌地走。
她也來不及解釋,隻能無視掉繼續向前。
這是最高效的方法了。
她沒有辦法、也沒有資格要求别人理解她,與她真正建立溝通。
就像當弟弟希望她和自己聊天時,她給出答案。
- 談話解決不了我的問題
- 但說出來能讓你感覺輕松不是嗎?
- 就算說出來 也總要一個人面對
- 不是每個人都像你一樣堅強 姐姐
- 我也不是很堅強
惠子其實是直球選手,無比坦率。
她積壓已久的憤怒,委屈,不解都化在拳擊裏。
打拳的時候,她腦子裏什麽都不會想,進入一種 " 空 " 的狀态。
拳擊,是她與這個世界建立的最激烈的聯系。
她用打拳,和這個世界交流與對抗。
她一度獲得了成功,但也差點撐不住。
因爲拳擊館,要倒閉了。
疫情期間,學員漸少,經營情況很差。
沒有大開大合的撕扯,很多人的離開,隻是一個電話,兩條橫杆抹去人的名字。
也抹去了他們長久的努力和堅持。
而會長得了腦瘤,看顧拳館有心無力。
雖然他依舊是負責的人,對于已經安排了拳擊賽的成員,教練會和他們堅持到最後;其他想繼續打拳的人,也會介紹給師資雄厚的其他拳館。
但惠子,卻想放棄了。
拳館可能倒閉,會長可能要死,都壓得她喘不過氣。
爲什麽?
因爲這倆,是她與這個世界産生聯系的紐帶,當紐帶要斷掉,死的不隻是一家拳館,不隻是一個拳擊教練。
惠子終于也病了,因爲吹風發燒感冒。
于是,她把 " 想休息一段時間 " 的字條夾到了儲物櫃的本子裏,然後離開。
回家時遇到了會長和她的妻子,她給他深深鞠了一躬。
就這樣告别?但注意:
那個夾在儲物櫃本子的字條,看似是她的 " 退路 "。
但真正的退路,是她在賭。
賭沒人會看到那張字條。
就像沒人會在乎容易被忽視的她。
這一層,就像每一個想放棄的人,都渴望那根壓死駱駝的稻草,讓自己的逃避,不至于太懦弱,太卑劣,顯得更加正當。
人的這層虛僞與小心思,導演敏銳抓住。
但感人之處在于:
她看輕了自己。
也看輕了重視自己的會長。
爲了她,會長費心地尋找能接納聽障人士的拳館。
生了病,在家吃飯時,還會逐幀觀看她打拳的錄像,陪她練拳時甚至把衣服弄出口子。
明白了這些,惠子逐漸完成 " 破繭 ",她的戰鬥有了新的意義。
在那個孤獨的世界裏,除了爲自己戰鬥。
還要爲支持、幫助自己的人戰鬥。
03
她決定繼續打。
在拳館還未拆的彌留之際。
訓練時,她穿着那件被汗液浸透多次洗得發白的藍 T 恤,拼搏着。
可還未等她精疲力竭,一向嚴格兇巴巴的對打教練突然破防痛哭。
會長的病情又惡化了,腦部又長出了一個瘤子。
在 CT 照片上小得幾乎看不見,卻是所有人心上揮之不去的陰霾。
但,生活還要繼續。
擦完眼淚,從新開始。
最終的大賽不期而至。
疫情期間,台下除了教練和攝像外沒有其他觀衆,會長和親人也隻能看實況轉播。
惠子情況占優,對方教練用激将法鞭策隊員。
再上場,對方精神抖擻全力以赴,腳下更是不饒人。
碾在惠子的腳上,讓她直接崴腳倒地。
明明是犯規,但裁判沒發現,她也沒法在迅速的回合賽制中用手語申訴。
節奏完全被打亂,對手有教練激勵,而她耳畔依舊空蕩。
如猶鬥的困獸,她怒火中燒,卻因此給對手鑽空子的機會。
一個下勾拳把她擊倒在地,痛得站不起身。
輸了。
對,電影并沒有給出一個美好結局。
這一切,電影也早早給過暗示。
比賽前,惠子去醫院看望會長。
陪伴時惠子用淡藍畫筆在她的日記本上畫了一副拳擊手套。
師娘給會長念着惠子的日記。
文風像惠子出拳一樣,簡潔,樸實,優美。
12 月 25 日
我在拳擊館第一次和會長做乒乓靶訓練,結果他跌倒了,他看起來真的很生氣。
我很想笑,但我忍住了,自制力真的很重要。
……
12 月 28 日
長跑訓練 10 公裏,三輪沙袋訓練,兩輪繩戰訓練。
我雙臂張開太大的毛病還沒有改,我還以爲我已經改了呢。
1 月 2 日 晴
長跑訓練 10 公裏,三輪沙袋訓練,五輪乒乓靶訓練,兩輪繩戰訓練。
我還是會太緊張,我不能忘記呼吸,深呼吸可以幫我放松。
1 月 7 日
我後背痛,要花很長時間才能恢複。
我還沒正确使用我的身體。
2 月 11 日
長跑訓練 10 公裏,五輪空拳訓練,三輪沙袋訓練,五輪乒乓靶訓練。
今天雖然想練習,但是身體狀态跟不上。
但我害怕休息。
16 毫米膠片攝影下,惠子一颦一笑一舉一動,籠上一層溫柔的光暈。
在猶豫徘徊的日子裏,她開始學會回顧生活的庸長。
和會長的相處中,除了辛苦的訓練,那些可愛細碎的瞬間也浮出了水面。
頭發上沾滿汗水,會長擔心她感冒,把帽子給她戴上。
上一秒,她聽話地把帽子帥氣地反戴。
下一秒,趁會長沒發現又偷偷地正戴回去。
失去了當初如野獸一般與外部世界撕咬的初心後。
走出自己的繭房,開始回歸生活,爲别人活的惠子,某種意義上,也注定失敗。
所以片中的會長,看到了惠子的失敗後,才會既怅然若失,又如釋重負。
沒有戰鬥意志是無法做到的
如果你失去了戰鬥的意志
這是對你自己的不尊重
對你自身也很危險
這并不是一場圓滿的落幕。
失敗的第二天,她繼續去酒店上班。
她還有機會赢得比賽嗎?
不重要了。
惠子爲什麽會輸?
因爲與教練的相處,讓惠子失去了那種咬牙與世界決裂的戰鬥意志。
可失去戰鬥意志,于她,并不是一件壞事。
就像影片的英文名:Small, Slow but Steady。
像一根在懸崖邊沿攀援的藤蔓。
瘦細的,緩慢的,但卻有堅實而蓬勃的生命力。
她輸掉了比賽,但釋懷了生活。
體育片的解法,不隻是競技勝利的鼓舞人心,也可以是跳出輸赢,與生活的握手言和。
影片結尾,夕陽西下。
之前打敗她的冠軍,找到在橋坡下的她,鞠躬道謝。
對方穿着工裝,是一個工廠女工。
惠子最大的敵人,可能不過是另一個 " 惠子 ",另一個還在自己囚牢裏的 " 惠子 ",執着于輸赢。
而生活裏,還有許許多多的 " 惠子 "。
人走後,獨留惠子在風中,看着遠方熟悉的蘆葦蕩倏然一笑。
接着,奔向了坡上。
拉伸,繼續奔跑。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西貝偏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