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聯社上海 3 月 21 日訊(編輯 黃君芝)在政府的不斷斡旋下,瑞銀(UBS)周日同意以 30 億瑞郎收購競争對手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這一曆史性交易将合并歐洲最大的兩家銀行,爲這場銀行業危機帶來緩沖。
至此,瑞銀、瑞信分别成爲了這場危機中最顯而易見的赢家和輸家:
最直接的赢家:瑞銀
瑞銀以其市值的一小部分收購了其長期競争對手,并可以得到政府和瑞士央行的支持,可以部分消化收購帶來的損失。
根據标普全球的數據,如果瑞銀能完成這筆交易,其管理的資産将膨脹至略低于 2 萬億美元,這比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等美國競争對手管理的資産還要多。
瑞銀首席執行官則稱,與瑞信合并後,财富管理和資産管理的資産規模料激增至約 5 萬億美元,預計到 2027 年,合并還将讓公司每年成本削減超 80 億美元。瑞銀還可以保留瑞信盈利的瑞士業務部門,許多分析師表示,瑞信該部門的價值超瑞銀 30 億瑞郎收購價的三倍。
不過,晨星股票分析師 Johann Scholtz 表示,目前歐洲銀行股仍處于不确定時期,這可能會使交易的光芒減弱一些。
他說," 在正常情況下,我認爲這對瑞銀來說絕對是一筆很棒的交易。但在目前的環境下,情況有點複雜,因爲市場普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最大輸家:瑞士信貸
顯而易見的是,這家擁有 167 年曆史的瑞士銀行成爲周日纾困協議的最大輸家。上周爆發的全球銀行業危機令瑞士信貸本已遭受重創的股價雪上加霜,該股在五天内暴跌 70%。
如今,這家曾經的銀行業巨頭迫于本國政府的壓力,不得不接受其最大競争對手的收購,而且收購價簡直堪比 " 白菜 "。自 2008 年金融危機以來,很難想象還有比這更離譜的收購事件了。
此外,瑞士信貸的首席執行官預計也将離職,因爲他無法重振這家破産的銀行。據悉,烏爾裏希 · 科爾納(Ulrich Koerner)去年夏天才開始擔任最高職位。盡管他已經制定了一項削減風險的計劃,但在經曆了一系列醜聞和虧損後,恐怕已是施展無望了。
除了瑞銀和瑞信外,下文還盤點了此次事件中其他的赢家和輸家:
輸家:沙特阿拉伯、卡塔爾和挪威
由于對瑞信的敞口,一些全球最大的投資者因這筆交易遭受了巨大的損失。數據顯示,瑞信最大股東沙特國家銀行在短短 15 周内損失了 11 億法郎。沙特國家銀行董事長上周三排除了增持瑞士銀行股份的可能性,導緻瑞士銀行股價暴跌。
沙特國家銀行在去年 11 月以每股 3.82 瑞士法郎(折合 4.12 美元)的價格收購了瑞士信貸的股票,遠遠超過了瑞銀将向瑞信股東支付的 0.76 瑞士法郎。
此外,卡塔爾和挪威的主權财富基金是瑞信的其他大投資者,不過挪威主權基金的管理方挪威銀行投資管理公司(Norges Bank Investment Management)周一表示,已在今年早些時候減持了瑞信的股份。
赢家:華爾街(暫時)
摩根大通(JPMorgan)、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和華爾街其他投行現在少了一個競争對手。
瑞銀董事長 Colm Kelleher 上周日表示,瑞信的投行部門将裁員。此外,救援協議也可能有助于遏制目前全球銀行業危機造成的一些動蕩。
不過,有鑒于瑞信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關鍵角色、許多人曾認爲它 " 太大而不能倒 ",華爾街最大的幾家銀行可能會感受到周日收購的餘波。
晨星投資管理公司(Morningstar investment Management)首席投資官 Dan Kemp 表示:" 這比 SVB 的倒閉更重要,因爲瑞信擁有一家投行。這更像是銀行業管道的一部分,因此更令人擔憂。"
輸家:AT1 債券持有人
債券投資者通常比股東更能免受損失,但這次卻不同尋常。瑞士監管機構表示,價值約 160 億瑞郎的瑞信債券将被完全減記,以确保私人投資者幫助分擔損失。
據悉,這将是歐洲規模 2750 億美元的 AT1 市場最大一次價值減記事件,損失規模遠遠超過 2017 年西班牙銀行 Banco Popular SA 債券上的 13.5 億歐元減記,當時該銀行被桑坦德銀行收購。
分析師警告稱,監管機構減記這些債券的舉動,可能會給其他尋求出售此類債券的歐洲銀行帶來壓力,這意味着瑞銀與瑞信的交易可能會延長而不是結束銀行業危機。
AJ Bell 投資總監 Russ Mould 警告稱," 這(瑞士監管機構的舉動)似乎吓壞了投資者,并導緻其他銀行債務的抛售,這對股價構成了壓力。這意味着我們過去幾周看到的銀行業危機已經開始了新的篇章,而不是接近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