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計算技術誕生之日起,能耗與冷卻便如同雙生之花,相互依存、相互制約,曆經無數次的較量與博弈,在數據中心追求算力發展躍遷的百年曆程中,譜寫出一首冰與火的史詩。而這背後的基礎設施出現過各種頗具實驗性的形态,比如 1985 年,美國 Cray-2 超級計算機采用單相強制對流浸沒式液體冷卻系統,芯片被整個浸入冷卻液中,極具科幻感和視覺沖擊力。

2018 年,Facebook 在其數據中心首次使用蒸發冷卻技術,創新性的省去了最耗電的機械壓縮循環系統,使用 100%自然風蒸發冷卻、加濕系統。

放眼未來,面向量子計算機的冷卻技術更爲 " 神奇 ",比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研究團隊提出了麥克斯韋妖式量子算法冷卻方法,通過光學幹涉裝置搭建成冷卻模塊,實現量子系統的逐步冷卻 ……


麥克斯韋妖式量子算法冷卻▲
目光聚焦當下。2024 年聯想 Tech World 上,聯想集團董事長兼 CEO 楊元慶,與 NVIDIA 創始人兼 CEO 黃仁勳同台登場,科技界兩大頂尖領軍者共同發布搭載聯想第六代 Neptune 海神液冷解決方案的 AI 服務器。在數據中心這個算力的心髒中,海神液冷技術如同一股清泉,爲高密度計算提供了冷靜而高效的血液,爲全世界的 AI 注入動力。

今早,聯想集團 2024/2025 财年 Q2 财報發布,《Game of AI》系列科普視頻第二集《數據中心:如何與世界交換算力》也伴随财報上線。
視頻以《權力的遊戲》風格開場,用三維沙盤、三維爆炸拆解等創意的表現形式,跟随著名英國科技曆史學家、中科院外籍院士李約瑟爲原型的智能體第一人稱視角,展開了一場算力史與能源技術史的探究。


算力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人類科技進步史。從最初的大型機到如今的量子計算機,從簡單的數值計算到複雜的人工智能模拟,算力的每一次突破,都爲人類帶來了新的可能。

在聯想集團打造的這支科普視頻中,我們一次次看到算力如何影響世界,片中大曆史長鏡頭全景展示了人類算力的發展曆程。能耗爲何是算力性能破局的關鍵?算力如何可持續?我們一起從科技樹的原點探索,随着一個個節點被點亮,我們驚奇的發現,每一次算力的飛躍,都如同主幹上新增的年輪,記錄着人類對算力探索的成就。伴随算力和能耗的發展,另一支以冷卻技術爲代表的分支也在同步演進,它們與算力發展的主支相互交織,相互影響,共同構成了當下數據中心的形态。







1946 年 2 月 14 日,世界上第一台通用電子計算機 ENIAC 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正式誕生!它是一個真正的龐然大物,占地約 170 平方米,重達 27 噸,使用了 17840 支電子管、7200 個晶體二極管,每秒可進行 5000 次加法運算,或者 400 次乘法運算,但同時,它的耗電量高達 150 千瓦。每當這台計算機啓動的時候,費城的燈光都仿佛爲之暗淡。
ENIAC 的成功激發了對更高效計算設施的需求。6 年後,UNIVAC I 的問世,更是首次實現了存儲能力,顯示了計算機在數據處理上的巨大潛力。
然而,ENIAC 和 UNIVAC I 并非完美無缺。ENIAC 的電子管穩定性差,發熱功耗和體積大,已經需要人們使用龐大的風冷系統爲其降溫。

在随後的 20 多年裏,人類不斷拓寬對計算探索的疆域,科技樹被不斷點亮—— 1960 年代出現了集成電路,計算機開始小型化發展;1970 年代見證了個人電腦的誕生;1980 年代,個人電腦出現開始接入局域網;1990 年代互聯網開始普及,機架式服務器的出現,使數據中心的概念逐漸形成。能耗密度也達到每個機櫃 400W,迎來第一次算力躍遷。

但随之而來的能耗難題逐漸顯現,空調解決了第一次算力密度增高、能耗增高帶來的高熱問題。也讓人們意識到需要更強大的冷卻技術才能将不斷增長的算力從能耗的制約下拯救出來。
雖然此時液冷有着難以企及的高昂成本,但人們已經看到了它的巨大潛力。我們的目光随着視頻中的科技樹來到 21 世紀,高性能計算使得單機櫃功耗呈直線飙升百倍,高達 50kW,算力洶湧磅礴。然而,這也給散熱同時帶來了百倍的嚴峻挑戰,在此形勢下,液冷技術全面爆發。


2012 年,聯想集團推出了海神 Neptune 液冷技術,其核心優勢在于溫水冷卻方案,該方案能夠顯著降低數據中心的能耗,提升散熱效率,能夠将數據中心的 PUE 值降低至 1.1。聯想集團爲北京大學打造的 " 未名一号 " 高性能計算平台,通過采用海神 Neptune 液冷技術,每年節省了 60 萬度電,降低了 50% 的制冷散熱成本。在當時,可以說海神 Neptune 液冷技術标志着數據中心冷卻技術的一次重大進步,算力獲得了第二次躍遷。

終于,我們随着智能體李約瑟的視角來到了 2024 年,液冷行業将迎來 " 剛需 " 爆發元年。這一年,AI 訓練和推理如同星火燎原之勢迅速普及開來,迎來了第三次算力的躍遷。在這個過程中,單個 GPU 的功率需求如火箭般飙升至 1000W,而數據中心單機櫃的功率密度更是達到了令人驚歎的 100kW,面對如此巨大的算力需求,帶來的極緻高密度熱量,液冷技術已然成爲了提升算力的關鍵所在。

2024 年聯想 Tech World 上發布的 AI 服務器搭載聯想六代海神 Neptune 垂直液冷技術,革命性的垂直液冷機箱,實現了更精巧的封裝,是對數據中心能耗問題的革命性解決方案。與傳統風冷系統相比,這款液冷技術的變革性産品能夠減少高達 40% 的電力消耗,使得 AI 和高性能計算客戶能夠在不依賴專門數據中心空調的情況下,運行功率超過 100kW 的服務器機架,有效轉移 98% 的熱量。

在聯想集團的視頻中,還展現了全機房的液冷整合方案——液冷集群微模塊。它将多個子系統集成在一個模塊化産品中,簡化了液冷工程的複雜性。采用液冷機櫃式 CDU(Cooling Distribution Units),滿足高散熱量、高功率密度場景需求。不僅提升了數據中心的性能和可靠性,還爲人工智能、雲計算等前沿領域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撐。在穿越百年的數據中心能耗技術争鋒中,液冷技術當之無愧地加冕爲王。


AI 正以革命性的速度重構我們的世界和生活方式。醫療領域,AI 被用于開發新的藥物和治療方法;在制造業中,機器學習和自動化技術的應用使生産過程更加高效和智能化 …… 無論是 AI 大模型的虛拟世界,還是我們所在的現實。有算力支持的世界正被革新。
釋放算力的冷卻技術與制約算力的高熱能耗,互相角力、相互促進,在持續百年的較量中,譜寫數據中心的 " 冰與火之歌 "。視頻中,我們看到從風冷到液冷,再到未來的浸沒式液冷、納米流體冷卻、真空冷卻等技術,每一次技術的飛躍,都是對計算設施能耗的釋放,對效率的一次提升,讓算力可持續。

聯想集團将繼續引領液冷技術不斷向前,持續推動數據中心架構的革新,使 AI 向實,促進算力在各行各業的持續發展,助力我們加速進入人本的智能新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