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伯虎财經,作者 | 阿桃
在黎萬強、周受資、周光平、黃江吉等一衆老将離開後,王翔也在 62 歲這年将退休提上了議程。
一場體面的退休活動,雷軍用一句話感謝了王翔為小米的付出:" 翔總終于迎來了規劃已久的退休,感謝翔總這 7 年多來為了小米事業所有的投入與付出。"
如果說黎萬強在小米企業文化、品牌建設等領域起着不可磨滅的作用,那麼小米海外市場的從 0 到 1 離不開王翔這号人物。
眼下,王翔的權力棒交接到了盧偉冰手上。後者 2019 年加入小米,四年時間從 Redmi 品牌負責人升級為集團總裁。一個如此重要的位置,直接越過老将交給一位新将,盧偉冰似乎拿了總裁劇本,看似魔幻背後卻大有深意。
12 歲的小米,如今迎來轉型之痛,左手是手機高端化遇阻,右手是不斷燒錢的小米汽車,組織之變成了關鍵性一棋。一進一退背後,小米正邁入更精細、更具效率的組織大戰中。
01 盧偉冰把住小米 " 命脈 "
雷軍在内部信中表示,2022 年 12 月 30 日,王翔将正式卸任集團總裁職務,由盧偉冰繼任新一任集團總裁。同時,王翔将繼續作為高級顧問為小米服務。
這一個決定屬實讓人有些意外。按理說,王翔退休新任集團總裁應該在元老會裡面挑選,即便王川和洪峰有意退居二線,也應該是提拔劉德。但是 2019 年才來的盧偉冰直接越過了元老會,接過王翔手中的權力棒。
盧偉冰何許人也?
他可以說是小米新戰略的核心領軍人物,剛接手紅米時紅米正處于産品線混亂、銷量長期低迷,沒有當家旗艦,市場份額被榮耀屢屢搶走的境況。盧偉冰上任後,做了三件事。
一是盤活了紅米,并且很好地接住了小米的 2-3K 價位,極緻性價比成了紅米的标簽;二是操盤小米的線下市場,上萬家小米之家幫助小米熬過了艱難的 3 年疫情;三是非常積極的投身線下調研和維持渠道關系,做到了親力親為。
這三件事也奠定了他在小米的地位,成為小米體系内晉升最快的高管。從 Redmi 品牌負責人,到中國區總裁,到統領中國區、國際部和印度區三大戰區業務再到集團總裁,四年連升四級,足以看出雷軍對他的器重。
作為 " 指哪打哪 ",能承接雷軍提出的戰略并将其落地的最佳人選,盧偉冰上任後的首場戰役将是小米的高端化之戰。
眼下小米,已經進入陣痛期。
在小米發布的 Q3 季度财報中顯示,小米集團總營收 704.7 億元,同比下滑 9.7%;經調整後淨利潤為 21 億元,同比下滑 59.1%。這已經是連續三個季度,小米集團營收和淨利潤雙雙下滑。
其中,在小米集團整體營收中占比高達六成的智能手機業務同比下滑幅度最大。
主要原因是小米智能手機出貨量和 ASP(智能手機平均銷售單價)均出現了下降。今年第三季度,小米智能手機全球出貨量同比下滑 8.4%,智能手機的 ASP 則由 2021 年第三季度的每部 1090.5 元減少 3.0% 至 2022 年第三季度的每部 1058.2 元。
一季度雷軍還喊出 " 三年内拿下國産高端手機市場份額第一 " 的口号,但随後二季度小米手機 ASP 下降,盡管今年 Q3 季度推出的小米 12S Ultra 和小米 MIX Fold 2 收獲廣泛好評,但小米手機的高端化布局依舊困難重重。
就連王翔也在财報會上表示," 靠一兩款産品實現高端市場的‘速勝’,這種想法是不正确的。"
雖然王翔表示小米對此有戰略耐心,但是眼下造車正成為小米尋求增長的重中之重。2021 年 3 月,雷軍喊出了 " 押上全部聲譽,為小米汽車而戰 " 的口号,正式開啟了其人生中最後一次創業項目,進軍智能電動汽車行業,目标在 2024 年上半年實現智能電動車量産。
按照計劃,小米手機主業的穩步發展,能夠為其造車業務不斷輸血。但當下小米面臨的處境是手機業務營收下滑。
一邊是營收利潤下滑,一邊是開支在加大。今年前三個季度,小米汽車大肆招人,與二季度比起來,小米第三季度僅員工薪酬開支就多了 2 億元。
有媒體就爆料,小米汽車的項目進度其實并未達到内部預期。原本預計交付的部分功能,因為延期原因被砍。目前項目進展緩慢,要在 2024 年前落地也存在困難。
這也意味着,小米手機的高端化布局需要加速。2019 年加入小米前,盧偉冰已在手機等硬件行業工作 20 多年,供職過康佳、天域、金立等公司,人脈資源豐厚,有充足的銷售管理經驗。
相較于小米的互聯網模式,這些手機企業更偏向傳統零售模式,這恰恰也是小米在過去幾年在線下門店需要補課的地方。但懂渠道,懂性價比的盧偉冰,懂高端市場嗎?
02 外部:生死之戰
今年 2 月,小米集團召開了一場高端化戰略研讨會,會上,小米正式組建了高端化戰略工作組,并提出" 三年内拿下國産高端手機市場份額第一 "的新目标。
(圖源:雷軍微博)
這是繼去年 8 月提出 " 全球銷量第一 " 的目标後,小米集團拆解出的一個細化目标。雷軍在會上強調,高端之路是小米成長的必由之路,也是小米發展生死之戰。
回顧小米的高端之路,發力較晚,從 2020 年小米 10 開始,雷軍意識到一個制約小米未來發展的問題,那就是以 " 性價比 " 起家的小米手機,這一屬性限制了其繼續提升。
于是小米将 " 性價比 " 交給了盧偉冰負責的 Redmi,雷軍親自率領小米系列沖擊高端。
以 2021 年為例,小米陸續上市了小米 11、小米 11 Pro 和小米 11 Ultra,下半年又上市了小米 MIX 4,向高端市場發起沖擊。
而小米 12 系列成了小米 2022 年主打的年度旗艦,作為小米向高端市場沖擊的一款新品。那麼,其在高端市場表現如何?
今年 9 月,小米手機的月出貨量已超過 1000 萬部。僅次于三星、蘋果、華為,跻身全球前四。
但主要原因是低端機的沖量,小米 2000 元以上的手機,賣得并不好。對比華為、oppo、vivo 在中高端市場的競争力,華為在國内 3000 元到 4500 元價格段産品優勢明顯,oppo 與 vivo 這兩年高端手機也取得了較大突破,3000 元左右的旗艦機非常暢銷。
留給小米的挑戰并不小。盧偉冰曾坦言,2021 年是小米高端化的壓力測試年,在産品質量、産品體驗等方面,确實遇到了很多問題。但在其看來,這些問題都是小米交出的學費," 如果不做這些探索,那永遠不會知道難度在哪裡 "。
如今,親自帶隊造車的雷軍根本無暇顧及手機業務。一位熟悉雷軍的業内人士指出,雷軍需要有人幫其獨當一面。
高端化的重擔交到了盧偉冰身上,對小米而言小米的目标絕不僅僅是靠 " 性價比 " 生存的硬件廠商,它要對标的是巨頭蘋果,成為像蘋果一樣的 " 硬件平台 " 公司。
從盧偉冰以往戰績來看,他善于整合供應鍊、市場、營銷等各個環節,這些都源自盧偉冰在技術、産品、供應鍊、銷售、市場這五個手機業關鍵環節摔過的跟頭," 是那個被經驗教訓喂出來的操盤手 "。
但高端化不是單純的硬件堆砌整合,背後需要每年數以千億計的研發投入和品牌創新。
小米目前主力機型的芯片是向高通和聯發科采購的,存儲芯片的供應商主要是三星、SK 海力士和鎂光。屏幕主要從京東方采購,組裝的工作主要交給富士康、英業達和聞泰科技。除了屏幕和組裝,大部分核心組件都要依靠美國和台灣的廠商進行供應。
産品設計能力依舊薄弱,所以小米也在通過投資包括射頻芯片、AI 芯片研發、顯卡驅動芯片、液晶顯示器及發光材料等手機底層技術,從而快速完成技術積累,保證生産的手機在技術上不掉隊。
截止到 2021 年前三季度,小米的研發費用達到了 93.13 億元,但反觀友商一年千億元的研發投入,小米無疑差距還非常大,需要補齊其研發短闆。
留給盧偉冰的難題并不小,不知接過權力棒的盧偉冰會做出怎樣的變革?王翔搞不定的高端市場,盧偉冰能如期完成雷軍定下的三年目标嗎?
03 内部:組織大換血
公司對組織管理的重視程度常取決于對未來的預判:如果相信增長還會繼續,增長本身是最好的管理;如果認為增長可能消失,打造更精細、有效率的組織就是題中之義。
而小米正在兩個方向上同時前進,一造車,二精兵簡政。
" 得知自己被裁,内心也很平靜,自己是大齡員工,已經 40 歲了,早已屬于互聯網企業内部要被優化的對象。"
據雷遞報道,早從 12 月中旬開始小米就開啟了一輪内部優化,涉及多個部門,傳聞裁員 6000 人,但小米稱比例沒那麼大。
在馬化騰喊出要給業務團隊壓力,劉強東痛批高管用 PPT 忽悠自己時,小米内部也進行了一輪大換血。
盧偉冰被推到最前鋒,與此同時小米聯合創始人洪鋒和王川也在今年年底退出業務一線。曾經和雷軍一同喝小米粥的老将們相繼離去,小米集團進化成一個容納數萬人的龐然大物。
要想走得快,這頭 " 龐然大物 " 需要統一思想,并且加入精兵強将。2018 年小米上市後,雷軍和小米就開始有意識地調整以往管理風格。
小米成立了集團組織部和參謀部,分别由此前在一線的聯合創始人劉德和王川負責。" 如果小米要成為萬億營收的公司,必須增強大腦能力,就算我再勤奮,可能也不夠了。" 雷軍當時接受采訪時說。
進入高速發展期的小米,開始廣納人才,通過廣泛引入各類相關廠商有相當經驗的高管,來打開在中低端觸及天花闆後在中高端、垂直領域等多個新戰場的可能性。
比如,先後吸引努比亞聯合創始人苗雷、原小辣椒手機創始人王曉雁、原魅族高管楊柘、前聯想集團副總裁常程等人加盟。
但令人始料未及的是,請來營銷大師楊柘擔任首席營銷官,入職僅 5 個月就被轉任小米中國區營銷顧問,而被雷軍給予厚望的常程也于今年 1 月底離職。
有行業人士分析稱,常程在小米任職期間确實在青春版等産品線上,給小米帶來了一種全新的進擊可能,而小米想要獲得的垂直細分市場卻難以被常程打開," 這種進擊本身帶有強力試錯的意味,作為試錯者就大概率要承擔失敗的宿命,常程恰恰成為了這一波被引入的外部高管試錯者群體中賽馬失敗的角色。"
不斷的賽馬換來的是不斷的人事調整,最後形成巨大的組織内耗。據晚點 LatePost 報道,截至 2021 年 12 月 10 日,小米 3 萬多名員工年内共收到 35 封調整組織架構和人事任命的内部信。
盡管如此,組織大戰仍在繼續。小米一邊進行裁員,一邊加大小米汽車的團隊招聘。在增長消失與增長繼續之間,小米試圖平衡兩邊的天秤,盡可能跟上步伐。
在伯虎财經看來,這不失為一種 " 防守 ",這些年小米一直在 " 變 ",業務在變組織在變,從線上到小米之家,從中國市場到海外市場,這家互聯網公司從未隐藏自己想要成為巨無霸的野心。
但眼下被刻上 " 性價比 " 烙印的小米,能攻入高端陣地與蘋果一搏嗎?大衆都期待上任後的盧偉冰會給出怎樣的答案。
參考來源:
1. 雷遞:雷軍主導小米管理層變革:創業派隐退 職業經理人上位 2. 晚點 LatePost:進攻與防守,小米造車後的雙重組織架構 3.YOUNG 财經 漾财經:小米為何迷信高端化?" 為了利潤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