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預告、快報陸續放榜,創新藥巨頭百濟神州(688235.SH)也公布自己的業績單。整體來看,得益于創新藥的銷量大增,百濟神州營收得以邁上新台階;但另一方面,依然深陷虧損泥潭中。數據顯示,百濟神州2020 年營業總收入爲 95.66 億元,較上年同比上升 26.1%;歸屬淨利潤虧損 136.42 億元,虧出曆史新高。
钛媒體 APP 通過統計,在過去三年裏,百濟神州已累計虧超 330 億元," 摘 U" 之路仍然遙遙無期。
兩大核心産品持續放量
公開資料顯示,百濟神州是一家專注抗腫瘤創新藥物研發的全球性、商業階段的生物科技公司。公司成立于 2010 年,專注于研究、開發、生産以及商業化創新型的抗腫瘤藥物。
談及主要财務數據變動的主要原因,百濟神州在公告中稱,報告期内,公司産品收入增加 107.3%,主要得益于自主研發産品百悅澤(澤布替尼膠囊)和百澤安(替雷利珠單抗注射液)以及安進公司和百奧泰授權産品的銷售增長。其中,澤布替尼銷售上漲 172.33%,替雷利珠單抗銷量上漲 73.59%。
具體來看,百濟神州的 " 出海 " 效果顯現。2022 年,百悅澤在全球銷售額總計 38.29 億元,上年同期全球銷售額總計 14.06 億元。在美國,百悅澤銷售額總計 26.44 億元,而上年同期美國市場銷售額總計 7.46 億元,百悅澤在美國銷售的持續增長主要得益于在套細胞淋巴瘤(MCL)、華氏巨球蛋白血症(WM)和邊緣區淋巴瘤(MZL)市場的持續滲透。
在中國,百悅澤銷售額也達到 10.15 億元,而上年同期中國市場銷售額總計 6.52 億元,百悅澤在中國銷售的增長主要得益于在包括複發 / 難治性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R/RCLL)、套細胞淋巴瘤(MCL)和華氏巨球蛋白血症(WM)等多個已獲批适應症的銷售額的持續增長。目前,百悅澤在中國獲批的三項适應症已全部納入 " 國家醫保目錄(2022 年)"。
而另一創新藥百澤安去年在中國的銷售額總計也達 28.59 億元,上年同期中國市場銷售額總計爲 16.47 億元。百濟神州解釋稱,國家醫保目錄報銷範圍的擴大帶來了更多的新患者需求,進一步擴大的銷售團隊規模以及進院數量推動了市場滲透率和市場份額的提升。
在上述兩大核心産品的 " 加持 " 下,百濟神州的營收創造上市(按照 2018 年港股上市計算)新高。
百濟神州近年營收
研發銷售支出持續攀升
雖然營收邁上新台階,但百濟神州的虧損也在持續擴大,并創造了曆史新高。钛媒體 APP 注意到,公司除 2021 年第一季度實現了盈利 3.31 億元外,其他報告期的淨利潤皆爲負值。另據統計,在 2020 年 -2022 年的三年裏,公司已累計虧超 330 億元,這也是其股票後綴爲 "U" 的原因,目前,百濟神州" 摘 U" 之路仍然遙遙無期。
百濟神州近年淨利潤表現
持續的虧損或許源于百濟神州的支出過多。百濟神州在财報中表示," 自成立以來,我們每年呈現爲淨虧損,經營活動産生負現金流,由于爲我們的研發項目提供資金、與經營有關的銷售及管理費用,以及支持我們的産品商業化所導緻。" 對于虧損的詳細原因,钛媒體 APP 也試圖緻電百濟神州進一步追問,但對方電話未有人接聽。
不過,從業績預報可知,百濟神州2022 年仍然延續原有戰略,持續擴大研發、銷售支出。
根據美股财務數據,百濟神州去年投入研發費用 16.4 億美元(約合人民币 114 億元),同比增長 12.42%;投入銷售及管理費用 12.78 億美元(約合人民币 89 億元),同比增長 29.06%,其中,員工薪酬和福利增加 1.764 億美元;外部商業化相關費用增加了 4600 萬美元,包括市場研究、市場準入研究和推廣活動等等。
與此同時,百濟神州也逆周期擴大了公司團隊,截至 2022 年底公司擁有員工超過 9000 名,較 2021 年底增加約 1000 人。
另外,百濟神州還稱,去年虧損加大的主要原因是合作收入有所下降以及彙率波動影響所緻。根據百濟神州的官方披露,2022 年的淨虧損包含非經營性費用約 15 億元,該部分非經營性費用主要來自于美元走強,以及按美元計價子公司所持外币貨币價值重估所錄得的彙兌損失。
盡管百濟神州持續虧損,但公司一直備受資本市場的青睐。2021 年 12 月 15 日,百濟神州在科創闆 IPO,募資近 220 億元,相比于 2018 年在港股募資的 9.02 億美元(約合人民币 62 億),翻了超三倍。目前,百濟神州仍然是全球唯一在納斯達克、港交所、上交所三地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被業内公認爲 " 融資能力最強 ",據統計,百濟神州在一二級市場上的融資金額已近 300 億。
不過,面對無休止的 " 燒錢 " 黑洞,百濟神州或許也應該思考如何破局才是。(本文首發钛媒體 APP,作者 | 于瑩)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