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大車企陸續公布 3 月銷量數據。從結果來看,3 月,絕大多數車企實現環比上漲,且增幅相對不錯,不過對比去年同期來看,仍有不少車企呈現負增長。如此看起來," 降價跑量 " 的招數,多多少少起到了一些效果,但也算不得一劑猛藥,對車市的刺激有限。
造車新勢力表現分化,理想 " 獨美 "
3 月,造車新勢力仍然喜憂不同頻,理想再次沖上 2 萬 +,蔚來雖過萬,但與理想差距進一步拉大,哪吒在萬輛陣營暫時穩住了,但仍未回歸到原有水平,零跑、小鵬雖有改善,但還是未能破萬。
理想 " 獨美 ",3 月共交付新車 20,823 輛,同比增長 88.7%,是造車新勢力中唯一一家單月交付超 2 萬輛的車企,今年第一季度,理想累計交付新車 52,584 輛,已經遠遠超出其他新勢力車企。
這一表現早有預兆,一來,理想在去年 12 月就拿到過 2 萬 + 的成績,盡管此後兩月,這一水平沒能持續,但增長勢頭還是相對較佳,二來,理想在售三款新車中,L8 與 L9 處于交付爬坡期,L7 Pro 和 Max 也在 3 月初開啓首批交付。據最新消息,L7 Air 将于 4 月開始交付,屆時理想月交付量應該還會有新的突破。
蔚來表現讓人有些意外,3 月交付新車 10,378 輛,同比微增 3.9%,但環比呈現 14.6% 的下滑。有觀點認爲,主銷的 6 系車型經曆更新換代,而 7 系 SUV 表現還不夠理想,可能是主要原因。
哪吒也破萬了,3 月交付輛爲 10,087 輛,基本和前一月保持一緻,但同比下滑了 16.1%。現階段,哪吒有哪吒 U、哪吒 V 和哪吒 S 三款車型在售,但基本還是靠價格較低的哪吒 U 和哪吒 V 撐着,兩款車型交付量占了約八成,而售價過 20 萬的哪吒 S 僅占兩成左右,産品結構還是有待優化。
當然值得注意的是,2 月,哪吒曾表示,哪吒 S 存在産能不足問題,并正在進行供應鏈拉産調整,該調整期限預計在兩三個月左右。按照官方說法,哪吒 S 産能擴張中将加速交付。這意味着,後續交付情況有望改善。
小鵬改善有限,3 月交付新車 7,002 輛,對比去年同期下滑超五成,但好在環比呈現 17% 的增長。按照小鵬的說法,3 月交付量環比增長背後,P7i 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小鵬 P7i 于 3 月 10 日上市,随着該車型上市和快速開啓交付,3 月 P7 車型總交付 3,030 台,環比增長 32%。
零跑波動有些大,今年 1 月暴跌八成,交付量僅有 1,139 輛,2 月環比好轉,但交付量仍僅有 3,198 輛,而在 3 月,環比近乎翻倍,交付量升至 6,172 輛,雖然仍落後于去年同期,但逆轉勢頭明顯。
圖片來源:零跑汽車
這與其多款新車的發布以及降價的舉措有關。3 月,零跑一口氣發布了 4 款新車,包括 2023 款 C01、2023 款 T03、2023 款 C11 純電和 C11 增程版。且新款 T03 起售價降了 2 萬多,C01 降價近 6 萬,C11 純電版降了 3 萬,C11 增程版也比預售低了 1 萬。值得注意的是,零跑 C11 增程于 3 月 29 日開啓交付,據稱單月鎖單已超過 10000 輛。這意味着,接下來幾個月,零跑很有可能重回萬輛陣營。
老牌自主大都上漲,比亞迪再破 20 萬
老牌自主車企在 3 月依然很能打,環比大都上揚,對比去年同期,除東風乘用車、長城汽車兩家,其餘均呈正增長。
比亞迪 3 月拿下了 207,080 輛的月銷成績,環比增長 6.9%,同比上漲 97.4%,接近翻倍。值得注意的是,3 月騰勢 D9 銷量首次破萬,達到 10,398 輛,環比增長 42%,據稱連續三個月位居 "35 萬以上新能源豪華 MPV 銷量榜 " 第一,成交均價 41.5 萬。
要知道,比亞迪此前雖增勢很猛,但大幅增長的銷量背後,中低端車型貢獻不小。從 2022 年國内新能源車型銷量前十榜單來看,比亞迪宋、比亞迪秦和比亞迪漢等 6 款車型占據了這份榜單的 " 半壁江山 ",但如果以價格區分這 6 款車型,便可以看到,僅有比亞迪漢和比亞迪唐兩款車型是處于 20 萬元以上中高端賽道,其餘四款車型均處于 10-20 萬元的中低端市場中。
圖片來源:騰勢汽車
而騰勢 D9 銷量快速增長,意味着比亞迪品牌正穩步向上。不僅如此,騰勢品牌旗下車型騰勢 N7 将于今年上半年正式上市,騰勢 N8 也已公布外觀造型,肩負着豪華使命的騰勢品牌序列矩陣将進一步壯大。另外比亞迪高端品牌仰望旗下的首款百萬級别越野車型仰望 U8 實車将在上海車展正式亮相,預計在第三季度上市,豪華純電超跑仰望 U9 也将在上海車展首發亮相,将助力比亞迪沖擊百萬級新能源豪車市場。
不僅是比亞迪,奇瑞的表現也依然亮眼,3 月,奇瑞集團銷售汽車 124,954 輛,同比大漲 52.7%,環比增長 20.3%,其中奇瑞品牌 3 月銷量 89,157 輛,同比大漲 47.9%,環比增長 19.2%。然後是上汽乘用車,3 月銷量達到 82,258 輛,同比增長 32.2%,環比增長 40.6%。江淮也不錯,3 月銷量共計 53,005 輛,同比提升 24.1%,環比增長 6.68%。
從衆多自主品牌的表現來看,新能源汽車的拉動作用越來越明顯。比亞迪自不用說,自去年 3 月停止燃油車整車生産與銷售後,憑借 EV 純電與 DM 插混的雙重發力,持續翻番上漲。其他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車闆塊的表現雖不及比亞迪,但很明顯的是,新能源汽車的貢獻也在增大。
乘聯會近期指出,以長安、上汽、廣汽、吉利等爲代表的傳統車企在新能源闆塊表現尤爲頑強。在産品投放方面,随着自主車企在新能源路線上的多線并舉,市場基盤持續擴大。
乘聯會數據顯示,3 月廠商批發銷量突破萬輛的企業回升到 11 家,占新能源乘用車總量 80.7%。其中不僅包括比亞迪、特斯拉中國(88,869 輛)以及前面提到的理想、蔚來、哪吒三家造車新勢力,還包括廣汽埃安、長安(33,484 輛)、上汽乘用車(31,154 輛)、吉利(28,093 輛)、長城(13,155 輛)等。
合資整體相對慘淡,廣汽三菱逆勢增長
3 月,合資品牌紛紛降價 " 大促 ",12 萬元買 C6、不到 12 萬能買到樓蘭、凱迪拉克最高優惠達到 13 萬元……不過即便如此,合資品牌 3 月銷量依舊相對慘淡。
乘聯會數據顯示,3 月自主品牌零售 77 萬輛,同比增長 2%;豪華車零售 27 萬輛,同比增長 17%;主流合資品牌零售 54 萬輛,同比下降 9%。三大闆塊中僅合資品牌出現同比下滑。
當然具體來看," 以價換量 " 的策略确實也起了一些作用,從蓋世汽車此次的統計來看,大多數合資品牌環比明顯好轉。隻不過,從同比來看,合資品牌 3 月銷量仍然普遍落後于去年同期。
例如上汽大衆 3 月銷量 81,019 輛,環比雖上漲 10.53%,但同比仍下滑了 26.36%;長安福特 3 月銷量 15,469 輛,環比雖增長 8.08%,但同比仍下滑 34.17%;長安馬自達 3 月銷量 6,013 輛,環比大增五成,但較去年同期仍呈現近五成的下滑。廣汽本田、廣汽豐田、東風本田等車企情況也與之類似。
業界周知,合資品牌降價,一方面是因爲國 6B 的到來,需要及時處理掉庫存車型,另一方面也是自主品牌壓制下的 " 反擊 "。不過,正如乘聯會所說,今年的價格戰并沒有特别嚴峻複雜,隻是促銷規模很大,尤其是過度促銷宣傳,帶來的後果是購買信心低迷,銷量偏低。
值得注意的是,合資品牌中,廣汽三菱環比暴漲超 6 倍,同比也上漲兩成。要知道,就在前段時間,還有媒體報道稱 " 三菱将退出中國市場 ",并稱廣汽三菱将出售長沙工廠,接手工廠的是廣汽集團旗下的埃安(AION)汽車。不過随後廣汽三菱給出回應 " 廣汽三菱正常經營,三菱沒有退出,工廠也在正常運轉 "。此番廣汽三菱的逆勢增長似乎也在證實着這一點。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即便廣汽三菱并不打算退出中國市場,且其 3 月銷量确實在回升,但廣汽三菱所面臨的局面仍然不算樂觀。
畢竟從 2019 年開始,廣汽三菱銷量開始下滑,到 2022 年,廣汽三菱銷量已經連續四連跌。數據顯示,2019 年廣汽三菱銷量爲 13.3 萬輛,同比下滑 7.64%;2020 年,廣汽三菱銷量爲 7.5 萬輛,同比下滑 43.62%;2021 年,廣汽三菱銷量降至 6.6 萬輛,同比下滑 11.99%;而 2022 年,廣汽三菱更加慘淡,全年銷量隻有 3.36 萬輛,同比下滑 49.1%。
結合這樣的表現來看,3 月僅 2,471 輛的月銷恐怕并不足以擊退 " 退出中國市場 " 之類的傳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