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直播帶貨模式呈現快速發展态勢。與此同時,涉及虛假宣傳、價格誤導、誘導場外交易等消費維權案件也與日俱增。3 月 14 日,由中新經緯研究院、北京陽光消費大數據研究院、消費者網、北京工商大學新商業經濟研究院等單位聯合發布的《直播帶貨消費維權輿情年度報告(2023)》(以下簡稱《報告》)顯示,産品質量和虛假宣傳問題仍是直播帶貨平台的主要輿情問題。
《報告》圍繞帶貨平台和帶貨主播兩個維度,選取抖音、快手等 9 個電商平台以及瘋狂小楊哥、李佳琦等 17 位帶貨主播作爲研究分析對象。根據選取的平台和主播關鍵詞,采集 2023 年 1 月 -12 月國内直播帶貨消費的新聞資訊輿情數據共計 31229 條,并按照情感類型劃分爲 " 正面 "" 中性 " 和 " 負面 " 三類。其中," 正面輿情 " 占比 8.89%;" 中性輿情 " 占比 75.44%," 負面輿情 " 占比 15.67%。
圖 1:直播帶貨消費輿情數據情感分布概況
直播帶貨消費維權輿情:虛假宣傳、質量問題最突出
《報告》指出,2023 年直播帶貨消費維權輿情反映出虛假宣傳、産品質量、價格誤導、不文明帶貨、發貨問題、退換貨、銷售違禁商品以及誘導場外交易等八方面問題。涉及虛假宣傳問題的輿情數據最多占比達到了 38.97%,排名首位;其次是産品質量問題,占比爲 34.59%。對比 2022 年輿情數據發現,有關虛假宣傳問題的維權輿情有所提升,由 2022 年的第二位上升爲第一位。
圖 2:直播帶貨消費維權輿情反映的主要問題
《報告》通過對 2023 年直播帶貨平台以及主播帶貨的消費維權輿情數據彙總分析後發現,虛假宣傳和産品質量問題也最爲突出,且三年内占比未低于 30%,問題持續存在。
圖 3:部分平台直播帶貨維權輿情涉及主要問題
圖 4:部分主播帶貨維權輿情狀況
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表示,對比近三年報告,産品質量和虛假宣傳一直位于前三位且占比三年内未低于 30%,可見産品質量和虛假宣傳問題仍是直播帶貨平台的主要輿情問題。
頭部主播與平台需予以重點關注
《報告》在對 2023 年帶貨主播維權輿情數據彙總分析後發現,頭部主播輿情主要涉及虛假宣傳、産品質量、價格誤導、發貨問題、退換貨、銷售違禁商品和不文明帶貨等。
《報告》指出,頭部主播的維權輿情與其帶貨銷售量和個人影響力基本保持一緻,頭部主播由于其流量更容易造成維權輿情,需要予以重點關注,以免造成不良影響。
平台方面,《報告》分析發現,2023 年抖音、淘寶和快手三個平台的維權輿情相對較多,産品質量和虛假宣傳問題都比較突出。其中,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台虛假宣傳問題占比明顯高于傳統電商平台,而像淘寶、京東等傳統電商平台直播的産品質量問題占比則明顯較高,顯示短視頻電商平台和傳統電商平台直播帶貨問題的維權輿情重點的不同。
直播帶貨如何規範發展?
《報告》指出,直播帶貨作爲一種新型電子商務經營模式,不僅爲消費者提供了全新消費體驗,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線下消費的不足,已經成爲新的經濟業态增長點。然而,在快速發展過程中,直播帶貨行業也暴露出了許多違反法律法規和行業規範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而且影響了整個直播電商行業的健康發展,應該引起相關部門及消費者足夠的重視。
不過,對于直播帶貨的發展,《報告》認爲,關鍵還是努力通過各種方式讓直播帶貨行業在規範中健康發展、在發展中逐步規範,而不是一禁了之,因噎廢食。
對此,陳音江建議,第一,從帶貨主播角度來說,主播群體應加強教育培訓,增強自身法律意識、合規意識和責任意識,從源頭上防範網絡主播的違規行爲,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第二,從直播平台角度來說,要對主播的身份信息進行核驗登記,對主播的直播行爲進行日常管理,還要對主播加強培訓,并配合監管部門開展相關監督執法工作。第三,從監管部門來說,應積極結合直播帶貨發展狀況,完善相應法律法規和行業規範,讓直播帶貨行業在規範中健康發展、在發展中逐步規範。第四,從消費者角度來說,面對直播帶貨,消費者應該保持理性和警惕,主動了解有關法律法規,提升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遇到網絡直播營銷問題要依法理性維權。消費者需要對直播帶貨中所推銷的産品進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不要輕信主播的宣傳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