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春節還有約 30 天,小米竟然馬不停蹄地裁員了。這個征兆給了創業者什麼啟發?
12 月 19 日,據未經證實消息,一批被裁小米員工在某職場社區爆料:保守裁員約 6000 人,賠償比例為 N+2;廣泛涉及多個部門,手機部、互聯網部、中國部等,個别部門比例達 75%。
也有小米内部人士透露,此次裁員真實人數被嚴重誇大,實際不到整體人數的 10%。如果按照這個說法,據财報中小米最新員工人數約 35314 人,也就是說此次裁員少于 3530 人。
于情于理而言,春節前夕裁員比較少見,但小米依然這麼做了,足見其背後的決心。
年前裁員一般是為了年後——小米裁員發生的特殊時點,體現了它對 2023 年消費市場的悲觀。據 IDC 發布的最新數據(12 月 5 日),今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預計下滑 9.1%。2023 年仍會面臨挑戰,直至年底才會出現增長。
消費市場的冷暖一般有先兆,尤其與 " 三大件 " 有關:房地産、汽車、手機——這是國内用戶最 " 大 " 的 3 個消費品。小米此次的防守态度值得創業者反思,它可能代表 2023 年消費市場的主流趨勢。
鉛筆道認為,小米更大的挑戰不在于裁員,而在于它追求的第二、第三曲線:第二曲線是進軍高端手機,第三曲線是進軍智能汽車。
在經濟下行時刻,進軍高端手機有兩大不宜。
首先,消費行為會發生兩點改變:一,會追求節約,減少高端産品的消費數量;二,會更換品牌,從高檔品牌轉向普通品牌。
其次,進軍高端手機是一個 "10 年工程 "。據鉛筆道觀察,國産手機進軍高端興起于 2012 年,至今 10 年有餘。10 年過去,除了華為破圈高端,其餘的品牌基本落敗,包括但不限于聯想、中興(努比亞)等。
而小米的品牌基因是 " 性價比 ",高端不是它的品牌優勢,這意味着它将要進行長達 10 年的品牌重塑,這其中将包含長達 10 年的品牌投入,總計數額可能不低于 100 億(小米汽車的前期投入)。
據今年第三季度财報,小米高端化進程還處于 " 初始期 ":在中國大陸地區,定價在 3000 元及以上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 14%,手機的銷售單價增長約 9%。
而同時,小米還在追求 " 第三曲線 " ——進軍智能汽車。自今年以來,小米在智能電動車的投入總計為 18.6 億元,第三季度為 8.3 億元,占當季度淨利潤的 39%。今年三季度,小米的淨利潤約為 21.17 億,同比下滑約 59.1%。
小米汽車預計于 2024 年量産,可以預見的是,在接下來的約 2 年時間,該項業務依舊會對小米現金産生壓力。
綜合而言,小米更大的不确定性在于高端手機與汽車。
今年三季度,小米累計收入約 704 億,同比下滑約 9.7%,與全球手機出貨漲幅一緻,總業績不算差;公司淨利潤下滑嚴重(59.1%),原因為收入下滑及汽車投入。
相對這兩座 " 大山 ",此次裁員确實能為小米節約一大筆錢:假設此次裁員人數為 3530 人(總人數的 10%),而小米員工平均月薪大約 4.06 萬(2022 年三季度),一年下來節約的薪酬可達 17.2 億元——足夠在汽車業務投入半年了。
鉛筆道編輯部成員不持有所述企業股份,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