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虎嗅 ESG 組
作者|袁加息
頭圖|視覺中國
10 月 16 日最高法的新聞發布會上,展示一個特别的判例,事關一個自媒體觸碰了螞蟻集團的底線。
案情大概是,一個自媒體在 2021 年 5 月發文稱,螞蟻把知名的 " 螞蟻森林 " 當作碳彙賣給重污染企業," 幫助重污染企業污染環境 "。審理法院認定,這是對螞蟻集團和 " 螞蟻森林 " 公益項目名譽權的侵害。
最高法宣傳這個案例的意圖,在于打擊自媒體編造虛假信息、侵害民營企業聲譽的現象。
但案子也涉及一個有意思的話題:螞蟻有沒有把螞蟻森林賣掉,有這麽事關重大嗎?在現行的制度上講," 把森林碳彙賣給高排放企業 " 是天經地義的,螞蟻沒有賣,也有很多企業賣。
螞蟻森林究竟爲什麽 " 不容出賣 "?
賣了 " 不值 "
問題在當時也有很多讨論。那篇自媒體文章引發輿論反應之後,螞蟻森林的負責人就在微博上做出的兩點回應,簡單講是:一、螞蟻森林是純公益項目,集團不從中謀求任何資金收益;二、螞蟻森林種的樹不屬于螞蟻,屬于國家和社會。
但随着這兩年螞蟻的 ESG 工作進展和披露信息增多,如今我們知道,在螞蟻森林高風亮節的态度背後,也是經過一些利弊權衡的。用最爲直白的話說:賣掉森林,螞蟻雖能得到一點碳彙的錢,但同時會承擔更沉重的成本。
有碳交易專家計算過,螞蟻森林每年産生的碳彙,價值大概在爲數百萬元。而螞蟻森林在 2020 年的投入是 7.6 億元。如果螞蟻爲了碳彙的蠅頭微利而把森林賣作碳彙,将至少讓螞蟻陷入三個難以自辯的困境中。
第一個困境,即 " 賣碳 " 的輿論風險,已經在本文開頭的這場官司中體現出來了。
雖然林業碳彙是受到國際和國内官方認可的,但是這也未能完全洗脫林業碳彙的争議。即,一些重排放的企業會通過購買林業碳彙,來爲自己洗綠。對于螞蟻來說,這種争議當然是不染指爲好。
此外,螞蟻森林主要位于西北沙漠和大河上遊," 固碳 " 隻是植樹目的的一小部分,更大的價值在于防風固沙、水土保持等等。如果單單把碳的價值兌現,讓外界看到,這也有自降身價的意味。
梭梭樹沒有很多固碳的量,相比之下,治沙的價值更大。|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賣森林,就涉嫌 " 把用戶善舉據爲己有 "
螞蟻想規避的第二個坑,關乎一個 ESG 原則:平台用戶的善舉,算不算平台的善舉?
螞蟻集團的 CSO(首席可持續發展官)彭翼捷曾在 6 月的 ESG 溝通會上表示,集團認爲 " 平台 ESG" 是不完全等同于一般企業 ESG 的,并且一直在思考平台 ESG 是什麽。
而螞蟻就森林的一貫表态——螞蟻森林的樹不屬于螞蟻,螞蟻隻是平台的提供者——顯然是在平台角色上做出了抉擇。
我們可以問幾個類似的問題:一個電商平台上的主播爲農産品帶貨,算不算電商也助農了?一個視頻平台的賬号發布了支持殘疾人的視頻,算不算視頻平台也助殘了?
這種問題不會有非黑即白的回答。平台通常會給用戶的公益行爲一些支持(比如給些流量、建個頻道),從而多少算自己 " 助力 " 了用戶的善舉。但這種涉嫌 " 把用戶善舉據爲己有 " 的平台行爲,多多少少令人感覺道理不順。
而螞蟻直說 " 螞蟻森林的樹不屬于螞蟻 ",明智地選擇堅守原則,不淌這一池渾水。
螞蟻森林的碳計算,并不完全嚴謹
螞蟻不賣森林,要規避的第三個坑在于科學依據不足。
提倡綠色生活方式、種樹,它們本身都是好事。不過,你真的以爲,一次線下支付行爲能收 5g" 綠色能量 ",于是 3000 次支付寶掃碼的減碳量真的等于一棵梭梭樹?
嚴格說來,你在螞蟻森林 app 上看似像是收集減碳,但螞蟻給它們的名頭是 " 綠色能量 " 而非 " 碳量 ",而 " 綠色能量 " 背後的計量方法學,并不完全遵循碳交易的計量規則。
所以螞蟻解釋說 " 螞蟻森林是純公益 ",你點擊那些 "5g""10g" 的小泡泡,螞蟻爲你種樹。但如果你認真把它看作一個科學的碳彙閉環,這就誤解了。螞蟻不賣森林,也避免了在這件事上解釋不清,陷入麻煩。
根據螞蟻給出的解釋,線下支付、掃碼點單、電子發表等行爲,可以省下一些紙質的單據,從而是減碳行爲。而網購火車票、線上生活繳費,讓你避免了坐車去線下的營業點交易,也是減碳的。
上面提到的這些 " 數字生活 " 的習慣養成,的确離不開支付寶工具多年來的推動。但在嚴謹的碳測算邏輯上,如果全社會人人都這麽做," 基線 " 提上來了,那麽這些事就不能算作減碳行爲了。
如今你的每次刷支付寶、網購火車票,即便它們不再算是減碳行爲,但螞蟻依然獎勵你 " 綠色能量 ",并且兢兢業業去種樹。螞蟻畢竟也把 " 螞蟻森林 " 當作運營工具,想留住你這個用戶。但在這裏," 螞蟻森林到底是誰種的 ",這個問題就更暧昧了。總之,不把森林變現,大家就都相安無事。
螞蟻森林不是虧本買賣
由于上面提到的這些原因,如果把螞蟻森林用作碳彙去交易,将産生很多隐性的代價,對于螞蟻集團是得不償失的。
但即便不談公益和 ESG 的邏輯,在商言商,螞蟻森林也不是虧本買賣。
螞蟻森林目前的 " 種樹攻略 " 顯示,有 46 種綠色生活場景可以爲你帶來綠色能量。這些場景,覆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支付、消費、出行、金融行爲、租房等等。
圖:螞蟻森林種樹攻略
螞蟻可以在每個場景上給你打一個綠色生活的分值。場景,往往對應着支付寶平台掌握着你在相應場景裏使用的數字化工具。支付寶知道你今天騎了單車、坐了公交、逛了商場、給電車充了電,等等。在這種 " 全知 " 能力背後,支付寶近年來力推平台開放,把各類政務民生、本地生活的服務集合到支付寶上。這使得支付寶成爲官方定義中的 "一站式數字生活平台"。
支付寶上的種種數字服務,對用戶生活的滲透程度越高,它的平台效應就越強,擁有的數據就越豐富。這構成了螞蟻集團作爲數字金融巨頭的底層實力。
螞蟻集團拿出其中的一部分數據,可以做出 " 螞蟻森林 " 這個産品。而它拿出另一部分數據,又可以做出芝麻信用、農民免擔保貸款、小微企業綠色貸款,或者别的種種産品。在此之上,螞蟻森林也是一個很好的用戶促活手段。
螞蟻森林的情況,或許意味着 C 端碳數據的直接變現還難以實現。但是 B 端的碳數據就好辦一些了。螞蟻集團在 2021 年 9 月推出了一個名爲 " 碳矩陣 " 的 SaaS 服務,給企業做碳盤查和管理。不過集團至今未透露 " 碳矩陣 " 的企業用戶規模。
即便存在變現難的問題,螞蟻在綠色低碳數據上的優勢,會繼續吸引着整個生态向平台上聚集。新的綠色服務要放在支付寶上,新的用戶來到支付寶,并且繼續産生更多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