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車用車就找 SUV 大咖
近日,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在演講中稱,新能源汽車起火率不僅現在已經比燃油車更低。他援引國家消防救援局的數據稱:"2023 年第一季度自燃的車輛,燃油車 18360 輛,新能源車 640 輛 ",從概率上看," 燃油車是萬分之 0.58,新能源車是萬分之 0.44,下一步還會繼續降低…… "
他認爲,新能源汽車一方面本身自燃率更低,另一方面社會的寬容度也不夠。
這段話在網上激起了激烈的讨論,大概分爲燃油車派以及純電車派。但是理智網友很快就發現,歐陽明高所引用的數據雖然沒有問題,但是算法以及數據的表述出現了問題。
吉利高級副總裁楊學良針對這個新聞就點評說,感覺不是這樣的,因爲 " 基數不一樣,年限不一樣,起火原因不一樣,不能簡單下這個結論。
在國家消防救援局的官網上可以查到,這一數據并不是 2023 年一季度,而是 2022 年一季度的數據。當季 " 各類交通工具 " 自燃 1.9 萬起,其中 3777 輛爲電動自行車。燃油車自燃數量就應該是 14583 輛。有專業人士推算出,2022 年第一季新能源車自燃率大約萬分之 2.8,燃油車自燃率大概爲萬分之 2。很明顯與歐陽明高所推算的概率有非常大的區别,并且從這個推算也能明顯看出,新能源車的自燃率是高于燃油車。
新能源車自燃原因更多更複雜
燃油車自燃的原因,多半源于汽車的老化問題。随着時間的流逝,汽車配件會逐漸老化,如果不及時進行更換或維修,很容易引發自燃。例如,汽車的油路系統,包括油管、油嘴等部件,若老化、破裂或松動,可能會導緻燃油洩漏。在高溫環境下,洩漏的燃油極易引發自燃。此外,車輛電線老化或接駁不當,也可能導緻短路或産生火花,從而引發自燃。發動機内部的油泥堆積過多,在高溫下同樣可能引發自燃。
除了上述原因,漏電也是一個可能導緻燃油車自燃的重要因素。例如,點火線圈的絕緣層老化、裂損,會導緻高壓電漏電,進而引發溫度升高,最終引燃洩漏的汽油。另外,搭鐵和接觸電阻過大也可能導緻自燃。當線路接點不實,局部電阻過大時,會産生熱能,使導線接點發熱,從而引發可燃材料起火。
值得注意的是,燃油車自燃多發生在行駛過程中。這主要是因爲行駛中的車輛更容易發生碰撞,碰撞産生的火星或其他明火可能引燃洩漏的燃油。同時,燃油車自燃的前提是必須有燃油洩露并與空氣混合。
值得注意的是,在各種場景下,電動車自燃的概率大緻相同。此外,電動汽車起火後難以撲滅,因爲電池中存在氧化劑和大量能量。而燃油車火災則相對容易撲滅,因爲燃油車起火往往發生在車頭部分的發動機,油箱位于車身中後部,爆燃可能性較小。而電動汽車的電池位于車身底部,一旦起火,駕乘人員會立即受到波及,即使将車輛扔進水中也無法撲滅火焰。
因此,從這些點來看,意味着電動車火災風險點相比燃油車更多,從而推斷出自燃的概率也更高。
盡管新能源汽車具有許多優點,但自燃問題仍然是其面臨的一大挑戰。從自燃的事件也不難看出,新能源防火安全的核心是電池安全。電池是電動車自燃的主要源頭之一,因此提高電池的安全性能至關重要。企業和政府應該加大對電池技術的研發投入,推動電池技術的創新和改進,降低電池自燃的風險。
不要好心辦壞事
盡管這位權威人士緻力于推動新能源車的發展,但在數據算法方面出現的錯誤确實是不應該被忽視的。這種錯誤不僅可能對新能源車的發展造成負面影響,還可能對消費者造成誤導和不公平的待遇。
數據算法是新能源車領域的關鍵組成部分。新能源車的發展離不開數據的支持和科學的分析。無論是電池續航裏程的預測、充電設施的規劃,還是市場需求的預測,都需要依靠準确的數據和算法來做出決策。如果數據算法出現錯誤,那麽這些決策就可能偏離正确的方向,導緻資源浪費、效率低下甚至誤導消費者。
其次,對于消費者而言,數據算法的準确性直接關系到他們的利益和體驗。例如,如果一輛新能源車的續航裏程被錯誤地高估,那麽消費者在使用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突然斷電的尴尬情況,這不僅影響了他們的出行計劃,還可能對他們的安全造成潛在威脅。此外,如果充電設施的規劃基于錯誤的數據,那麽消費者可能會發現他們無法方便地使用新能源車,這無疑會打擊他們對新能源車的信心和接受度。
因此,權威人士在推動新能源車發展的過程中,必須對數據算法的準确性給予足夠的重視。他們應該建立嚴格的數據審核和驗證機制,确保所使用的數據是準确可靠的。
免責聲明:文中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本文僅爲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SUV 大咖》立場。)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