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四年,彈不虛發。
《涉過憤怒的海》,曹保平 " 灼心 " 系列三部曲之一昨天終于上映(前兩部分别是《烈日灼心》、上映遙遙無期的《她殺》)。
下簡稱《怒海》
目前已經破億,如今院線票房成績最亮眼的那一撥,雖然比不過暑期檔那幾部大爆的陣仗,不出意外最終能過 5 億(貓眼專業版預測數據),應該會是曹保平導演的電影裏票房成績最好的一部。
看完隻覺得欣慰,國産片今年的體面,曹保平守住了。
01
電影改編自老晃同名短篇。
講述漁民老金在得知女兒金麗娜在日本喪命一旅店的壁櫥内,回到國内追查兇手,也就是娜娜的男友李苗苗的故事。
這個故事的靈感,來源于 2014 年留美女學生被男友殺害的真實案件。
第一次聽到這件事,我滿腦袋想的是受害人的父親,乘坐十幾個小時飛機去大洋彼岸認領女兒屍體的那種痛苦。他可能從未出過國甚至沒坐過飛機,他是個普通的父親,愛女兒,與女兒之間發生過這樣那樣的争吵,某一天卻接到一個美國警察的電話 …… 我不知道這一路他坐在響着陌生人鼾聲的狹窄機艙裏,是怎麽熬到終點的。兇手潛逃、銷聲匿迹這個事實引起我極大的憤怒,我怕他逍遙法外。這種情緒驅動了我小說中的父親,讓他踏上複仇之路。
四萬字,文本相對傳統,就是個 "血親複仇" 故事。
最大的戲劇沖突集中在老金和李苗苗母親景岚的階層差,普通人與權貴繞開法律的肉搏。
以導演的段位、集齊黃渤、周迅、祖峰、闫妮等卡司,順着 " 爲閨女手刃小兔崽子 " 的故事線拍,大概率也是好看的商業類型片。
前半部分緊湊、壓迫感十足的追兇戲碼也能說明這一點,更别提龍卷氣旋下天空下魚這種詭異奇觀。
後半部分,《怒海》涉入深水區。
導演舍棄了小說的高光時刻,草蛇灰線。
弱化了老金除了父親之外的角色,隻集中在搏命捕魚、玩命追兇兩處,擴寫了女兒娜娜的視角;同時,将景岚這對母子的故事适當豐富。
金隕石和金麗娜,李苗苗和景岚,兩相對照。
用一把閃着寒光的手術刀直刺東亞親子關系的 " 頑疾 ",完成了 2013 年代表作《狗十三》的全面升級:更瘋狂、更血腥、更赤裸。
02
在《狗十三》中,狗是女孩,女孩也是狗,父親是老狗,狗模狗樣的成人世界還要輸出以愛爲名的真心話:爸打你,是因爲愛你。
數年後在《怒海》中,其實也有一種動物貫穿始終,并且從第一場戲開始就不僅僅是它本身,而是自帶豐富、強烈的作者思考與社會隐喻。
魚。
老金(黃渤 飾)是捕魚船的船長,終日冒着危險挺進公海捕魚,目的就是一個,供離異獨養的閨女娜娜在日本留學。
魚,就是錢,是他所能給的 " 最好 " 的愛,一如新鮮肥厚的魚肉。
在海的彼岸,娜娜努力開始她的新生活,學日語、在料理店換裝打工 ……
電影講述娜娜日本留學生活時,提到了她的第一個生日,也是日本的男孩節(五月初五)。
畫面裏,導遊正在向遊客講述當地風俗。
在這一天,家家一般都會挂鯉魚旗。用布或綢子做成,空心的,有三種顔色:紅、黑和青藍。
紅色代表母親,青藍色代表男孩,而黑色代表父親。
(p.s. 下文會有劇透,還沒看的謹慎下滑)
這個時候的娜娜,正用一大袋五塊硬币投入水中許願,求一段緣分。
下一個特寫鏡頭,一閃而過:一條黑色鯉魚旗落在水裏,被浸潤慢慢往下沉。
劫後餘生的老金怎麽也想不到,娜娜會中17 刀非緻命傷而失血過多而亡,靜靜地蜷曲在衣櫃裏,櫃面上是她用帶血的手指畫出的一個又一個神秘、詭異的符号,像太陽,也像花。
那些符号是在控訴惡童男友嗎?
當然不是,謎底在最後揭曉,娜娜并非被殺,而是自殘後,失血過多而亡。
17 歲的娜娜,捅了自己 17 刀。
真正導緻娜娜放棄生念的恰恰是長期粗暴管教、約束又冷落的父親 " 老金 "。
電影不斷用娜娜日記的閃回來打破老金複仇的主線,表面上看是配合觀衆去增加情緒,感懷花樣少女的不幸,對惡童反社會人格憤怒。
但如果以終爲始,我們才會發現很多台詞、細節都是劍指 " 金爹 "。
尤其是前妻顧紅(闫妮 飾)。
他公海捕魚恢複信号後的第一個電話,就來自顧紅。
一張嘴,不是女兒的情況,而是抱怨,不像當爹的樣子。
爲查清楚女兒下落,倆人在日本碰面,顧紅也是如此,怒氣沖天對着老金。
甚至在女兒葬禮,看到老金着了魔将遺像塞給顧紅就往外跑,也隻嘶喊出一句:你不是人。
你看,不溝通,不詢問,隻指責,這段婚姻失敗的症結依然存在。
顧紅這個角色,肉叔還是很奇怪。
在原小說裏,顧紅的筆墨不算多,但少也少得合理。
是她幫老金搞定追李苗苗的車,因爲她的經濟條件比金好。在小說裏,顧紅還因爲不肯和現任丈夫有孩子而分開。
怎麽電影版裏,成了個油鹽不進,對前夫傷口和執念無動于衷的透明人。
說回這對父女。
老金和女兒的關系,用導演的話說,就是一個 " 自以爲是 ",一個 " 自以爲不是 "。
他以爲這就是愛,可殊不知她根本感覺不到。
于是,老金記憶中那些溫馨的畫面,在孩子那,都有另一個版本,比如逼娜娜遊泳,比如強硬把娜娜送到前妻,比如趕走娜娜想收養的貓。
甚至他印象最深 " 乖女兒 " 的證明:把打濕的毛巾 pia 在娜娜臉上物理降溫,愣是聽老爹的話 " 忍忍 ",忍到差點窒息。
娜娜的獨白,從活潑的 " 喜歡 ",到猶豫的、黯然的 " 愛 "。
沒有從父母那裏得到穩妥、确定、持續的愛的孩子是悲劇的,如果一步踏錯,那 TA 一生都會被困在這種不安的漂泊感裏。
那 17 刀,既是憤怒,也是賭氣還骨。
電影中關于 " 爹權 " 最寫意的一場戲,也跟 " 魚 " 有關:
李苗苗在母親幫助下打算 " 逃 " 到德國,母親追,警察追,老金當然也在追。此時,海濱城市遭遇暴風雨,龍卷風将海裏的魚卷到天空,魚群又随着大雨降落,砸向高速公路,砸碎汽車玻璃,砸到人臉上。
所有人物都瘋了,這潑天的魚就是爹權的蔓延、壓制。
因爲,被爹權扭曲的孩子不止娜娜,還有李苗苗,他的父親李烈(祖峰 飾)恨他的頑劣,用錢鉗制他,侮辱他。
而 " 爹味 " 的性别并非男性,它的變異其實就是電影的另一層:
母愛。
03
李苗苗是華語電影中少有的惡童。
他惡到什麽程度,小時候因爲父母不帶他去日本玩,在奶奶病房裏吵鬧碰掉氧氣管導緻老人去世;把同父異母的妹妹彈出蹦床,導緻對方下肢癱瘓;送詭異生日禮物,把妹妹從輪椅上吓倒再次受傷 ……
還有炸青蛙,把烏龜煮進方便面等變态行爲。
所以,他成爲 " 殺害 " 娜娜最大嫌疑人完全順利成章。
而惡童的誕生,原生家庭難辭其咎。
父親李烈,慣常用錢與權解決問題,手裏還養了一批可以動粗的馬仔。合理懷疑在漫展被老金勒到迷離時那一聲 " 爸 ",是在暗示李苗苗也老被他爸打。
而母親景岚(周迅 飾)是最重要關聯。
出場就一個反常,李烈接她出機場商量如何處理兒子惹上命案的事情,說着說着兩人就在豪車裏吵起來,景岚反對把兒子送給警方。
突然談不下去,就在高速上叫停。然後鑽進後面僞裝跟蹤的老金車裏。
并且主動揭穿對方身份開始談判,要求對方給她三天時間去找到兒子。
實際上,她早就知道兒子在姥爺山裏廢棄的宅子裏,一切隻是緩兵之計。
她隻是需要時間,搞定簽證。
得知前夫竊聽跟蹤,老金窮追不舍,她也豁出去了。
摔跟蹤器,鎖住老金。
華貴的耳飾越戴越小,她也漸漸撕去僞裝,母狼露出獠牙。
一個是被自己感動,把權力當成愛的蠻霸父親;一個是外強中幹,不敢面對失敗、缺陷的偏執母親。
兩人性格本身都是扭曲的,最根本的原因當然不是子女,而是在各自的親密關系中遭遇失敗,兩人都離異、長期單身,把所有的精力都投注到孩子身上。
一個主打管教,一個主打溺愛。
而他們兩個合在一起,又像是東亞社會中最稀松平常的夫妻組合。
靈魂殘缺的父母最終是養不出身心健康的孩子。
04
四年前殺青的電影,今年才被撈出來,差一點就停在 " 有生之年 " 的片單裏。
不少人猜測是尺度。
《怒海》在今年發布的定檔預告片裏,有這麽一句話:" 十八歲以下謹慎觀看 "。
自動分級的原因,肉叔猜是成片裏比較撩人的親密互動,還有可能就是讓人生理不适的血腥鏡頭,不過量不算多。
但肉叔覺得,最大的尺度,是最後将刀尖對準親子關系,這個東亞人隐秘難言的心結。
尺度不在于大,在于揭的是暗瘡。
中國家庭裏,父輩和子女之間有着說不清道不明的非常複雜的難以言說的情,隻是這些情感我們經常會選擇忽略,或者選擇遺忘。
——曹保平采訪
他完全不需要灌雞湯,甚至不需要像《狗十三》裏設置一些有沖突的台詞。
這次,他幾乎是靠情節反轉、人物動作來完成的。
一個瘋狂複仇的父親本身就是愛的黑洞,凝視着遙遠的孩子。
想想就不寒而栗,但又有真實基礎。
用一輩子來治愈童年,又是多少東亞成年人周而複始的灰色軌迹。
回到片名,"涉過憤怒的海"。
在原小說的語境裏,它意味着交代,父親把兇手藏到船底,送往日本,接受它應有的懲罰。
但在電影版,肉叔卻覺得,它多少帶了點期望。
片子裏,得知女兒去世後,老金有 5 次不同程度的涉海。
第一次,是在李家門口,淌過泳池。
接下去,這片憤怒之海一直蔓延。
第二次,私以爲是台風天,恍如海水倒灌的下魚奇觀,黑雲壓城,一群人仿佛置身海底。
第三次,是交易日,景岚瘋了一般開車撞入海裏,老金潛入。
第四次,老金得知李苗苗身世,帶李烈出海,和他攤牌。
這三次涉海,他帶走了李苗苗(惡因),救了景岚(母性),KO 了李烈(暴父)。
最後一次,老金劃船,放走了李苗苗,自囚于燈塔,這是他給自己的無期。
老金是知罪了。
可你猜,娜娜會原諒他嗎?
知罪的老金,現實又能有幾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