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花八門的聯名信用卡曾經吸引無數年輕人,但随着越來越多年輕人更加注重理性消費,聯名信用卡停發情況不斷湧現,其中招商銀行就曾一口氣停發了 15 種之多。聯名信用卡的 " 短命 ",也正折射着銀行信用卡整體情況的不景氣。
作者 | 陳 暢
編輯 | 韓忠強
運營 | 劉 珊
上架的少,下架的多
持有聯名信用卡的用戶要注意了,小心自己的卡片過期後積分失效。
進入 3 月以來,交通銀行、長沙銀行、浙江民泰銀行等多家銀行發布關于 " 停發聯名信用卡 " 的公告,涉及卡類包括交通銀行鬼滅之刃主題卡及其校園版、長沙銀行三款京東金融聯名、民泰銀行四款京東聯名信用卡。
此前的 2023 年年底和今年年初,交通銀行、招商銀行、郵儲銀行、浦發銀行等多家銀行也停發過部分聯名卡,招商銀行更是一口氣停發了高達 15 種。
▲(招行官網)
針對停發原因,銀行給出的理由多爲合作期滿、業務策略調整、業務發展需要。
資深信用卡專家董峥向「市界」表示,聯名卡由銀行和聯名方合作,利用資源整合的方式合作發放,這種産品是有時效性的。合作到期如果續約,卡就繼續發放,如果停發就是沒有續約。
" 銀行一直都在,但是聯名方可能沒了,相對應的權益也沒法兌現,爲避免後面的扯皮,停發是最明智的決定。" 一位銀行界人士舉例稱, " 像去年年底停發的交通銀行沃爾瑪信用卡,就屬于這種情形。沃爾瑪頻繁關店停業,就連很多沃爾瑪購物卡用戶都無處消費,聯名信用卡自然也就沒必要了。" 此前,交通銀行和沃爾瑪合作聯名信用卡已長達 18 年之久,發卡十周年之時,官方給出的在冊卡量數字爲 400 萬張,月均發卡量近 10 萬張,是市場上持卡量最大的超市聯名卡之一。
聽到大批聯名信用卡停用的消息後,Caelyn 第一時間去問招行客服,自己的 Hello Kitty 聯名卡會不會也停了?
Caelyn 是 Hello Kitty 的忠實粉絲,大約十年前沖着招行的這個聯名,辦了人生中第一張信用卡,用到今天,她光是到期續卡就續了三次。
在得知 " 到期後還會續發原來的卡種 " 後,Caelyn 松了一口氣。但客服也提到," 不排除到期後由于我行與合作方合約等原因不能續發的可能性,屆時,會提前通知換發其它卡種。"
所謂聯名信用卡,是由發卡銀行與企業或品牌合作發行的一種信用卡,銀行選擇戰略合作的聯名方有很多,比如航空公司、電信公司、連鎖酒店、超市商場等。
聯名信用卡與普通信用卡的最大區别,是外觀設計不同,卡面上會印有合作夥伴的商标、标識或圖案,凸顯獨特性和個性化。
在客戶優惠和權益上,相比普通信用卡的消費返現、積分兌換、生日禮品等一般性優惠,聯名信用卡往往優惠幅度更大,待遇更特殊,例如,航空公司聯名信用卡可提供裏程積累、機票折扣或免費行李額度等福利,酒店聯名信用卡可免費或特價住宿等。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很多用戶都是沖着聯名權益去辦卡的,社交媒體上也随處可見用戶分享的 " 如何薅聯名信用卡羊毛 " 的帖子。
除了與商戶品牌聯名之外,銀行也會推出明星、IP 聯名信用卡,吸引像前文 Caelyn 一樣的粉絲群體,比如招行黃景瑜信用卡、浦發楊洋信用卡、工行王俊凱信用卡等。據董峥所知," 交通銀行王一博信用卡,聽說一天就發了 20 萬張卡,工行也有過郎平代言的 World 奮鬥信用卡,總共發了也有一兩千萬張。"
董峥所提到的王一博信用卡,是交行 2021 年 4 月推出的産品,卡片分爲王一博主題信用卡和面向大學生的定制校園版信用卡,很多年輕人爲了要王一博專屬封面而火速辦卡。當年,交通銀行還推出王者榮耀職業聯賽、洛天依等時代感較強的卡産品,提高對年輕優質客群的吸引力。财報顯示,這些舉措顯著提升了交行的信用卡影響力,2023 全年,該行信用卡活躍用戶有所增加,信用卡在冊卡量較上年末多了 161.29 萬張,信用卡累計消費額 30155.69 億元,同比增長 3.83%。
在金融人士看來,聯名卡可以實現發卡銀行、聯名方,及消費者的 " 三赢 "。對于銀行來說,聯名卡可以增加發卡量,與聯名方的客戶資源互通有無;對于聯名方來說,可通過信用卡提升自身品牌曝光力和流量;消費者則能享受到銀行與聯名方雙方給予的實惠。
發展至今,聯名信用卡的 " 聯姻 " 範圍已延伸到美食、購物、航空、汽車、遊戲、體育、母嬰等各大領域。
但用董峥的話說," 以前是上架的多,下架的少,現在是上架的少,下架的多。"
這中間發生了什麽?
高光與低谷
" 停發背後,我們更應關心的問題是,爲什麽此前會有這麽多五花八門的聯名卡?"
董峥指出," 過度發行聯名卡,實際上意味着資源的過度整合。"
1995 年,中國工商銀行與上海航空公司合作,在上海發行了中國第一張聯名信用卡——牡丹上航聯名卡。這标志着國際通行的聯名卡開始正式進入中國信用卡市場。
聯名信用卡的出現,對于信用卡市場來說,是一種補充。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稱,銀行以此方式進行精準導流和營銷,來吸引更多的客戶,擴大市場份額,這屬于市場推廣的重要手段。
" 說白了,它是銀行進行場景化的市場細分行爲。" 董峥稱。如果一個信用卡權益針對所有用戶,會造成成本高,但很多用戶卻可能用不上的尴尬境地。聯名卡則對不同人群的消費特征、消費行爲進行劃分,有針對性地定制産品權益,如汽車聯名卡針對車主群體,權益包括加油、洗車、保養、保險等,母嬰聯名卡針對奶爸奶媽,買尿布買奶粉便宜。
從這個角度看,聯名卡既解決了成本問題,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卡的用戶活躍度、用戶粘性和交易額。
▲(聯名信用卡部分種類。圖源 / 銀行 App)
據「市界」粗略統計,聯名信用卡曾出現過很多較爲成功的案例。2016 年,招行推出滴滴聯名信用卡,當年新增信用卡發卡量 1114 萬張,創曆史新高,其中,僅滴滴渠道就貢獻了 125 萬張;2017 年,上海銀行開始與美團推出聯名信用卡,2020 年該行信用卡獲客 165.28 萬戶,其中通過美團等線上聯盟渠道獲客超百萬戶;2021 年,平安銀行上線京喜聯名信用卡,次月即實現發卡量突破 5 萬張,10 個月發卡量突破 100 萬張。
随着消費者消費重心的改變,銀行的合作對象,也從早期的商超,過渡到互聯網領域,并持續拓展到新消費品牌。2023 年 7 月,華夏銀行發布瑞幸聯名信用卡,辦理該信用卡的消費者可享受 " 全年最高暢飲 100 杯 " 等權益,華夏銀行的計劃是首年發卡達到 50 萬張。
" 品牌方和銀行資源共出,最終目的是要幫助合作方黏住用戶,幫助合作銀行帶來交易額,這是聯名卡真正的作用。" 董峥同時指出,細分是好的,但是過度細分就有問題了," 有些聯名卡與消費者權益不匹配,消費者不買賬,卡片發出後發現根本沒什麽市場。"
董峥清楚地記得,有個别銀行曾推出女性防癌、大病權益卡," 隻有生病了才能使用那些權益,誰會辦呢?"
還有一些聯名信用卡的使用限制條件非常多,有的卡僅限男性客戶申請,有的要兌現權益則需達到一定的消費額或消費頻次,最嚴重的是一旦聯名信用卡取消,原來承諾的優惠措施也将蕩然無存。這使得很多頭腦一熱辦了聯名信用卡的用戶,後來發現所謂權益根本是雞肋,留在手裏的幾乎是廢卡一張。
用戶是否持續使用是一方面,銀行端則要衡量聯名信用卡的收益能不能覆蓋成本,像一些大的優質聯名方,有可能好幾家銀行同時争搶着與之合作,這無疑會加大銀行的讓利成本和運營成本,時間越長,發行量越低,銀行就越入不敷出,最後導緻的結果就是聯名信用卡短命。
信用卡的透支消費注定它存在消費風險。值得一提的是,近些年,監管收緊也對信用卡造成不利局面。就在前述交行的王一博信用卡風頭正盛之際,中國銀保監會首次提示消費者,要重視明星擔任銀行信用卡推廣大使或宣傳大使的風險,并稱:金融産品信息不對稱性高、專業性強,代言人自身如果沒有辨别代言産品資質、不了解産品風險,可能産生宣傳誤導風險。或許是出于對監管提示的考量,目前,在交通銀行信用卡中心,已不見了王一博信用卡的身影。
總之,在内外交困下,聯名信用卡前進的路越來越窄。
一年少了 2800 萬張
聯名信用卡走衰背後,影射的是整個銀行信用卡都在萎縮的殘酷現實。
據央行發布的《2023 年第三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顯示,截至 2023 年第三季度末,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在用發卡數量 7.79 億張,環比下降 1%,已連續 4 個季度出現下滑。
此前的 2022 年第三季度末,這個數字爲 8.07 億張,2022 年末降到 7.98 億張,2023 年一、二季度又分别降至 7.91 億張和 7.86 億張。
也即,一年時間内,信用卡數量蒸發了 2800 萬張,這與 2017 年信用卡一年增長量多達 1.2 億張的狂飙時代,已不可同日而語。
信用卡是銀行發展 C 端業務的重要抓手,賺錢主要靠利息收入和手續費。信用卡的數量多少及消費情況,牽動着銀行相關收入的變化,這一點在 " 零售之王 " 招行身上體現得淋漓盡緻。
2022 年,招行信用卡流通卡 10270.93 萬張,信用卡業務收入爲 920.5 億元,包含利息收入 639.74 億元、非利息收入 280.76 億元。
到了 2023 年第三季度,招行信用卡流通卡 10036.03 萬張,較上年末下降 2.29%,信用卡交易額 23719.81 億元,同比下降 0.67%。而由于信用卡數量和交易額雙降,該行信用卡利息收入 313.26 億元,同比下降 0.31% ;非利息收入 139.09 億元,同比下降 0.83%。
事實上信用卡的失寵,在很多人的預料之中。媒體上經常會冒出 " 年輕人不愛用信用卡了 " 的報道。一位坐标上海的 90 後媒體工作者丁丁告訴「市界」,她和辦公室裏的小夥伴,很少有用信用卡的。" 社會上都覺得年輕人花錢大手大腳,但事實上,我們大多不願意透支自己未來的消費。"
丁丁稱," 信用卡的優惠項目,并不會左右我們的購物選擇。如果我真喜歡一個東西,花多少錢我都願意去買,犯不着費勁翻找信用卡裏那點優惠。如果不喜歡,信用卡折扣也完全不具吸引力。攢錢才是王道,開了信用卡就很難察覺自己的消費數額。" 她甚至表示,自己老家的一位同齡朋友,嚴控生活支出,到現在還一直使用現金支付。
和丁丁抱有同樣想法的人不在少數。有數據顯示,如今,35% 的青年人不使用信貸消費,多數信貸消費比例在收入的 20% 以下。而從信用卡用戶畫像可以看出,盡管銀行通過聯名等方式不斷讨好年輕人,信用卡已經很難抓住最有消費潛力的年輕群體了。從年齡分布上看,信用卡用戶中,31-40 歲的 80 後客群占比最大,達 47.7%,其次爲 25-40 歲人群,占比達 24.8%。75.4% 的受訪持卡人爲已婚人群。
而各銀行爲推廣信用卡的 " 不擇手段 ",也不斷勸退着年輕人。" 有次某銀行信用卡來公司做地推,我跟風辦了一張,後來刷卡的時候發現不對勁,原來是工作人員在我不知情的情況下,給我綁了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當時知道後挺氣憤的。" 丁丁稱。
一些銀行的财報中,也披露了信用卡投訴數據。
2022 年,工行信用卡數量爲 1.65 億張,居所有銀行之首,建行次之,爲 1.4 億張。同年,工行個人客戶投訴 23.84 萬件。從業務類别看,投訴主要集中在信用卡等業務,投訴内容主要集中在協商還款、汽車專項分期、息費争議、征信記錄等方面。建行則受理消費投訴 22.42 萬件,投訴業務類别信用卡爲 58676 件,占比 26.17%。
" 以前辦信用卡的年輕人在慢慢變老,新的年輕人隊伍又沒有補充進來,信用卡市場不衰退才怪。" 有網友簡單粗暴地總結稱。
銀行業資深觀察人士蘇筱芮向「市界」表示,信用卡 " 發卡熱鬧、銷卡落寞 " 的情形由來已久,新卡推廣一段時間後伴随着權益的降低及交易頻次的減少,銷卡潮叠起,被持卡人與信用卡機構同時舍棄。現在又有部分銀行停發了聯名卡,表明信用卡行業處于激烈的市場競争中,信用卡機構需要不斷發力産品創新及運營手段,在拉新、促活方面持續精進。
她認爲,下一步,信用卡機構需強化線上平台及服務能力的提升,打造一體化經營體系,以 " 卡片 + 信用卡手機應用 + 場景 + 權益 " 爲錨,爲新增突圍與存量促活帶來良好助力。
柏文喜稱,銀行應該從幾個方面入手來改善提升信用卡業務:首先是增加信用卡的實用性和便捷性,如增加更多特色服務、簡化審批流程等;其次,要積極與各類商家合作,提供更加優惠的購物體驗;同時,要注重風險控制,加強風險管理機制的建設;最後,要積極推廣信用卡知識,提高消費者的風險意識。
(文中 Caelyn、丁丁爲化名)
© 市界原創出品,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