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科大校友,當選 2025 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美國工程院正式公布 2025 年新增院士名單,Zoom 創始人兼 CEO 袁征成功入選。
、一樣,都是基于他在科技産業中的傑出貢獻,而獲此頭銜:
表彰實現全球視頻通信的領導地位。
他本人表示:非常感謝。

山東科技大學也前來認領。

他 2011 年獨自創辦視頻會議軟件 Zoom,2019 年 Zoom 成功上市,一夜之間帶火全球視頻會議熱潮。
如今,作爲全球領先的視頻通信平台,Zoom 市值達 261.35 億美元。而他早已跻身億萬富翁名列。
因此要說他在産業中的貢獻,就不得不說起 Zoom。像英偉達之于老黃,特斯拉之于馬斯克。
山東人在矽谷:41 歲獨自創辦 Zoom
2011 年,曾任思科副總裁的袁征,帶着 40 位舊部離職創業。
當時他已經 41 歲,在整個矽谷年輕化的創業群體中顯得比較成熟。再加上他想進軍的「可視電話市場」被認爲已經飽和,因此很難拿到融資。不過還是憑借着之前在 WebEx、思科的交情,他們拿到了 300 萬美元的種子資金。
2012 年,Zoom 發布測試版,最多可容納 15 個人參與會議。斯坦福成爲他們的首位客戶。
随後不久,他們拿到了高通、楊緻遠以及 WebEx、思科等手中 600 萬美元 A 輪融資。Zoom 也迎來了正式版 1.0,最多可支持 40 人參加會議,這個數字放在當時屬于行業領先水平,而且操作很簡單,所有平台和設備皆可運行。
也正因爲高質量便捷的産品體驗,Zoom 迅速積攢了第一波用戶:超 40 萬名參與者,1000 家企業使用,在 14 萬次會議中發揮了作用。不到半年(2013 年 5 月),Zoom 用戶達到了 100 萬。

在驗證了商業可行性之後,Zoom 來到了高速增長時期。
在 2017 年在獲得紅杉的 1 億美元 D 輪融資之後,他們正式成爲 10 億美元估值獨角獸。他們積極與産業夥伴合作,包括不限于微軟、Meta、谷歌等這些科技巨頭。他們自己也發布了一款可擴展的遠程醫療産品,允許醫生與患者進行遠程會診。
更大一次全球範圍的擴圈,是 2019 年上市之後。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在諸多獨角獸公司 " 虧錢 " 上市的背景中,Zoom 靠着硬實力有穩定的營收和利潤,是盈利上市 IPO 的科技公司,上市當日,市值 160 億美元,持股超 20% 的袁征,走上更大的人生巅峰。
當年,他被時代雜志評爲 2020 年度商業人物以及 2020 年 100 位最具影響力人物之一。
如今,他們正大舉朝着 AI 這個大方向邁進,包括不限于收購 AI 翻譯公司 Kites、開設數據中心,以及公司更名,将名稱中的 " 視頻 " 一詞去掉了,變成了 Zoom Communications Inc,定位轉向 AI 優先工作平台。

此次他當選美國工程院院士,不少業内人士都發來了祝福:當之無愧!被當做是變革的推動者。


受比爾蓋茨啓發,投身矽谷
有意思的是,深扒袁征早年的成長經曆,原來關于 "Zoom" 靈感的種子早就種下了。
他出生成長于山東泰安,父親是一名礦工。1987 年,他成功考入山東礦院(1999 年更名爲山東科技大學)應用數學專業,由于對計算機感興趣,于是還輔修了計算機應用。
大一時,一次和異地女友的遠程奔赴讓他萌生了開發視頻通話軟件的想法。
當時他們相隔 10 小時火車路程,如此不便讓袁征開始思考:
有沒有一種更簡單的方式來 " 看望 " 她
也就是這時,"Zoom" 的火種就此埋下。後來,他又去中國礦業大學攻讀了碩士。
直至 1994 年,剛參加工作的袁征被派往日本學習,由于意外聽到了比爾 · 蓋茨的一場演講,大受觸動的他毅然決定投身矽谷。
原來在這場演講中,他第一次聽到了 " 信息高速公路 " 的概念,于是堅信互聯網就是未來,而當時的矽谷,互聯網正快速起飛。
不過,從想法到真正踏上矽谷的土地,他中間經曆了太多無法言說的波折。
新的起點始于 1997 年,27 歲的袁征終于來到美國。在正式創辦 Zoom 之前,他有過兩段職業經曆。
而這兩段經曆,也都和視頻會議軟件息息相關。
首先是職業選擇,他一開始就加入了一家名爲WebEx的視像會議技術初創公司,屬于該司首批程序員(前 20 位員工)。
憑借過硬的技術和創新思維,一路被提拔爲工程部長、副總裁。期間,他将部門工程師團隊從 10 名發展到超 800 名,收入從 0 增長到超 8 億美元。
再加上當時互聯網的繁榮和視頻會議工具的興起,在距離袁征加入 Webex 兩三年後,這家公司于 2000 年 7 月份成功上市了。

由于成績斐然,Webex 後來在 2007 年又被思科以 32 億美元收購,袁征也随之擔任思科工程副總裁,負責協同軟件開發。
然而,思科接手後的 Webex,已經逐漸背離了袁征對會議軟件的想象。
思科更專注于社交網絡,試圖打造一個企業版的 Facebook。
在勸說老闆讓自己重新開發 Webex 無果之後,他放棄了。
2011 年,袁征決定自立門戶,創辦一家專注于視頻會議的公司——Zoom。這一次,他還帶走了幾十名 WebEx 的工程師跟随他一起闖蕩。
後來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如今 Zoom 已經獲得巨大商業成功,而袁征本人更是以一位華裔移民的身份,最新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順便一提,目前袁征有三個孩子(22 歲英年早婚),其中一個是斯坦福籃球隊隊員,YouTube 博主。
從他的油管主頁來看,頭像是不是有「視頻會議」那味兒了。(doge)

OMT:還有 17 位華人華裔科學家當選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國家工程院此次公布的名單中還有更多華人華裔身影。

新增的 128 名院士和 22 名外籍院士當中,除了袁征,還有 17 位華人華裔科學家當選。
其中,南昌大學特聘教授阮榕生教授,作爲中國内地高校學者入選。(現任明尼蘇達大學生物産品與生物系統工程系教授)
此外,清華計算機校友 /YouTube 工程副總裁曹培、浙大材料工程校友 / 賓大教授陳龍慶、川大化工校友 / 華盛頓州立大學化工專家王勇、北大化學系校友 / 加州理工學院理論物理學家王振綱等,也入選新增院士名單。
還包括 IBM 研究部 Thomas J. Watson 研究中心的科學和技術副總裁陳自強等知名專家。
作爲美國工程學界的最高學術團體,也是美國四大國家學術機構之一,美國國家工程院與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國家醫學院,以及美國國家科學研究委員會并列。
通常來說,自 1964 年成立以來,入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已成爲美國乃至全世界工程師的夢想之一,它往往授予以下至少在一個類别中做出傑出貢獻的人:
在工程研究、實踐或教育方面做出傑出貢獻;
新技術領域的新開拓和發展、工程傳統領域的重大進步或工程教育創新方法的開發 / 實施;
一個或多個主要項目的工程領導;
加上今年新增人員,目前其院士總人數達到 2487 人,外籍院士成員數量達到了 336 人。
作爲面向工程師的美國最高榮譽,該獎項一直以來也不缺乏評選方面的讨論。
比如馬斯克、黃仁勳……以及剛剛當選的袁征。
這些人都沒有博士學位,不算是學術專長上的大滿貫,但依然從工程和産業維度,給了他們認可和肯定。
參考鏈接:
[ 1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ric_Yuan
[ 2 ] https://www.linkedin.com/feed/update/urn:li:activity:72958453266267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