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記者 濮振宇 今年上半年,汽車市場面臨重重壓力——消費端複蘇形勢不達預期、新能源國家補貼與燃油車購置稅優惠政策退出、價格戰席卷燃油車與新能源車領域 …… 在這樣的嚴峻背景下,車企經營狀況如何?
近日,經濟觀察報記者梳理了 12 家經營乘用車業務的 A 股和港股上市車企上半年财報。其中,7 家營收、歸母淨利潤同比雙增長,包括上汽集團、長安汽車、吉利汽車、江淮汽車、江鈴汽車、比亞迪、北京汽車;4 家營收同比增長但歸母淨利潤同比下滑或者虧損,包括廣汽集團、北汽藍谷、長城汽車、東風集團股份;僅賽力斯 1 家營收同比下滑且虧損。
對比來看,上半年比亞迪、北汽藍谷、廣汽集團營收增幅位列前三,同比分别增長 72.72%、65.85%、27.12%;比亞迪、江鈴汽車、北京汽車歸母淨利潤增幅位列前三,同比分 别 增 長 204.68%、61.23%、30.65%。
雖然 12 家車企中多達 7 家上半年實現了雙增長,但它們的實際經營狀況并非樂觀。如果扣除投資收益、政府補助、資産出售等非經常性損益,上汽集團、長安汽車、江淮汽車 3 家車企的歸母淨利潤将同比下滑,它們與另外 5 家歸母淨利潤本就下滑的車企一樣,也在一定程度上面臨增收不增利的問題。
比亞迪利潤首次超過上汽
今年上半年,比亞迪營收和歸母淨利潤分别達到 2601.24 億元和 109.54 億元,同比分别增長 72.72% 和 204.68%,兩項數據的增幅在 14 家上市車企中均位列第一,且淨利潤超過上汽集團,首次位列第一,營收僅次于上汽集團,位列第二。
比亞迪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最大赢家之一。上半年,比亞迪銷量達到 125.56 萬輛,同比增長 95.78%,在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中的份額超過兩成,其中純電動乘用車銷量 61.68 萬輛,插混乘用車銷量 63.13 萬輛。
作爲歸母淨利潤在 14 家中位列第二的車企,江鈴汽車上半年營收 154.29 億元,同比增長 8.48%,歸母淨利潤 7.29 億元,同比增長 61.23%,而江鈴汽車業績增長的主要動力是乘用車闆塊的崛起。
上半年,江鈴汽車商用車産品全線下滑,其中輕型客車銷量 3.33 萬輛,同比下降 2.64%;卡車銷量 3.17 萬輛,同比下降 14.07%;皮卡銷量 2.74 萬輛,同比下降 23.48%。不過,江鈴汽車的 SUV 産品上半年銷量 5.37 萬輛,同比增長 86.25%,SUV 從銷量最少的産品線躍升爲銷量最多的産品線,并帶動江鈴汽車整體銷量同比增長 7.64%,達到 14.63 萬輛。
北京汽車上半年實現雙增長,則是因爲整體銷量增長,其中北京奔馳仍然是支柱闆塊。上半年,北京奔馳銷售整車 30.1 萬輛,同比增長 12.9%;北京品牌銷售 7.2 萬輛,同比增長 125.9%;北京現代實現整車銷售 11.8 萬輛,同比增長 25.7%。
财報顯示,上半年廣汽集團營收 615.87 億元,同比增長 27.12%,這主要得益于旗下自主品牌收入的增長。分品牌看,廣汽本田銷售收入 428.04 億元,同比下降 21.48%;廣汽豐田銷售收入 740.55 億元,同比下降 12.32%;廣汽乘用車銷售收入 287.31 億元,同比增長 24.52%;廣汽埃安銷售收入 223.87 億元,同比增長 51.4%。
東風集團股份收入的增長,也主要來自于自主品牌。财報顯示,東風集團股份上半年收入約 456.77 億元,同比增加約 12.81 億元,增幅約 2.9%,收入的變化主要來自于岚圖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東風乘用車公司、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東風标緻雪鐵龍汽車銷售有限責任公司等。
長安汽車、上汽集團的情況也比較類似。上半年,長安汽車旗下長安福特、長安馬自達銷量均同比下滑,而自主品牌銷量 102.05 萬輛,同比增加 13.39%;上汽集團旗下上汽大衆、上汽通用銷量均同比下滑,而上汽乘用車、上汽大通銷量分别爲 41.07 萬輛、10.6 萬輛,同比分别增長 12.3%、17.74%。
廣汽、東風被合資闆塊拖累
上半年,東風集團股份利潤下滑主要受到合資闆塊拖累。東風集團股份在财報中稱,本集團今年中期應占合營企業溢利及虧損約 14.03 億元,同比減少約 38.22 億元,主要變化原因是: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同比減少約 17.6 億元;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同比減少約 15.14 億元;東風本田發動機有限公司同比減少約 3.65 億元。
從銷量上看,上半年東風日産(含東風英菲尼迪)銷量 33.51 萬輛,同比下降 28.02%;東風本田銷量 22.7 萬輛,同比下降 32.8%;神龍汽車銷量 4.42 萬輛,同比下降 21.56%。
在财報中,廣汽集團并未對上半年利潤下降給出具體解釋,但日系合資車企表現不佳,無疑明顯影響到了廣汽集團的整體利潤。根據财報,上半年廣汽集團享有合營企業及聯營企業利潤的份額約 53 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約 31.17 億元,主要是日系合資企業盈利較上年同期減少等綜合所緻。
分業務闆塊來看,廣汽集團利潤下降的直接原因是賣車不賺錢。财報顯示,上半年廣汽集團整車制造業毛利率僅 1.02%,比上年大幅減少 62.91%,而零部件制造業、商貿服務、金融及其他的毛利率均高于整車制造業,且比上年分别增加 65.94%、4.23%、29.88%。
作爲 14 家車企中上半年唯一雙下滑的一家,賽力斯在财報中提到了價格戰和原材料成本的影響 : 第一季度汽車行業的促銷導緻用戶存在觀望情緒,以及用戶對 M5 智駕版将在第二季度發布的預期,對現有車型銷售造成一定影響;公司因上年供應鏈緊張及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而準備一定原材料庫存,報告期内公司消化前期成本較高的原材料,毛利潤率同比下降。
目前,國内汽車集團普遍狀況是燃油車型銷量下滑,而新能源車型銷量增長。但賽力斯上半年呈現雙線下滑的态勢,情況更加嚴峻,其整體銷量 9.21 萬輛,同比下降 26.66%,其中 " 其他車型 " 銷量 4.73 萬輛,同比下降 40.83%,新能源汽車銷量 4.48 萬輛,也同比下降 1.8%。
上半年,長城汽車歸母淨利潤 13.61 億元,同比下降 75.69%。對此,長城汽車在财報中表示,歸母淨利潤減少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深化向新能源及智能化轉型,産品結構調整,基于 2023 年新産品上市,加大品牌及渠道建設投入,同時堅持在新能源及智能化領域的研發投入,以及彙率收益減少所緻。
利潤依賴于投資與補貼
财報顯示,長安汽車上半年歸母淨利潤爲 76.52 億元,但扣非後的歸母淨利潤僅 15.09 億元,兩者之間差值高達 61.43 億元,而這主要來自于長安汽車增持長安新能源所帶來的巨額投資收益。
2022 年 11 月,長安汽車宣布拟從長安新能源另外兩個股東長新基金、承爲基金手中合計收購長安新能源 10.34% 股權,持股比例将由 40.66% 增至 51%,收回對長安新能源的控股權。長安汽車基于購買日财務信息,于今年第一季度确認投資收益 50.21 億元。
與長安汽車不同,上汽集團上半年利潤增長主要依靠政府補助。上半年,上汽集團非經常性損益項目影響金額爲 14.16 億元,其中涉及 20.05 億元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上汽集團上半年歸母淨利潤 56.68 億元,同比下降 7.19%。
江淮汽車的扭虧也主要靠政府補助。上半年,江淮汽車歸母淨利潤 1.55 億元,同比扭虧,但扣非後的歸母淨利潤爲 -2.43 億元。根據财報,江淮汽車上半年非經常性損益項目影響金額爲 3.98 億元,其中涉及 4.85 億元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
北汽藍谷虧損收窄則主要靠出售資産。上半年,北汽藍谷歸母淨虧損 19.79 億元,與上年同期的 21.81 億元相比有所收窄,但扣非後的歸母淨虧損 25.11 億元,與上年同期的 22.03 億元繼續擴大。
根據财報,上半年北汽藍谷非經常性損益項目影響金額 5.32 億元,其中涉及 4.89 億元的非流動資産處置損益。公開信息顯示,今年 3 月,北汽藍谷旗下北汽新能源汽車常州有限公司簽署了資産轉讓協議,以 5.67 億元 ( 含稅 ) 的價格對外轉讓了其所持有的固定資産等相關資産。北汽新能源汽車常州有限公司的産能已于今年 4 月注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