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鞏兆恩
編 輯丨張明豔
圖 源丨視覺中國
當地時間 10 月 6 日,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UAW)主席肖恩 · 費恩(Shawn Fain)表示,工會和福特、通用、Stellantis 三大汽車制造商的談判取得了 " 有效進展 ",工會暫時不會進一步擴大罷工範圍。
其中,通用汽車同意未來将電動汽車電池工廠的工人納入通用全國勞資協議的覆蓋範圍内,受工會保護,費恩稱這是 " 曆史性的一步 ",并且通用還提出爲工會工人漲薪約 20%;Stellantis 和福特汽車也同意對薪資等方面進行調整,前者提出約 20% 的漲薪幅度,後者爲 23%。同時,三大汽車廠家都答應将臨時員工轉爲正式員工。
三家車企,尤其是通用汽車做出的關鍵性讓步,推動雙方談判取得有效進展,因此,本周的汽車工人罷工将不會繼續擴大,這也是自 9 月 15 日大罷工開啓以來,首周沒有将罷工擴大到新的工廠。
不過,費恩也指出,雖然談判正在取得進展,但目前還沒有達到工會的最終目标,如果無法達成最終協議,未來還會有更多工廠工人加入罷工行列。
據悉,工會方面希望在罷工結束後獲得加薪至少 30%,這已低于最初要求的 40%。
" 已造成近 40 億美元損失 "
自 9 月 15 日以來開始的大罷工,目前已擴大到 5 家裝配工廠和 38 家零部件分銷工廠,參與罷工的工人達到約 2.5 萬人,約占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所有在福特、通用和 Stellantis 三家汽車制造商就職人員的 17%。目前,罷工仍在持續。
美國咨詢公司安德森經濟集團(Anderson economic Group)的最新報告顯示,罷工期間三家車企生産産量下降,加上供應商、經銷商和消費者的額外成本,初步估算,兩周以來已造成近 40 億美元(約合人民币 292.06 億元)的損失。
報告指出,供應方面,由于罷工,通用、福特和 Stellantis 三大汽車制造商的生産線被迫關閉,導緻産量大幅下降,也進一步影響了零部件供應商和經銷商的正常業務運營,加劇了經濟損失。
野村證券分析師表示,根據通用汽車 2019 年的罷工情況,此次正在進行的罷工行動可能會持續約 40 天。這将導緻三大公司的産量減少約 30 萬至 50 萬輛。
需求方面,由于新車的供應不足,一些消費者不得不推遲購車計劃。此外,經銷商也不得不提高車價以彌補成本的增加,從而導緻一些消費者在購買新車時還需支付額外的費用,購車成本進一步上升。
事實上,在産量大幅下降的同時,汽車制造商的财務狀況也面臨極大挑戰。
當地時間 10 月 4 日,美國通用汽車公司表示,據預估,此次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罷工行動給通用汽車第三季度造成了 2 億美元(約合人民币 14.60 億元)的損失。對此,通用不得不尋求 60 億美元的新增授信額度,強化公司流動性。
同天,福特汽車也宣布裁員 400 名左右。" 雖然我們正在盡一切努力避免裁員,但我們别無選擇,隻能減少爲罷工工廠生産的零部件産量。" 福特藍美洲制造和勞工事務副總裁布萊斯 · 柯裏 ( Bryce Currie ) 表示,與罷工相關的裁員是 UAW 策略的不幸結果。
據了解,目前工會與車企雙方的分歧除了關鍵的漲薪幅度,還包括退休福利等問題。工會尋求恢複傳統養老金,但車企表示已無力承擔。
此前,工會的主要提議包括加薪 40%(目前已調整爲至少 30%)、每周減少 32 小時工作時間、增加假期、回歸傳統養老金、取消補償等級、增加退休人員福利等項目。
特斯拉 CEO 馬斯克公開表示,如果滿足 UAW 的要求,三大汽車制造商将很快面臨破産。加薪 40% 和每周工作 32 小時将 " 推動通用汽車、福特汽車和 Stellantis 進入破産的快車道。"
相比于汽車制造商的掙紮,費恩作爲工會的代表,顯得更有底氣。
" 我們了解他們的痛點,了解他們的賺錢工具,也了解他們真正不希望受到影響的工廠。他們知道我們還有更多的牌可以打。" 費恩表示。
電動化轉型要 " 公平過渡 "
在罷工爆發初期,美方就有業内人士表示,其背後潛伏的是車企向電動汽車過渡時産生的問題,這一變化可能是汽車行業曆史上最大的變化,對企業及其工人産生重大影響。
有業内人士分析稱,在燃油車向電動領域轉型的過程中,會導緻數萬個傳統汽車工業崗位流失,或轉變成低薪崗位,對于工會來說是威脅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從燃油車到電動汽車的 " 公平過渡 " 被工會多次提及,也是衆多工會工人的統一訴求。
在拜登政府 " 綠色新政 " 的帶領下,新能源汽車與大容量電池成爲重點。2022 年底,美國企業已宣布對美國電動汽車和電池工廠累計投資 2100 億美元。
對此,費恩強調,傳統汽車向電動汽車過渡必須是公平的過渡,美國政府必須爲此兜底。
因此,在 9 月底美國總統拜登曾赴罷工現場,鼓勵車企工人 " 堅持下去 ";美國前任總統特朗普也公開發表講話,爲汽車工人 " 站台 "。不過,此舉卻被現場部分工人認爲是 " 作秀 "" 拉選票 ",并未對談判産生實質性的推動作用。
而此次談判迎來有效進展,關鍵就在于通用汽車同意将電動汽車電池工廠的工人納入工會保護。該協議被工會視爲 " 重大突破 ",從燃油車到電動汽車實現公正過渡。
" 我們取得了突破,不僅極大地改變了談判,還将改變我們工會的未來和行業的未來。" 費恩表示,這是曆史性的一步,通用汽車已經同意爲電動汽車時代的公平過渡奠定基礎。
通用汽車的讓步,将電池工人納入工會,受到全國勞工協議的保護,這也意味着原本工會與車企電動化轉型過程中的潛在對立矛盾得到了緩解,在行業向電動化轉型時期,進一步鞏固了工會的地位。
自 " 罷工潮 " 爆發以來,同樣占據美國市場重要份額的日本汽車制造商受到更多關注。随着通用、福特和 Stellantis 生産線的被迫停滞,爲豐田、本田等日本車企帶來有利的市場環境;同時,由于電池廠工人納入工會的新變化,與通用共同建設合資電池工廠的 LG 新能源、三星 SDI 等韓國電池企業,也将受到一定影響。
而本次罷工對于中國本土車企與動力電池企業将産生何種影響,還尚未顯現。
不過,在美國汽車罷工持續發酵下,當地時間 9 月 25 日,福特汽車宣布已暫停與甯德時代合作在密歇根州建設的一座耗資 35 億美元(約合人民币 256 億元)的電動汽車電池工廠,理由是擔心運營該工廠的競争能力。
" 在确認公司能夠以具有競争力的方式運營密歇根州工廠前,公司将暫停對該工廠的建設工作,并限制其建設支出。" 福特汽車表示,該決策出于多重考慮因素,但尚未明确表示此次美國汽車工人的持續罷工是否爲原因之一。
SFC
本期編輯 劉雪瑩 實習生 章寶怡
21 君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