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由胡歌、吳越、黃磊、張新成等人主演的《縣委大院》開播。
作為獻禮作品,首播的收視率可謂是一度破二。
有觀衆沖着主演們就已經充滿了高期待,而且有體制内的人說這戲非常身臨其境:
" 孔笙和胡歌合作基本上就穩了!"
" 雖然題材不感冒,但這主創陣容真的無法拒絕 "
甚至還有人評論:這戲好到連包貝爾在裡頭都覺得不讨厭了。
《縣委大院》講述的是梅曉歌(胡歌 飾)和他在新舊縣委大院裡先後兩任同事們在新時代之大趨勢、大變革之下,順勢而為一路前行,艱苦奮鬥實現理想的故事。
但對于一些觀衆來說,這一類的主旋律樣闆戲早已不受待見,甚至厭惡:
" 救命能不能少拍點官僚 "
" 勞苦功高的官和一群刁民的故事 "
" 這種題材神仙也難拍好看,質量再高也是樣闆戲 "
" 時至今日的文娛,連樣闆戲都拍的這麼不受人待見 "
" 相信我們自己心裡也有杆秤,我們都知道,沒必要再演了 "
目前更新的四集,主要圍繞舊城改造所涉及的拆遷,遷墳,群衆上訪。
是現實寫實,還是與現實脫節,評價現在還是非常的兩極分化。
未播先火,
還這麼兩極割裂?
《縣委大院》從公布演員陣容到開播,但凡有點什麼消息都是一個屠榜狀态。
不僅因為主演陣容過于龐大,随便一揪都是熟面孔,幕後制作團隊更是有導演孔笙 + 編劇王小槍。
不過陣容大也不一定全面好評。
其中也有争議說,胡歌和黃磊實在過于出戲,特别是黃磊的碎嘴子式生活化表演。
2015 年的光明縣是一個無比貧窮的縣,不僅沒有強硬的工業支持,經濟數據還造假,形成強大的泡沫。
例如奶牛場,一共就 11 頭牛,還有 3 頭是黃牛,刷個黑白色就直接當奶牛。
光明縣的前任縣長蔣新民往上一報就是 800 頭,上億産值。
而胡歌飾演的梅曉歌就是光明縣的新縣長。
梅曉歌上任新縣長,就是接下了一個巨大的坑,沒有什麼上得了台面的産業之餘,還碰上了環保整治。
更離譜的是,前幾任縣長都是這麼報的。
要真撕破了臉皮,那縣委大院兄弟們的提拔晉升之路也就到頭了,績效工資也相當于歸零了。
新縣長收拾爛攤子,責任重大也勢在必行。
" 前面扔的煙頭,燙了後面人的腳,踩住了不敢動,疼了不敢說,兩難 "
這也是為什麼梅曉歌說第一粒扣子很重要,因為扣不好,早晚也得拆開重新扣。
光明縣經濟的巨大泡沫,早點戳穿,那就早點得到整治。
" 青山書記頭發都熬白了 "
于是,倆縣長合着就在早餐店你一言我一語的把光明縣的窟窿透了個底。
又是勞苦功高的官,
和一群刁民的故事?
從前四集來看,故事主線還是按照拆遷所展開的。
迎面而來的,也是縣委大院們的日常工作。
例如解決的舊城改造中的釘子戶,老邱(尤勇智 飾)。
老邱是縣中醫院的退休職工,也是上訪的老熟人,縣委大院裡沒多少個不認識他。
" 我就是過于相信了你們政府的個别人 "
" 是你們沒有掌握好國家的政策,是不是應該負全部的責任?"
老邱一聲自導自演說自己要喝農藥,連縣委書記呂青山(黃磊 飾)都拉過來了。
被猛訓斥一頓的喬勝利(王骁 飾)則是城關鎮的黨委書記。
為了拆遷的事情是處處跟鎮上的居民溝通,盡量滿足,甚至自己高血壓都常常忙得忘了吃藥。
" 我真的很多會要開,關鍵你這個事情當初不同意,也不能随随便便簽字對不對?"
另一邊則是縣委副書記艾鮮枝(吳越 飾)因為環保整治問題,一聲勒令工廠封廠整改。
" 這麼粗的二手煙,抽了不怕生病嗎?"
" 瞞得了鄉裡、縣裡,那省裡呢?"
然而這個村子大部分的村民吃喝都靠這個工廠,封廠也就意味着手停口停。
另一邊,這些工人也早就趁着新縣長上任第一天跑去上訪反映情況。
面對這一系列的爛攤子,新縣長梅曉歌自然沒閑下來。
一開完會就随着書記去處理拆遷釘子戶的事情,大家都想看看這位空降的精英到底能不能把光明縣救活。
除了老邱,鎮上還有一家油坊的釘子戶。
夫妻倆一直不願意搬,是因為覺得政府賠償力度不足,而且宣稱自己的油廠每年的利潤都有一百多萬。
但梅曉歌接過賬本一看,就知道原料的進價不對勁。
" 利潤太穩定了 "
" 花生每年的進價都沒有波動 "
呂書記還和梅縣長打了個配合,讓油坊的這對夫婦就更心虛了。
" 去年旱,大前年澇,花生價格起落還挺大 "
" 但你們這個油價很穩定 "
書記和縣長之所以沒有現場戳穿,說白了也是為了讓工作更有效地溝通,也明白這些釘子戶就是覺得自己虧了。
而且,大部分的拆遷戶,都是在婦女當家,他們不怕吃虧,但怕鄰居占便宜。
油坊夫婦每年利潤一百多萬,稅又不知道繳了嗎?
結果一查,确實漏稅,而且這次換成了女同志來對接,而且你不難發現,他們的台詞都是話裡有話。
" 連夜開了調度會,不僅要解決好,而且要快 "
而且提到婦女當家,自然得是婦聯主席出馬。
組織大家包頓餃子,鋪墊了很多家庭式唠嗑,目的就是為了說服大家搬走。
" 拆遷這事,政府力度大,決心也大,也盡全力地在幫大家安置好 "
之前也說了,他們不怕吃虧,但就怕鄰居占便宜,比較典型的農村婦女思想。
" 按照補償标準,我們家不吃虧,可我們心裡不平衡 "
結果就是,婦聯主席再說兩句,大夥就沒意見了。
甚至到了後期的遷墳,梅縣長在鄉村父老面前鞠個躬似乎就解決了一大半。
确實,按照劇中所呈現的,這些官員們都很盡心盡力地去溝通。
很多居民其實也并非想要成為釘子戶,有些也是稀裡糊塗地就被當成了釘子戶。
因此他們希望拆遷盡快完成,隻有這樣,貧窮無比的光明縣的經濟才可以運轉起來,光明縣才可以迎來光明。
而且官員們每次開會都太會反省了,例如提到群衆為什麼不配合?
" 我們沒有設身處地地為群衆着想,要從自身查原因。"
在《縣委大院》中,無論是村主任還是縣委書記,他們都是從早忙到晚。
《縣委大院》的評價之所以很兩極分化,也是因為不夠 " 真實 ",或者是有點過于烏托邦,觀衆的觀感是非常割裂的。
所以有人說這一看就是勞苦功高的官和一群刁民的故事,覺得這種官僚崇拜非常地令人作嘔。
而且目前的呈現,也沒有過多的現實黑暗面。
作為官員大家其實都有作為,而且工作任務非常繁瑣,效率也非常低下,大概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多體制内的觀衆看了覺得很身臨其境。
但基于這幾年的現實生活,大家對官員早就有了一個比過往更深刻的印象。
他們有沒有為群衆着想,其實群衆都能感覺到,也不用演。